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史志鉴数据库>党史库>基本资料>党志
第十二章 机关党务——第二节 思想教育
  • 来源: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20-06-01
  • 浏览数:

  一、政治理论教育

  广州解放后,市委机关党组织把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理论教育列为党的思想建设一项重要任务。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进行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新生人民政权的教育。1953年7月,在党员干部中进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教育。1955年9月,组织干部学习中共七届六中全会(扩大)文件及第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从1953年8月至1956年上半年的3年间,建立了高初级政治业余学校和中级组课堂制度,有810人参加高中级学习,600人参加初级组学习。从1949年11月至1956年上半年的7年间,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第九至十二章、《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社会主义基本知识》等著作。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理论教育围绕着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一重大课题进行。1956年下半年至1957年,组织干部集中学习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两篇重要著作和中共八大文件,聘请了33名报告员和组织了11次讲演,配备了专职教员和专职干部。1958年下半年,用5个月时间,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学习中共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有关文件。1959~1962年上半年,大力开展以学习毛泽东思想为中心的政治理论教育,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形势教育、反修防修教育。1963年普遍对党员进行形势、阶级、阶级斗争、社会主义方向、党的基本知识和优良传统教育;在职干部学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理论基本常识,进行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政治教育;对职工群众进行形势和任务、增产节约等思想教育。1963~1965年,逐步在党员干部中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

  “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教育出现个人崇拜、形而上学现象,《毛主席语录》被称为“红宝书”,毛泽东的话被称为“最高指示”、“一句顶一万句”,家家有“宝书”,人人读《语录》,特别注重学习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市委机关党委召开了1000多名机关干部、职工参加的揭发批判大会,对江青反革命集团推行的反革命路线进行揭发批判,清除其流毒和长期以来“左”的错误影响,使理论教育服从于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了党的思想路线,批判了学习上的“形而上学”和“个人崇拜”,恢复了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1979~1982年,主要学习《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邓小平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论述,进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从搞好新时期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出发,组织干部学习经济理论,先后有500多名县科级以上干部参加经济理论学习班。1983年整党前,举办了4期党组领导、总支、支部书记轮训班,298名干部参加学习,轮训党员9100名。1983~1987年,在认真抓好学习《周恩来选集》、《邓小平文选》、《陈云文选》和毛泽东有关著作的基础上,对党员干部、职工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举办了3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两本书的学习班,举行4次相应内容的录音辅导报告,组织52个单位504名干部学习政治经济学。

  1988~1990年的3年间,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共十三大文件,轮训副县科级以上党员干部4491人,开展了“两个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的讨论,放映有关教育录像片181场,1.04万人次进行了观看。贯彻中共十三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抓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教育,组织各层党员干部学习马列主义哲学,1.24万人参加考试,还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知识教育。在1989年春夏之交政治风波期间,机关工委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和省、市委的正确决定,及时做好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部署学习邓小平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的重要讲话,认清中央制止动乱、平息反革命暴乱的正确性和必要性,提高了党员、干部职工的政治觉悟,保证了机关的稳定。这是市直机关工委转变工作职能后思想教育工作最活跃的时期。

  二、党校教育

  1982年5月,市委决定成立市直属机关党校,1986年正式批复党校属市直机关党委领导,同时挂市直属机关教育培训中心牌子,实行两个牌子一套人员,并撤销了机关党委教育部。学校校址设在小北下塘,校舍建筑面积900平方米。1987年5月正式挂牌,同年6月招生办班。机关党校主要任务是配合各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为市直属机关分期分批培训党员骨干,对党员、职工进行正规化理论教育和文化基础知识轮训。办学方针是以培训党的骨干为主,培训党员、职工为辅;理论教育为主,文化基础教育为辅;短期轮训为主,长期轮训为辅。

  市直机关党校组建8年来,作为培训机关党务干部的基地,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主课,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围绕各个时期党建中心任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知识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引导学员增强党的观念,树立公仆意识,提高为人民服务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1982年5月~1985年5月的3年筹建期间,先后举办3期短训班,培训党员领导骨干390人,开办党政干部专修科班、中文大专班和文化辅导班,轮训党员、职工886人。从1986~1990年正式办校5年间,培训党员骨干1267人,申请入党积极分子1262人,预备党员711人;举办4期党务干部学习班,培训党务干部342人,1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班,培训247人。此外,还开办两期电大英语培训班,培训学员278人。这些,对加强市直机关党的思想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宣传教育

  1982年7月经市委批准市直机关创办了内部刊物,初期取名为《党的生活》(月刊),1983年8月更名为《机关建设》报,至1990年12月已出版102期。

  《机关建设》报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交流机关工作和党团工作经验,传递信息,沟通情况,活跃机关生活,探讨党团建设和机关改革,歌颂新风和鞭挞不正之风。

  《机关建设》报创刊8年来,作为市直机关宣传阵地,坚持从机关工作实际出发,传达中共中央、省、市领导的指示,交流工作经验。在加强政务建设方面,及时总结推广市直机关深化改革、提高效率、改进作风的典型经验;在探讨党建工作方面,围绕聚精会神抓好党的建设,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报道党建先进工作典型;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方面,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面对改革开放、商品经济的考验,认真抓了党的理论宣传教育;在加强作风建设方面,及时报道好典型、好经验,从不同侧面反映市直机关坚持原则,讲求奉献,秉公办事,严守机密,乐于助人,老有所为等新人新事,弘扬机关新风,揭露腐败现象。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市直机关的建设。由于《机关建设》报政治思想性强,版面活跃,因此受到各级领导充分肯定和广大读者的欢迎,至1990年12月底止,已有70家外省(市)单位与《机关建设》报有交往。

上一篇: 第十二章 机关党务——第一节 组织建设 下一篇: 第十二章 机关党务——第三节 作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