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高奇峰,名嵡,字奇峰,广州市番禺人,是高剑父的五弟。少年丧父母,曾作过佣工。高剑父任两广高等师范教席后,生活渐趋安定,他才回家专心跟剑父学居廉画法,为居廉再传弟子。15岁时加入基督教。
光绪三十三年(1907),18岁的高奇峰随高剑父东渡日本求学,初师从和绘派画家田中赖章,后在大量学习东、西洋绘画技法同时,侧重学习源于中国画传统而又融入西方技法的京都派大师竹内栖凤、桥本关雪等人的作品,并在日本加入同盟会。
1908年,他随高剑父回广州,积极从事反清革命活动,以设在广州河南的画室为秘密制造和储藏炸弹之所,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安寝于底下放满炸弹的床上。
宣统二年(1910),高剑父、高奇峰在广州举办画展,以折衷东、西洋画的“新(国)画”引起各界注意,始有“岭南二高”之誉。1911年底,兄弟二人同赴上海,创办审美书馆和《真相画报》。他们倡导美育,介绍美术新思潮,出版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的作品画册,向全国展示岭南画派的艺术风貌,推动了全国的美术运动。自此,一个以“折衷中外,融合古今”为主流的新画派--岭南画派开始形成。
民国元年(1912),根据孙中山的指令,高剑父、高奇峰筹组了我国第一支专业新闻摄影报道队伍--中华写真队,在《真相画报》等刊物上及时反映大革命的业绩。由他主编的《真相画报》,在宣传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同时,还刊登了大量美术、摄影作品和介绍西方美术思潮与美术技法的文章。后因披露宋教仁被害事件真相而遭袁世凯通缉,遂随高剑父第二次东渡日本。在日期间参与孙中山领导的讨袁运动,并深入研究绘画,学习制版印刷技术等。
1915年归国后,高奇峰在上海审美书馆出版二高一陈(陈树人)作品合集《新画选》三大册,岭南画派以“新国画”面目首次面世。
1918年审美书馆歇业,高奇峰回到广州,自设美学馆教授新国画,并任教于广东甲种工业学校。孙中山常称叹他自食其力“勤廉不可及也”。
1921年,他与高剑父、陈树人以及他们的学生参加广东第一次全省美术展览会,二高一陈因此被称为“岭南三杰”。
1925年,岭南大学聘他为名誉教授(一说讲师)。他要求学生“本天下有饥与溺若己之饥与溺的怀抱,具达己达人的观念,而努力于缮性利群的绘事,阐明时代的新精神”。
1926年,国民政府重价购藏他的《秋江白马》、《海鹰》、《雄狮》三幅精品,准备中山纪念堂落成后作为饰壁。其作品先后参加全国美术展览会、西湖博览会、中日绘画展及意大利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比利时百年独立博览会、巴黎美术会等,他的《山高水长》一帧,在比利时百年独立万国博览会个人分数最高,得最优等奖。
1930年筑“天风楼”于珠江二沙头岛,隐居创作和授徒,其得意门生黄少强、赵少昂、叶少秉、容漱石、何漆园、周一峰时相往访,有“天风六子”之称。
1933年,筹办中德美术展览会,国民政府推派他为出席代表,邀请他到上海开会,不幸旧病复发,于同年11月2日病逝于上海。留下遗言以“天风楼”作奇峰画苑,为培育艺术人才之用;其平生作品分赠国内外博物馆图书馆。高奇峰遗作被辑为《高奇峰先生荣哀录》。他生平著有《奇峰画集》、《奇峰画范》、《新画学》、《美感与教化》等。作品以翎毛、走兽、花卉最为擅长,写生尤为突出。代表作有《枫鹰图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