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广州故事>平安习俗
【供奉杂神】(二)——城隍庙会 崇敬城隍保境兴盛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6-09-27
  • 浏览数:

城隍和作为民间信仰的城隍崇拜,伴随着城市的产生而产生和发展。没有城市就没有城隍。“城”,本义就是土筑的高墙,高墙之外,再挖深沟,有水者为“池”,无水的壕沟便是“隍”。城与隍便构成了冷兵器时代官府与“市民”最安全的保护屏障。因此,远在春秋战国时期,每逢除夕,人们都要极其隆重地“腊祭八神”(注:八神依次是:先啬(sè)一,司啬二,农三,邮表畷(zhuì)四,猫虎五,坊六,水庸七,昆虫八。先啬及司啬是农业神,主管收获。种曰稼,敛曰啬(穑);而农、邮、猫、虫等有“助啬之功”也要感谢祭拜,故云“祭百种,以报啬也。啬所树蓺之功,使尽飨之”。),八神中的第七神水庸,即城隍。广州人有句俗语“水鬼升城隍”,就是形容某些人人事上的特殊升迁,从低贱骤进高贵。广州城隍,不仅《太平广记》有记载,而且历代文人如杜甫、韩愈、张九龄等都留下祭祀城隍的诗文。隋唐以来,城隍崇拜相当普遍,广州城隍庙得以兴建,且连年举办大型庙会酬谢城隍,以祈求保佑城厢内外一方平安。

                                      广州城隍爷

 

◆广东都城隍庙重修的城隍爷刘像(漆塑像)

城隍爷为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市长。在道教中,他们是各处城池的守护神。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下诏加封天下城隍,从高到低分为都、府、州、县四级。其时,广州府城隍授“监察司氏威灵公”(公爵),秩正二品。自此,城隍从城池守护神升级为监察阴阳二界、除暴安良、护国保邦的神祇。较具规模的城隍庙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时为岭南最大的城隍庙;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广州府城隍升格为管辖全省的都城隍,尊号为“广东都城隍护国威应尊神”。广东都城隍庙供奉着广东都城隍爷刘(注:刘(liú yǎn889942),初名岩,又名陟(zhì),后再改为龚(gōng)、(yǎn),南海高祖,五代时南汉国建立者;公元917942年在位。)、北京城隍爷杨继盛和一代清官海瑞。城隍爷刘(原名刘岩)为南汉国建立者。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在番禺(今广州,号兴王府)称帝,号“南汉高祖天皇大帝”。据说刘工于武艺,精通占卜算命之术,于公元926年自改名为“刘”,创“”字,取自《易经》中“飞龙在天”之意。又传其天性苛酷,每视杀人则喜,人皆以为蛟蜃化身。南汉(917971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地方政权之一,领土为现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公元971年为北宋所灭。南汉遗民为纪念刘,便塑像祭祀。

◆广东都城隍庙重修的城隍爷杨继盛像(漆塑像)

城隍爷杨继盛(注:杨继盛(15161555),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明代著名谏臣。因疏劾严嵩而死,赠太常少卿,谥忠愍(mǐn)。)为明代著名谏臣。他生性耿直,刚正不阿,以直谏、气节著名,因弹劾权臣严嵩而死。他32岁考中进士,初任留都(南京)吏部主事,35岁调升京师,任兵部车驾司员外郎。任兵部员外郎时,蒙古首领俺答汗数次带兵入侵明朝北部边境,奸臣严嵩(注:严嵩(14801565),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成为首辅,先后加太子太傅兼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和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权臣之一。)死党大将军仇鸾请开马市以和之,杨继盛上书《请罢马市疏》,力言仇鸾之举有“十不可五谬”,严嵩庇护仇鸾,杨继盛上疏获罪被贬狄道(今甘肃临洮县)典史。杨继盛在狄道期间兴办学校、疏浚河道、开发煤矿、让妻子张贞传授纺织技术,深受当地各族人民的拥戴。一年后,俺答依然扰边,马市全遭破坏。明世宗(注:明世宗,朱厚璁(15071566),名厚熜,熜通璁(cōng),年号嘉靖,史称明世宗,15221566年在位。)深知杨继盛有先见之明,再度起用杨继盛,调为山东诸城县令,改任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兵部武选司,半年左右连迁四职。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杨继盛以《请诛贼臣疏》弹劾严嵩,历数严嵩“五奸十大罪”,严嵩假传圣旨,将杨继盛投入死囚牢。廷杖一百,有人送与蚺蛇(注:蚺蛇(rán shé),又称蟒蛇,是世界上较原始的蛇种之一。)胆一具,说是可解血毒,杨继盛拒绝。后杨继盛于狱中自行割下腐肉三斤,断筋两条,受尽折磨。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十月初一,严嵩授意刑部尚书何鳌,将杨继盛与闽浙总督张经、浙江巡抚李天宠、苏松副总兵汤克宽等九人处决,弃市,临刑有诗曰:“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前未了事,留于后人补!”。随后杨继盛之妻殉夫自缢。燕京士民敬而悯之,以杨继盛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并以其妻配祀。死后十二年,穆宗追认杨继盛谥号为“忠愍”。

