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广州故事>平安习俗
【供奉杂神】(一)——多神信仰 祈求神明对现实生产和生存环境直接救助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6-09-08
  • 浏览数:

在广府人的眼里,物物是神,处处有神,时时也有神,即使是做饭烧火的灶头也有灶王爷把守,门口还有土地神和门官守护。当然,广府人对神祇的信仰崇拜,主要是中原传入的神明、仙佛,糅合本地传说的地方神仙,从而形成了多神信仰的现象。除了家宅供奉财神、北帝、天后、关帝、观音、文昌帝君、孔圣等神祇外,不少道教场所都设殿(坛)供奉各式杂神,更有建专庙(祠)供奉的杂神。

广州三元宫三教合流

三元宫是广州最古老的道观,经历代多次修葺扩建,三元宫的建筑才有今日的壮观面貌。历史上有记载的大修是明末清初,广东巡抚李栖凤、平南王尚可喜和总镇金弘振等捐资扩建三元宫,将原来的司祝遣走,邀请道教徒管理。三元宫名义上虽为道观,里面供奉的神像却不完全是道教神仙,正殿供奉的尧、舜、禹是古代有为明君,是儒家崇拜的偶像;在侧殿供奉的有:历史人物比干(财帛星君)和关羽(关圣帝君、武侯刘备);佛教观音菩萨鲍仙姑、玉王大帝(帝释天王)、观世音大士、文昌帝君、释迦牟尼;道教太上老君(老子)、斗姥元君(斗姥,又称斗姆)、邱真人邱长春祖师、吕洞宾(吕祖)、天后娘娘、北帝、孙真人、道教护法王灵官。三元宫多种偶像并存,反映了明朝以后广府地区三教合流的趋势。

同时,三元宫斗姥元君神殿是“值年太岁”神殿。2009年春节期间,数万名广州以及珠江三角洲信众都趁“上元节”到三元宫拜“天官”,希望能得到“天官赐福”。在这一年,由于人多拥挤,三元宫不得不让太岁“闭门”休息一日,很多市民只能远远掷硬币代替“慑太岁”。老百姓为何喜欢摸太岁呢?原来有一种说法,人的年庚太岁(注:年庚太岁,每个人出生之年,必有一太岁当值,即为年庚太岁,1995年出生的人,太岁在亥方,轮值岁神为伍保。)若与值年太岁(注:值年太岁,任何一年值班的神,2012年龙年属龙值太岁,太岁星君为壬辰,轮值岁神为彭泰。)相同,民间称为“犯太岁”;年庚对冲者,则叫“冲太岁”。相传无论是哪一种,在那一年里必定百事不顺,因此广府民间都有拜奉太岁星君以祈周年平安的习俗。

广州纯阳观以供奉吕洞宾而得名

◆广州纯阳观中的纯阳宝殿

纯阳观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瑞康路五凤村漱珠岗。清道光四年(1824),道士、天文学家李明彻为祭祀吕纯阳(注:吕纯阳,姓吕,名岩,字洞宾,世称吕祖。唐代道士,后道教奉为神仙,是“八仙”中传闻最广的一位。)而倡建纯阳观。道观坐北向南,依山构造,高踞岗顶,石径幽深,多怪石青松,占地1万余平方米。原有山门、灵官殿、大殿、拜房、东西廊房、步云亭、东西客房等11座建筑物,现仅存山门、灵官殿、大殿、拜亭、朝斗台及李明彻墓,其中“朝斗台”为李明彻当时观测天象之地,是广州现仅存的古观象台。

纯阳殿是观中的主殿,供奉“纯阳子”吕洞宾。中国道观中,一般都附设有吕祖殿,唯有广州纯阳观以“纯阳”来命名。吕祖左侧为全真派开山祖师王重阳,右侧龙门派创派祖师为邱长春。纯阳观内的灵官殿是供奉主宰人灵魂天官的殿堂,供奉道教护法神王灵官。每年惊蛰,都有许多市民前来,在灵官殿前“打小人”(注:打小人,一种流行于广府民间的巫术仪祀,希望借此种巫术仪祀来驱逐、报复所谓的“小人”。),祈求远离灾厄。纯阳殿广场左有慈航殿(祭祀慈航真人、关圣帝君);右侧为文昌殿(祭祀文昌帝君、天后娘娘、药王)。殿后还有广府地区最大的元辰殿(太岁殿),供奉斗姆元君以及六十甲子太岁神。每年初八太岁诞,殿内人山人海,好不兴旺!

