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程天固,幼名天顾,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南鹚安定乡人。父为乡医。他6岁就读于祖父开设的学塾,年余转读伯父开设于邻乡之私塾。光绪二十五年(1899)考入香山中西学堂。三年后赴雅加达,在协昌机器厂当学徒。1904年入英戈洛中国学校读书,尚未毕业即考取英国牛津大学初试,在校学习两年,合格毕业。
1906年在新加坡加入同盟会,为新加坡分盟最年轻之会员。1907年冬赴美国,入旧金山公立学校。宣统三年(1911)三月,随同盟会同志由香港乘“佛山号”客轮赴广州,准备参加广州之役,不料事机不密,粤督张鸣岐搜捕革命党人,下令由港上省各轮搭客,一律不准上岸,全部原船折返。不久奉母命回乡成亲。1911年夏携眷赴美国,入加利福尼亚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与孙科同学。在学期间,曾将三藩市宪章全文译出,刊于广州报端,使国人对市政有了最初的认识。加州大学毕业后入研究院,获硕士学位,继续留校从事研究工作。在校期间,先后任中国学生会、万国学生会及宪法研究会会员,同盟会旅美支部交际部长。曾与冯自由、谢英伯等创办《民呼》月报,独办《诚报》周刊。1915年冬,辍学携眷回国,任中山县政府建设局长。返香港时经潘达微介绍,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顾问。曾与美国工程师维毛夫在香港开办钨矿实业公司。不久又回广州,先后创办大生铜厂、大星皮革公司、大裕化学工厂等企业。在此期间,还兼任广州机器工业总会名誉顾问、广州市商会主席及中山县安定乡小学校长。
1921年2月,广州市政厅成立,孙科首任市政厅委员长,邀他任广州市工务局长,主持广州市政建设规划。他在孙科的支持下,厉行市政,在拆城筑路的工程中,拆除旧城墙约6.5英里,市内平濠筑路,拆除房屋3000栋,建起了16英里的水泥、柏油马路,主要街道拓宽了8~15英尺(包括人行道),使广州有了现代城市的雏形。
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是年8月,程天固受孙中山委托,赴爪哇募集侨商捐资,得款12万元,支持粤军购置军械,以武力平息叛乱。1923年1月,他正式辞去工务局长职,应粤军总司令许崇智之邀,入粤军军官学校主讲政治。1924年6月,应校长邹鲁之邀,任国立广东大学法科教授。广东大学改称中山大学后,他任法学院院长。1925年任外交部两广特派员公署参事、广东省政府顾问。
1926年初,应林森、邹鲁之邀,加入“西山会议派”。1927年4月,国民党广东当局进行反共清党,他负责商团及协调各党派事宜,实行清党反共。4月18日,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受古应芬之荐,任广州总税务处处长,受命与外国人交涉,试图改善海关征税办法,取消不平等条约。不久,奉派至北平接收税务总处,改名关税总署,任署长。同年8月辞职,赴日本、美国、欧洲游历考察。1928年秋回到广州,任中山大学政治系教授,主讲商业法律、各国政体和国际政治。
1930年夏,应广州市长林云陔之邀,再度出任广州市工务局长,兼城市建设委员会主席。他草拟的“广州工务两年计划”,包括兴建海珠桥,开拓四郊马路,建立石碑公园及平民住宅区等。同年底,他兼任广东治河委员会委员。1931年3月,广州反蒋各派筹划组织国民政府,他受命负责联络工作,曾秘密赴上海,经力谏促成孙科、许崇智南下。5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因古应芬不就广东省主席职,由林云陔充任,他即接林出任广州市长,仍兼工务局长。上任市长后,即主持起草“三化(即电力化、水利化、交通化)二发(发展黄埔港口和琼崖资源)”政纲,推行“繁荣广州经济计划”,致力于改良警政,革新税制。在任内还主持了中山纪念堂建造的收尾工程,参加了落成典礼。1932年3月,因不满陈济棠,辞去广州市长职,改任广东省建设厅长,任职仅3个月,于6月卸职寓居香港。1935年6月,随胡汉民赴欧洲考察。1936年初回国,6月12日胡汉民逝世,奉京沪各方推荐,返穗襄理胡氏丧事。
1937年初,赴南京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实业部政务次长,任内提出发展琼崖计划。南京沦陷后,抵武汉任实业部代部长,兼商标委员会主席。任内曾草拟“战时实业计划”,因军事一再失利,无法付诸实行。1938年秋,实业部并入经济部,去职改任行政院高等顾问。不久入外交部,以外交专员名义赴南洋、欧美各国整理驻外使馆,行程十余万里,所历数十国家。1941年2月,奉派任驻墨西哥大使。1944年7月,任驻巴西大使,曾被巴西大学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及勋章数枚。1948年1月离任回到广州,从事商务活动。1949年秋寓居香港,以读书、写作及赏花自娱。1974年9月15日在九龙病逝。著有《程天固回忆录》、《联俄讨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