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广府人过春节要等过了元宵节,这年才算真正过完。大年初一“行大运”,希望在新的一年中好事常来,万事胜意。正月初二“开年”,那天老人们早早起来,杀鸡拜祖宗,然后饮宴,吃“开年”饭,此后才可扫地和免除过年的一些禁忌。从年初二开始,人们带着三牲、糍粑、煎堆等礼品,携儿带女去串亲访友。年初七是人日,广府人称之为“人人生日”。新中国成立前,广州很多家庭人日都会到芳村花地湾去郊游。从初八开始,广府地区不少村社、家族宗亲陆续开始组织大型聚会,将新春喜庆推向高潮。
生菜会
广府不少地方,每逢新春佳节约定日子,召集全村乡亲或同姓家族相邀各家亲朋好友大聚餐,取其名曰“生菜会”(谐音“生财会”)。广州番禺沙湾镇沙坑村,每年农历正月初八举办醒狮生菜会,来自广州、佛山、南海、顺德、肇庆、高要、三水和广西、香港等地的醒狮团济济一堂,举行规模盛大的“沙坑村醒狮生菜会”,以狮会友,热闹非凡。佛山市顺德区勒流镇连杜村,每年农历正月廿五举办生菜会,定居在外地的乡亲朋友都会被邀请回来共叙亲情、友情。广州芳村坑口观音庙,每年农历正月廿六坑口生菜会万众欢腾。据传,每年农历正月廿六是观音庙“观音开库”的日子,而“生菜”与“生财”谐音,民间借生菜寓意“生财”。类似的大型民间迎春聚会还有很多。
花灯会
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五期间,广府各地都有举办花灯会的习俗。(注:各地时间不一,有些地方初六便开始挂灯。)灯与“丁”谐音,灯节是“延续香火”之意。古人深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男尊女卑思想影响,对“添丁”极为重视。因此,上一年度有生育男丁的家庭一般都“挂灯”,一些祈求添丁者也会“买灯”。初二开年后,广府各地的灯市便开始摆卖花灯,佛山普君圩灯市(注:今佛山市禅城区普君圩。)、南海乐安花灯市(注:今佛山市南海区乐安圩。)、叠滘灯市(注:今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叠滘路。)、顺德大良花灯会(注:今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圩。)等远近闻名。各式花灯大放异彩,著名的有深圳沙头角鱼灯、云浮新兴花灯、江门龙凤宫灯、清远清溪花灯、佛山彩灯、广式红木宫灯等。关于“花灯”还有不少民间传说。如,南海乐安花灯会的传说,讲述了一麦姓男子携妻来乐安圩买了一盏“观音送子莲花灯”,回家后的第二年,其妻便诞下一子。此后,结婚多年没有生育的妇女竞相效仿,于是不少新婚妇女正月初九都会买一盏莲花灯,希望当年也生一个男丁。正月初九行灯市的风俗由此传承下来,形成了百年传统的“花灯会”。据《南海县志》载:“花灯会,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乐安圩1公里长的大街,挂满各式造型的纸制花灯,各地游客络绎不绝。”这是广府地区新春花灯会的一个缩影。
行通济(注:通济桥,现佛山市禅城区的一座桥。),无“闭翳”
广府民间历来对神灵、祖先十分敬重。俗语有“顺德祠堂南海庙”之说,据民国《佛山忠义乡志》载:镇内有各种庙宇153座,寺观29座,家祠376座。仅此,足见当时广府人迷信之甚。现在虽然社会进步,科学昌明,但这种迷信之风仍在民间流传。比如,逢年过节,商铺开业,小孩上学,红白喜事等,不少人都要烧香拜神、祭祀祖先,祈求神灵、祖先庇佑。佛山市禅城区正月十五、十六有“行通济”的习俗,这源于民间流传的“行通济,无闭翳”的谚语。它的意思是走走通济桥,就没有烦恼、忧愁,事事顺利。“行通济”这一习俗,寄托着佛山人的诸多美好愿望。故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夜晚到十六,没有任何人组织,成千上万的佛山人(近几年,每次都超过了40万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祈盼,同走通济桥。附近南海、三水、高明、顺德区的一些村镇群众也赶来“行通济”。这一习俗从明末清初就已形成,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它充分反映了广府人祖祖辈辈在与大自然、人生、社会的种种不如意的抗争中,经历了无数艰难坎坷和挫折之后,在内心深处产生的祈求“无所不能”的神灵给自己予以保护的真切诉求,反映了广府人普遍追求平安、和顺的心境。其核心是追求和谐,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们自身生活的和谐。