康公主帅庙供奉广府民间改造神康王

新中国成立前,珠江三角洲各地有不少康公主帅庙,以纪念北宋名将康保裔。(注: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父与父亲都战死在沙场上。康保裔精于骑射,赵匡胤打天下建宋朝之初,他已战功显赫。宋真宗时期,辽兵入侵中原,康保裔奋勇出征,后战死沙场。)如,广州西关有康王庙;广州河南沙溪乡,有一间建自清代咸丰、同治年间的“康公主帅庙”;广州番禺市桥和钟村镇各有康公主帅庙……这些古庙香火颇盛,每年农历正月十八,民间传说是康公主帅“出会”,也是当地居民一年中的盛事,家家户户都要烧鞭炮庆祝。康公主帅神像每到一处,都有村民聚拢上来,留一封利市,虔诚叩拜后轻轻拍一拍康公主帅的手,寓意“发财就手”,祈求新年财运亨通,求子者就摸摸康公主帅的肚子,求“貌”者则大着胆子摸一摸康公主帅的脸。每年七月初六为康公主帅诞,前往参神者络绎不绝,诞期三日。

◆位于广州市番禺区钟村镇钟一村的康公主帅庙

据民间传说(注:朱光文:《珠江三角洲康公祭祀初探》,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2011年版。),当年康王被辽兵追赶,一路南逃至广州北部大塘(今广州市白云区),眼看就要被辽兵追上,情急之下,匆匆躲入一座破庙。只见殿廊上有匹泥马,康王不辨真伪,慌忙骑了上去。谁知那泥马却有神气,跑出庙门,一溜烟把辽兵甩得老远。那泥马穿山过水,来到一片稻田旁边。看看辽兵远远落在后边,康王这才松了口气,醒过神来,才发现自己胯下骑的原来是一匹泥马,于是自言自语说:“怎么泥马也会跑呢?莫非……”谁知,那匹泥马阳气未足,被康王一语道破,立时便化成一堆烂泥。康王又是一惊,此时,辽兵很快追来,也顾不得细想,便深一脚浅一脚地往田里奔跑,上到水田对面坡上,他转过头来,只见田里留下一长串的脚印,心里暗暗叫苦,怕辽兵寻迹追来。这时,一群鸭子从这片水田走过,将康王的脚印踩乱,辽兵追到这里,找不到线索,康王才侥幸脱险,于是康王发誓不再吃鸭,并下诏官民保护鸭子。因此,每逢康公主帅诞期禁食鸭和鸭蛋也已成为众多善男信女的戒规。

据史载,康保裔抗辽战死沙场,从未到过广东。有关专家认为,从北宋开始,中原统治者为了加强对边远地区的控制,把北帝、关帝、康公主帅等这些带有中原地区的神灵人物引入南方,侍奉香火,让民众膜拜。康王就是由民间将国家祀典或政府提倡的神明接受过来,并改造成为广府民间供奉的神明。

郑仙祠供奉琅琊方士郑仙

郑仙号安期生,原名郑安期,传说是山东琅琊方士,南来广州,在白云山一带行医采药。因采得九节菖蒲,救活一热毒攻心濒危老人,为秦始皇获悉,诏令采来进贡。郑不愿以仙药为暴君延寿,就在七月二十四,于蒲涧浪泉侧绝壁处跳崖自尽。突然一只大仙鹤飞来,展双翼把他驮到天上,白昼飞升。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白云山麓修建了一座郑仙祠。每年七月廿四为郑仙诞,广州市民来进香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位于广州市麓湖公园旁的白云仙馆

◆白云仙馆内供奉的郑仙

金花古庙供奉“粤民圣母”

◆位于广州黄埔长洲岛金花古庙

金花娘娘是广府人传说中的生育女神,缘起于广州,遍及广府各地,以珠江三角洲一带为最。金花诞为农历四月十七。每逢诞会,四乡信徒,必到庙中祭拜。从清晨开始,各乡狮子队接踵而来,争先恐后涌入庙中,善男信女,轮流跪拜。要求生男育女者,祈求生育平安者,最为虔诚。庙堂中挂个大灯笼,四周悬挂着红白两色彩带或花朵,供求子者采摘。求男摘白花,求女摘红花。人们一边参拜,一边祈祷,口中念道:“祈子金花,多得白花;三年两朵,离离成果。”平时小孩有病,家宅不安等,也到金花庙烧香。晚上多演粤剧酬神。关于这位女神的来历,《番禺县志》卷五十三载:(金花)“广之金氏女也。少为巫,时称金花小娘,后殁于仙湖之水,数日不坏,且有异香。里人陈光见而异之,偕众举殓,得香木如人形,因刻像立相。”《广州府志》卷三有类似记载。

因为金花娘娘在民间女子中颇有影响,所以珠江三角洲很多地方都建有金花娘娘庙。据说广州近郊就有不少,规模最大最有影响的要数广州市河南(海珠区)的金花庙,其鼎盛时供奉着80多尊神和20位奶娘(现已不可寻踪)。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的金花庙庙门为花岗石砌筑而成,上刻“金花古庙”四字,落款处标明它建于清代中期。这是广州现今唯一保存完整的金花庙。庙内仍保留着四块碑,最早一块出自道光九年(1829年),最晚一块出自光绪二年(1876年)。2002年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金花娘娘

