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一、建国初至“文化大革命”前
广州市的党纪教育,是根据形势发展、中心工作要求与党员的思想实际,采取了学习基本知识、订明纪律、案例教育、通报、刊物宣传、展览等方式方法进行的。
1950年,结合公开党组织和整党,学习了中南局汇编的《党的纪律基本知识教育手册》,内容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刘少奇论党的纪律有关文章。1951年土改运动前,对党员进行阶级观点和“土改八项纪律”教育。在保密检查与“镇反”运动中,普遍传达讨论保守党和国家机密的文件。对于审干中暴露的典型事例,发出通报在各支部展开讨论对照。1952年,动员党员积极参加“三反”,并对有压制民主、打击报复行为的党员干部进行通报。
1953~1957年,在执行党在过渡时期各项具体政策中进行纪律教育。在粮食棉布统购统销、普选等工作中出现的违纪情况,市委发出通报,传达讨论,严格批判。1956年,出版《监察工作通讯》季刊,宣传监察工作任务、职责范围,刊登正反典型。1957年学习中共八大党章,强调纪律对执政党的重要性,批判了部分党员认为中共八大后执行纪律一律从宽的错误观点。结合整风运动暴露的问题,开展纪律教育运动,学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958~1959年编印的《党的监察工作简讯》,出版10期,载有开展基层监察工作经验,违纪通报、审理知识,以及当时运动的情况。1959年2月,广东省党的监察工作展览会设广州馆 ,展出一个多月,介绍了1958年广州的监察工作,有近6万人参观,其中党员5.4万多人。1959年4月,为缓和市场供应紧张,市委、市人委制定《关于副食品、日用品供应紧张期间党、团员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遵守的五项纪律规定》,规定有关物资供应保密,不得排队抢购,不得破坏国家计划及市场管理,不得抬高物价,在物资供应工作中不得有任何营私舞弊。在执行规定的同时,以监委为主,成立办公室组织检查。并给13名违纪的党员以党纪处分,对突出的典型,如北区商业副食品科及其所属单位违纪案件,召开大会,公开处理。1960年“三反”运动中,发现贪污盗窃粮油票,带头抢购针织品,幼儿园克扣托儿供应事件比较多,有的造成严重后果。监委即选择有党员参与的25宗案例,于8月~11月三次召开专题处理大会,进行教育,挽回不良影响。1962年,根据中央加强备战的指示,广州市制订下发《备战时期党员应严格遵守的十项纪律》后,有少数党员畏敌恐惧,消极怠工,动摇逃跑 。为了严肃纪律,给157人以党纪处分,开除党籍的有147人,情节恶劣的通报全党。1963~1965年,通报了几起领导干部变质,打击报复和以搞志庆活动、迎接检查团为名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的案件,以刹歪风邪气。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
市委纪委(筹)成立之初已明确预防为主、教育为主的方针,认真抓党员的纪律和优良传统作风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央纪委第一次全会通告》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简称《准则》)。
1980年7月,市委纪委(筹)创办《广州纪检工作》,作为党风党纪教育的阵地。同年10月,市委纪委(筹)专门对深入学习贯彻《准则》作了部署,要求通过学习贯彻《准则》整顿党风党纪,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纪检机关自身建设。
1984年配合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的斗争,深入开展反腐蚀教育,运用典型案例在广州文化公园举办大型反腐蚀斗争展览会,参观人数达20万人次,并拍成电视录像片广为播放;同时还编印了反腐蚀斗争教育材料,发至每个党支部、党小组,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1985年,紧密结合整党,运用正反典型,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先后总结了文冲船厂、紫坭糖厂、中国大酒店等22个单位重视党风建设和教育的先进经验。还将文冲船厂的经验摄制成录像片《党旗在我们心中飘扬》,教育效果较好。同时也剖析了一批反面典型。
1986年,市纪委配合省纪委在广州文化公园举办大型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展览会,教育面覆盖全省,参观人数达30多万人次,影响很大。
1987年,市纪委研究室所办刊物《广州纪检工作》,从内部文件改版成杂志《广州纪检》,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扩大发行,加强了教育阵地和宣传效果。
1989年,市纪委配合珠江电影制片厂,以原东方宾馆总经理杨献庭经济犯罪一案为素材,摄制成《阿罗汉神兽》一片,在全国放映,反映强烈,成为新时期反腐败教育的好教材。
1990年,着重抓法规教育,编写党纪“条规”的辅导材料,举办党纪“条规”学习班,组织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和纪检干部认真学习“条规”,增强党纪观念。
多年来的实践,市纪委在抓教育方面形成了“一为主、两结合、多形式”的基本路子,即以典型教育为主;教育与惩处相结合,提醒预防与总结教训相结合;采取印发通报、编印教材、办轮训班、举办展览、摄制录像、知识竞赛、专题讲座、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增强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