◆广州城隍庙重修的城隍爷海瑞像(漆塑像)

城隍爷海瑞(注:海瑞(15141587),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明朝著名清官。历任知县、州判官、书丞、右佥都御史等职。)为明朝著名清官。他四岁而孤,家境清寒。母谢氏矢志励节,教训甚严。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中举;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任浙江淳安知县。他体察民情,革除弊政。当时首辅严嵩的爪牙鄢懋卿(注:鄢懋卿(yān mào qīng),字景卿,明代丰城(今江西丰城)人,附和严嵩,得为总理两浙、两淮、长芦、河东四盐运司盐政。),以总理盐法都御史巡行郡县,所到之处莫不竭力款待,至淳安,海瑞供给甚薄,因而得罪懋卿。当海瑞任嘉兴府通判后,鄢懋卿便教唆其党羽弹劾海瑞,致使海瑞以旧职改调兴国。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海瑞调任户部主事。当时朝政腐败,赋役日增,百姓怨声载道,而皇帝却专意斋醮,妄图得道成仙。海瑞便“市棺木,诀亲友”,冒死上《治安疏》。指斥明世宗朱厚璁君道不正,迷信妖妄,致吏贪将弱,民不聊生。希望皇帝能幡然悔悟,讲求治道。疏上,海瑞“直声震天下”,帝盛怒将其下狱论死。帝病死后,海瑞获释复官。隆庆三年(1569年),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当时江南土地兼并严重,租债剥削残酷,加以水利失修,百姓痛苦不堪。海瑞到任后,主持疏浚吴淞江与白茆河,限制租债剥削,实行均田均税,推行一条鞭法。裁抑兼并,雷厉风行。如,首辅徐阶(注:徐阶(15031583),字子升,号少湖,明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松江)人;明嘉靖四十一年至隆庆二年(15621568年)任当朝首辅大学士。)的亲属横暴于其家乡松江等地,占田24万亩。当地百姓向海瑞投牒讼冤者日以千计,海瑞秉公详查后责令其退产过半。徐阶之弟侍郎徐陟,武断残民,海瑞辄逮治罪,尽夺还其侵田。不久,徐阶以重金唆使吏科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并罢其官。当地民众闻讯后,号泣载道,家家画海瑞神像祭祀。此后,海瑞闲居家乡10多年,至万历十三年(1585年),才被任为南京右佥都御史,遂改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都御史。

海瑞一生刚直不阿,反对贪污奢侈;挫抑豪强,清丈土地,退田予民,改革佃仆、佃户的地位;禁止向城市居民滥派供应;清理驿传,禁馈赠,惩贪官;秉公执法,审理积抑,昭雪许多冤狱。他为官清廉,生活俭朴,清苦之行举朝第一。万历十五年(1587年)卒于任上,获赠太子太保。死后仅余葛帏旧衣,只好依靠同僚捐治葬具才得葬殓。故深得百姓拥戴,发丧之日,市民送者夹岸,酹酒(注:酹酒(lèi jiǔ),以酒浇地,表示祭奠。而哭者百里不绝,被百姓称为“海青天”。)

广东都城隍庙兴建

唐代的广州城,是管治岭南五管的广州都督府治所,又是一座国际知名的外贸商城。城市繁华,居民有受保护的需要,肩负城市守护神职能的城隍就应运而生。但此时的广州城隍庙址在何处,未见确切记载。明洪武三年(1370)广州城隍庙在今中山四路落成,是明清时期岭南地区最大、最雄伟的城隍庙。庙立有仪门、中门、拜亭、大殿等,拜亭左右设有斋宿所。据道光年间修纂的《南海县志》记载:明洪武年间,诏封天下神,规定各府、州、县设立城隍之神,前奉木主,后塑神像,于每年的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拜祭。随着岁月流逝,昔日的建筑多已不存,仅大殿及拜亭尚在。拜亭绿琉璃瓦歇山顶,面阔62米,进深79架,檐柱及金柱各4根,均为花岗岩抹角楞柱。抬梁式构梁,用如意纹驼峰斗栱承接,雕工较精细。大殿为“人”字形风火山墙,瓦面坡度陡峭。城隍是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地方神明之一,是护城佑民、主掌冥籍之神。城隍庙主祀城隍,另有文武判官、二十四司,颇为威严。