2009512,随着祭祀的声音响起,广州中断上百年的“金花诞”在黄埔区长洲岛百年金花古庙得以重现。“粤民圣母,金花娘娘,端坐长洲下庄……”此外,每逢初一、十五,长洲岛上的妇女都会前来金花庙祭拜,祈求母子平安、儿女孝顺,特别在生产前后更要来金花古庙“请金花”,以保佑生产顺利。

广府古代文明是一种农业文明,传统农民以自耕自足的小农经济为本,这种经济基础造成广府人讲究现实利益的文化心态,其民间信仰也谋求对现实的生产和生存现状有直接的救助,因而广府人崇尚多神信仰,甚至对直接影响其现实生活的生存环境产生执著的崇拜。

其一,多神信仰是广府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的产物。广府大片地区古为百越之地,历史记载中古越人有过“食人、文身、断发”等带有落后和恐怖色彩的民风习俗。但是,自秦统一岭南以来,为百越带来了中原文明,在以后的漫长历史岁月中,又经历了北方移民,特别是士阶层不断南迁,带来了儒、道、释、法等各种不同价值取向的思潮,使广府人的思想文化发展进入了观念形态层面,并在其影响下不断形成新的安全文化理念。与此同时,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以后,开始接触西方文明。海洋文化对广府文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经过濡染、吸收、整合,广府文化的意涵得到了提升——既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共性,又有多种文化蕴涵的特殊性。此外,明朝中叶以来,在农业经济取得发展后,广府移民后裔的宗族组织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南移人毋忘宗祖、毋忘故乡、毋忘中原的大一统思想,也维护了汉文化传统伦理和血统的自尊。古代珠江三角洲境内河流、沼泽中鳄鱼游弋,山上野兽出没,常常伤及人畜,先民只能在滩涂上种潮田,在山坡上种垌田,潮田要靠上涨的河水灌溉,而垌田则靠老天爷下雨灌田。当时,岭南还被中原人视为畏途的“瘴疠”之地,因缺医少药,人口自然死亡率极高。在文化落后、科学知识匮乏的农耕社会,先人视天、神能主宰万物,于是神明成为了他们依靠的精神力量。当一年辛勤劳动获得丰收时,人们就会举办各式各样的酬拜活动,祈望在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它承载着人们对农事丰收的愿望,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如,康公崇拜在珠江三角洲地方化的最大体现就是康公事迹与地方某些传统的糅合。珠江三角洲不少地方传说康公被困时,曾得鸭群踩乱其脚印而蒙蔽敌人、逃过劫难,故康公诞辰之日百姓不食鸭肉、鸭蛋。有学者认为,这很可能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带有普遍性的一种以“养鸭”为主要生计的族群“太公”们的生活经历或忌讳有关。可以说,广府人在历史上形成的多神信仰,其实是原始农耕文化的传承,是中原文化母体催生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其二,多神信仰是广府人包容性品格的外在表现。广府人讲包容,倡导以和为贵。多神信仰的场所颇多,有多神一庙,即把不同等级的神祇以及儒释道等诸神排在一个庙宇里一起祭祀,一间古庙中既供奉华光帝、洪圣王,也供奉龙母、吕祖;也有多神多庙,例如在一个村庄里建有龙王庙、火神庙、包公庙和道教圣观等多个庙宇;还有在家供奉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广州三元宫各殿堂建筑总面积仅2000平方米,就供奉着20多位神明,这就是广府人包容性品格的突出表现。

其三,多神信仰是广府人务实性特征的客观反映。广府人之所以信儒神、道仙,是因为民间希望借助诸神保佑自己和家人在不可抗拒的灾难面前能够逢凶化吉,吉祥平安。对古时候的普通百姓来说,与他们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不可抗风险有各种天灾人祸,于是他们就靠诸神来庇佑:广利王代表别发生洪涝灾害、台风和旱灾,保佑风调雨顺;华光神代表别发生火灾;土地神代表庄稼别歉收;关公代表自己或亲人能够逢凶化吉,免受血光之灾;财神爷保佑自己和亲人日进万金;文曲星保佑自家后人文才显略;观音菩萨、吕洞宾、郑仙等神仙保佑自己和家人远离各种疾病,大吉大利。总之,诸多神明得到敬奉,意味着把不能抵抗的风险“神化”处理。这种祈盼多神庇佑的平安理念,随着广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又得以传承和创新。广府人多神信仰,除了传统诞会、节庆拜祭,毋忘农历初一、十五和家人出远门时的拜祭。这也是与他们祈求国事、家事时时平安的核心诉求是一致的。

上一篇: 【祭火神】(三)——火神信仰 防火安全理念的诠释 下一篇: 【供奉杂神】(二)——城隍庙会 崇敬城隍保境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