迎春习俗蕴含的平安理念
“百节年为首”,以除夕和春节为中心的过年节日,是广府族群乃至整个中华民族一年中最重大的岁时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不分贵贱,家不分贫富,民族不分大小,所有华夏子孙都一致认同要把年过好。过年的习俗,是依托于农耕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创造出来的,“年”是人们在繁衍生息的漫长岁月中依据天体运转和气象更替而共同创造和传承的时间概念。传统意义上的过年,包含了对过去一年收获的喜悦,对草木复苏、万象更新的新一轮耕耘的寄托与期待。广府地区过年是从农历十二月廿三“小年夜”开始的,经一系列节前的准备,进入“除夕”(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春节”(正月初一)到“元宵”(正月十五)结束,期间还有许多小节。整个节期大约要经过30天时间。这一时段年节活动纷繁隆重,大多以除旧布新、迎春接福、祈求丰收、祀神祭祖、敬老爱幼等为主要内容。几千年来积淀的内涵厚重的年俗文化,成为广府传统文化的奇葩。其习俗既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又富含平安理念。
第一,以庆贺丰收的迎春习俗祈盼新年五谷丰登、万事胜意。农耕社会以农业的“春播、夏耘、秋收、冬藏”为一岁。而正月初一往往在每年的立春前后。古人认为,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皆大熟为大有年,即“丰收”。在经济欠发达的农耕社会,平安是以温饱作标准的,丰收是温饱的基本条件,只有丰收才能使平安变成现实。经济无忧,身体健康,家庭和睦,这是亘古以来家庭平安的基本特征。人类的基本追求模式是从求生存、求温饱转变为求发展、求富裕的。经过一年辛勤劳作才迎来一次丰收,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是古人毕生最大的愿望。因此,广府民间自古以来每年腊月廿四家家户户便开始忙于贺年食品,家庭制作贺年食品的日程:年廿四“开炸”(注:开油锅,广府人将在家炸油角、煎堆、蛋散叫做“开油锅”。)(寓意人丁兴旺、盘满钵满、衣食无忧),年廿五“蒸糕”(寓意生活和显贵步步高),年廿八“包粽”(寓意学子高中),年廿九“打米饼”(寓意大吉大利)……广府人很讲意头。开炸与蒸糕,一连串的工序很关键,稍有不慎讲了一句不吉利的话,都可能会令一家终年交上厄运,所以负责这个步骤的主妇,严禁小孩参与,以免他们乱讲不吉利的话。这些习俗,既体现了广府人对一年来辛勤劳作成果的尊重,同时又体现了对新年丰收的祈盼。
相互拜年的习俗也是新春佳节最重要的庆贺仪式。拜年,也叫贺年、贺岁、叩节等,虽不限于正月初一,但却始于正月初一。拜年一般有三种:一是本家族内的拜年,通常是小辈依次向长辈叩头恭贺新禧,届时,长辈派“利是”给晚辈。二是邻里之间相互拜贺。给人贺年一般都要说些吉利话,比如“恭喜您老大发大旺”“恭喜您老万事如意”“新春大吉”等。受贺的人,也要回答吉利话。如果客人到家中拜年,主人家要请他们吃糖、瓜子、花生、年桔、年糕等。三是亲朋好友之间相互贺年。年初二探外家(回娘家)是广府地区大多数已婚妇女遵行的习俗;其他亲戚也会尽可能在新年相互探访,共贺丰收并送上新春的祝福。