20世纪20年代的广州城隍庙

2010年修缮后的广东都城隍庙

因地处省城,广州府的城隍由于是受省级长官拜谒,地位比本省其他府城城隍高,到了清雍正年间,广州府城隍升格为管辖全省的都城隍,与当时北京的都城隍规格相同,并被评为清代“羊城八景”之一。不过,1920年由于扩建惠爱路(今中山四路),城隍庙大部分建筑被拆除,只留下拜亭和大殿。新中国成立后,城隍庙一度被用作被服厂,生产军用被服物资。1956年城隍庙成为广州市材料试验机厂。1990年城隍庙被某公司租用,被搭建成两层的卡拉ok娱乐场所。1993年城隍庙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广州市政府决定重修城隍庙。这次大修汇聚了岭南建筑的精华元素,三雕、两塑、一彩的精致工艺随处可见,城隍庙外还用福建花岗岩和东南亚菠萝格,建起明清风格的如意斗栱牌楼更显气派威武。在高12米的城隍庙大殿内,42米高的八仙红木大宫灯高高挂起,3尊贴有真金金箔的城隍爷广东都城隍爷(注:刘居中,另有文武判官;北京城隍爷杨继盛列于刘左侧,海瑞列于刘右侧。已经重回宝座。)大殿两侧的墙上镶嵌有大型壁画《开天辟地神仙眷》,是三四十名画师花了半年时间赶制的,高度超过8米,是目前广东省内最大的壁画。20101031日起,广东都城隍庙正式免费对市民开放。

广府庙会

明清以来,广州都城隍庙不仅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城隍寿诞、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这些大日子,官府衙门要循例举行官方祭祀,一并举办的民间庙会使得香客云集,热闹非凡。

沉寂近百年后,2009年,广州市越秀区借迎亚运的契机开始修复城隍庙,并于20101030日重新开光。接着,广州市越秀区在2011年元宵节期间,即农历正月十五至廿一举办了首届传统庙会。首届“广府庙会”精彩不断,以城隍庙忠佑广场、中山四路(文德路口至北京路口)、府学西街、北京路、惠福东路美食街、大佛寺、五仙观为支点,每天都有专场民俗文化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制作展示、传统小商品展销、传统美食展销等活动,推荐广府本土文化。

2011年元宵节广府庙会的内容以广府文化为主,开幕式于正月十五上午在城隍庙前忠佑广场举行,闭幕式于正月二十一下午在五仙观举行。期间五仙观有富有广府文化特色的元宵灯会和民俗文化巡游,每天有专场民俗文化表演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制作展示,传统小商品展销。此外,潮汕英歌舞、中华绝活荟萃、手工捏面人等一些非广府文化的展示也都前来“赠兴”。而民俗文化巡游最具吸引力,因为城隍庙的城隍爷也被“请出”加入到巡游队伍中,共同为羊城祈福。其他巡游展示项目包括舞狮、岭南英歌、广府华彩、腰鼓、舞龙等。从元宵节开始一连七天,一连串传统节日庆典、传统民俗文化及民间工艺展示、商贸、旅游、美食等活动轮番上演,填补了广州地区没有庙会、元宵节又没有特色节庆文化活动的空白。以广州城隍庙为载体,此后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都举办大型广府庙会。

城隍信仰的城市文化内涵

城隍信仰是中国农耕文化中最具官方政治色彩和商业经济的信仰,它适应了古代人们对于城厢政治安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需要。城隍的出现是先民重视城厢居所平安的重要表现。城隍从单纯的城池的守护神,逐渐演化为护国安民、惩恶扬善并管领阴间亡魂的崇奉神系,其信仰以及所衍生出来的各种的习俗,有着极其深厚的城市文化内涵。

第一,城隍信仰是广府封建社会的一种城市社会文化现象。这种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信仰规制。同时,城隍信仰也在社会秩序、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城隍信仰的神祇是历史上有功德的文臣武将,他们是老百姓敬仰的英雄人物。如,广东都城隍庙供奉的广东都城隍爷刘、北京城隍爷杨继盛和一代清官海瑞,他们生前的事迹感天动地,死后被人们奉为神明。由于城隍是城厢之神,这对于安居于城厢内外的居民而言是一种心灵安定的寄托。由于城隍信仰带有“人人有份”的色彩,官方利用城隍信仰来巩固其政权,普罗大众则利用城隍信仰来满足个人的利益追求,为此也形成了适应性广泛的文化形态,有包罗万象的信徒,如官员祈求步步高升,国泰民安;商家祈求生意兴隆,广进财源;工匠祈求诸事顺遂,岁岁平安;农民祈盼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不论男女老少,地位高低,人人都可以到城隍跟前立誓许愿,求得庇佑,使得城隍信仰深入民心。因此,城隍的存在使当地的百姓,尤其是从事商业贸易的商人倍感安全和稳定,当地居民普遍认为城隍给了他们以心灵上的安慰,所以每当自己有所失或有所得时,他们都会提着大小不等的供品到城隍庙里去烧香祭拜,以慰藉自己的心灵,满足自己的心灵需求。

