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50年代末到70年代,广州饮食市场发展滞缓,但仍然产生了“茅台鸡”、“红棉嘉积鸭”、“清平鸡”等名菜,充实了粤菜的品种。
80年代初期,广州饮食市场一方面努力恢复粤菜传统品种,一方面派出人员到省外各地学习,进一步引进其他菜系的精华。80年代中期,广州饮食市场全面开放,粤菜传统品种恢复并出现大量创新品种:麻皮乳猪、滋补盐炖鸡、三色龙虾、铁板禾花雀、上汤焗龙虾、汁串烧虾、蚬蚧乳鸽、海鲜冬瓜盅等等。鲜花时果入馔的有:哈蜜蛇丁、ok香芒鲜蛳虾仁、菊花滑鸡柳、菠萝炒饭等。80年代末,野苋菜、南瓜花、辣椒叶、咸鱼蒸猪肉等家常菜上了高级餐厅、酒家、茶楼的餐桌,入了菜谱。民间的老火靓汤也成为茶楼、酒家日常供应的例汤。食物原料和传统的、新兴的调味料不拘一格广泛搭配使用,四样蔬菜煸熟后浇上“葡萄牙”酱汁烤至表面焦香上席,称为“葡汁焗四蔬”;鲜虾经过不同酱汁的配制就产生了西椒盐焗虾、美极(酱汁)煎虾、牛油焗虾、蒜茸蒸虾。夏天吃火锅,冬天吃凉品。调味料和菜蔬肉食原料搭配更为随意,甚至有悖传统,体现人们求新、求奇、求营养、求口味享受的食味追求。筵席上菜顺序也不尽按传统,烹调过程简洁快捷。这样的菜式风格,时人称为“新派粤菜”,实际是粤菜兼容善变的特色在适应新的饮食环境和新的饮食条件下的发展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