第二,以合家团圆的迎春习俗祈盼新年生活和谐、合家平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是一个由若干成员组成的基础单位。家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是一个人感情的港湾,广府人重视家庭,重视亲情,视家庭和睦为事业成功的基础。生活让许多人远离家庭,到别处寻找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但是过新年时人们多希望回归和家人团聚,而在新旧交替的中国最大的年节,就更愿意和家人一起,共同守候旧年的离去,庆贺新年的来临,共同祈求新年幸福如意。家,在过年期间几乎成为所有中国人情感的指向和归属。“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万家团圆,是您的心愿,也是我的心愿”——好一派歌舞升平的和谐景象!吃年夜饭和守岁是过年时两个重要习俗,都特别讲究阖家团圆。年夜饭,也称“团年饭”,是旧年的最后一顿饭。除夕夜吃过年夜饭后,家人围坐一起,通宵不眠,等待新年的到来,称为“守岁”,这既具有对逝去年华的眷恋与回顾,也有对新岁的期待与向往,充溢着团圆和睦的其乐融融。“大年三十的情结”,是广府人家庭平安理念上的崇高境界,它体现了敬老爱幼、父慈子孝、夫妻恩爱的优秀美德。从除夕到春节,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得到了尽情张扬,蕴含着美好的生活理想、高尚的生活准则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彰显着广府族群的强大凝聚力。
第三,以祭祖祀神、感恩神灵的迎春习俗,避凶祈吉。这是年俗的原始意义之一。在洪荒时代和科学不发达的年代,农耕常常遭遇天灾地害,人们无力战胜最基本的自然灾害。为了感恩于大自然的恩赐,每到收获时节,不管是丰年还是歉年,都要酬谢神灵保佑和祖上荫庇。所以有民俗专家称春节为中国的感恩节。过年祭祀的习俗至今盛传,广府地区在冬至、小年夜、除夕、正月初二等节日,民间都要以“三牲”“吉果”等奉祭神灵、祖先。民间供神的鸡、猪、鱼,是人们平常食用的美味佳肴,当然也是供养父母的美食,其本义和引申义是人所共知的。然而,广府人向神灵供奉“吉果”的祈吉寓意是特有的,概说“万事大吉”:士子喜得“金榜题名”;农民喜得“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商人喜得“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老人喜得身体健康、子孙满堂、承欢膝下……尽管每个人对吉有不同的理解,在神灵面前有不同的祈祷,但避凶趋吉却是人们的一致追求。而且新年是最佳的时机,于是人们就通过祭祖祀神的方式来驱除不利于“吉”的凶邪,祈求最大的吉利。
第四,以一年伊始“更新”的迎春习俗,祈盼新年新气象。在人们的心目中,时间的循环往复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更新,是新周期对旧周期的取代,且更新的时间具有更为重要的价值,也更受礼遇和期待。当旧的一年要过去、新的一年要来临,即时间要进行更新时,人事也要进行相应的更新。所以,过年期间,人们总要清洗自己的身体,脱掉旧衣换穿新衣;人们打扫房屋,用“新桃”换掉“旧符”,贴上门神、吉祥画儿,从而将一个普普通通、略显破旧的门户庭院变得鲜亮、充满生机。古时广府人特别重视新年的第一次。踏入大年初一子时,家家户户燃放爆竹以驱鬼魅、迎吉祥;作为一年当中的头等大事,开门接“财神”多由年纪大的长辈来做(不让小孩插手),回送“利是”的同时,主人要朝吉利的方向敬天神,表示“开门大吉”“迎春纳福”;大年初一大清早,早餐必有各式年糕,寓意“新年步步高”;午餐和晚餐必有发菜炆猪手,寓意“新年发财就手”……大年初一早餐后要“行大运”……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对新年平安、吉祥的美好生活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