第二,城隍信仰是广府封建社会城市管理的重要载体之一。如果说广府乡村诸神信仰是乡村社员稳定保障的话,那么广府城市中的城隍信仰则是城市稳定的基础。城市稳定的重要标志之一除了民心的安定之外,那就是政治稳定。城市里有国家行政机构,是官府所在地,住着大小官吏,在这个区域政治行政中心内,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是官民不和、官民冲突。为了促进官民和谐,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城隍并利用城隍信仰以达到稳定其统治的目的。新中国成立前,朝廷命官到广东、广州任职时,有必先到广州城隍庙宿斋(注:斋宿,古代指举行祭祀等礼仪前的斋戒。)、奉祀的礼制,以及每逢初一、十五到城隍庙敬香的习俗,以示忠贞,同时祈求城隍保佑。显然这是官员对城隍的敬畏,也是城隍在维护政治稳定和政治中心等方面的价值所在。由于有城隍信奉“为民做主”的信条,其中,“城隍出巡”就是城隍信仰活动中一种比较特别的庙会活动,寓意“当地官员”与民同乐,深入社会。同时,一般还会安排在每年的春、秋、冬三季各一次城隍爷出巡,春季于清明节,称为收鬼;秋季于七月十五,称为访鬼;冬季定于十月初一,称为放鬼。此外,当地发生瘟疫或其他流行病时,也会安排城隍爷出巡,以镇压鬼魅,保护广府城厢太平。

第三,城隍信仰是广府封建社会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人治文化的体现。一方面,倡导“扬善疾恶”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从城隍庙殿堂设置到楹联内容,它体现着待人以诚、与人为善、成人之美、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广东都城隍府拜亭立柱上有对联:“善必所记过必所录自聪明正直以无私,民赖以安物赖以阜固感应灾祥而不爽。”这些假托城隍之口以醒世、警世的楹联,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城隍庙内殿的大小鬼,是按道教理论布列的。据说,地狱里的鬼几乎都是行刑官,给那些在阳间做尽了坏事的恶人施行各种刑罚,让暂时投不了人生的凡人在苦海里苦苦挣扎着。它从道教理念上警示人们要与人为善,以免死后到地狱受到严厉的惩罚。城隍庙阎王殿有十殿阎王,告诫人们行善积德,奉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观。另一方面,提倡“纲纪严明、法理无情”。城隍庙还供有10具判官塑像,判官在百姓心目中历来是处理具体事务、与民生休戚相关的官员,善男信女便在他们身上寄托疾恶如仇、秉公办事的理想人格并保留刚猛的形象,让它们辅佐城隍爷。这种虚拟的监察审判功能,富含“法治”理念,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当地官员起着震慑的作用,对普通百姓起着自我约束的作用,因而对改变社会风气,协调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起着重要作用。广东都城隍庙仪门立柱上有对联:“是是非非地,明明白白天”“纲纪严明”“浩然正气”“护国庇民”“我处无私”,活脱脱的清官贤臣写照。道德与法律犹如车子的两轮,两者不可分离。因此,城隍信仰对于善法的形成过程影响深远。

第四,城隍庙会体现着浓郁的广府民俗文化氛围。庙会期间,市民除在城隍庙烧香拜菩萨外,还将城隍庙会当作大众娱乐场所。一是以广府特色小手信(注:小手信,指出远门回来捎给亲友的小礼物。)为主的小商品市场活跃了广州城乡商贸业。城郊农民通过一年一度的城隍爷出巡到城里来换回所需的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城里的商贩亦借此机会广进货源云集城关加以出售,既促进了城乡物质交流、经济信息的传播,也加强了消费品生产和货币流通。二是以“广东小吃”为主带动饮食业。城隍庙历来是饮食摊、店的集中地,这里的广东特色小吃应有尽有。尤其是庙会期间,游人可品尝各色小吃,领略广府饮食文化的精华。因此,庙会也是广府饮食界一年一次的盛会。三是以演戏酬神来活跃庙会节日文化氛围。每逢城隍庙会,必搭戏台演戏,各种戏班争相登台表演;此外还有说书、卖字画、画相等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所衍生的文化产品对推动广府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上一篇: 【供奉杂神】(一)——多神信仰 祈求神明对现实生产和生存... 下一篇: 【供奉杂神】(三)——转文塔 愿文人走笔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