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党史>党史人物
张太雷武装斗争思想探析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20-04-29
  • 浏览数:

  张太雷同志是广州起义的组织者和主要领导人,分析研究他的武装斗争思想,对于学习我党的军事理论、人民军队的创建,如何进行革命战争是大有益处的,值此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八十周年之际,笔者对此试作探析,求教于专家学者。

  张太雷武装斗争思想的形成

  张太雷1916年到1920年在天津北洋大学读书期间,是世界上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工农大众叱咤风云的活跃时期。1917年苏俄十月革命胜利,马克思主义随着枪声炮声传入我国,他开始接触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和进步同学们参加了学生爱国运动,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初步的接触。

  1920年秋,张太雷北洋大学毕业以后,由于救国拯民志向的支配,专门从事革命工作,参加了北京共产党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党员,以后受命在天津创立社会主义青年团以及共产党,开展工人运动。在长辛店、唐山等地,对京汉铁路员工,通过创办劳动补习学校,组建工会,进行阶级斗争教育。这一阶段增长了革命斗争意识,还是粗线和朦胧的初始状态。

  1921年春,张太雷受共产主义小组及李大钊的派遣,前往苏联伊尔库茨克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这一时期,他亲眼目睹了苏俄十月革命后的社会现状,较为直接地了解到苏联工人阶级进行夺取政权的实况,对于武装斗争学说有进一步的认识,于是在1921年6月起草《致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的书面报告》中,提出:"中国共产党应当毫不迟疑地负担起把这个暂还不成熟的具有战斗力的革命材料组织起来的职责,为此要从中选出所有最健康和最坚定的分子,并借助于他们在全国开展广泛的游击运动,打击日本干涉军,打击制造日本资本家的本国专制统治者匪帮。"(1)此时,武装斗争思想像一粒种子,深深埋藏在张太雷的脑海中,为将来思想形成奠定了基础。

  随着国际政治形势的不断演变,工人运动更加深入发展,张太雷对武装斗争的思想有进一步的认识。1924年9月所写《第三国际第五次大会对于世界政治经济之观察及其现在之策略》一文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工农政府,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就要"(一)解除资产阶级和一切反动派的武装。(二)武装工人阶级"(2)这时他对武装斗争的思想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确了武装斗争的目标和方向,丰富了其内涵。

  不久他对武装斗争的对象和方式又有了进一步认识,在1926年3月18日撰写的《巴黎公社纪念日》的文章中热情赞扬巴黎公社武装夺取政权的创举和重要意义,又深刻分析巴黎公社的教训,明确提出:"(一)无产阶级应该专政;(二)以实力、武力、压迫反革命势力。'(3)

  富有戏剧性的是,就在张太雷写完《巴黎公社纪念日》一文的第三天,3月20日蒋介石竟然制造了"中山舰事件",暴露了他意欲争夺人民革命领导权,谋取个人私利的野心,促使张太雷对武装斗争重要性的认识深化,他坚定地对陈延年提出:"我党应组织十万红军,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4)的建议,斯时,张太雷武装斗争的思想更加清晰明确。因此在"中山舰事件"之后,陆续发表了《怎样巩固革命基础》、《反动派在广东之活动》、《五卅运动之分析及纪念之意义》《到底要不要国民党》等文章,不断揭露国民党右派的分裂阴谋,进一步强调革命群众团结起来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张太雷在担任中共湖北区委书记后,大力发展党员和建立党的组织,从1926年10月到1927年4月,全省各地党支部增加到400多个,党的组织遍及500个县市,党员从1926年8月的1000名增加到13000名(5),壮大了党的力量,为以后开展武装斗争,准备了骨干力量和人力资源。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革命形势急转直下,白色恐怖弥漫大地,张太雷在武汉参加了党的五大之后,坚决支持瞿秋白、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进行土地革命、发动工农武装的正确意见,受命就任湖北省委书记后,积极武装工农群众,先后组建了武汉工人纠察队,平息了阳新、麻城等地的反革命暴乱,还积极配合叶挺率领的独立师,击退了夏斗寅军对武汉的进攻。

  1927年7月张太雷调到中央工作时,对接任的湖北省委书记罗亦农同志,交出了他主持和参与制定的两份文件:湖北省农民协会关于《武装问题决议案》、湖北省委《关于对国民党及工运、农运工作的策略要点》,核心内容就是坚持发动群众、坚持工农运动、坚持武装斗争。(6)可以说,在与蒋介石反动派的斗争中,他明确了武装斗争的不可避免,应采取的措施,并积极投入实践。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悍然举行"分共"会议,公开背叛革命后,为挽救革命危机,武装反抗国民党,党中央决定组织民众,开展武装斗争,举行南昌起义。当时担任中央临时中央政治局五人常委之一的张太雷积极投入了筹备工作,"八七会议"后,在出席中央临时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时,他主动要求去广东工作,会后,党组织任命他为广东省委书记。赴粤以后,向有关同志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了解广东地区敌我情况,制定了广东暴动计划,上报中央得到批准后,立即积极进行准备,制造武器,组建部队,经过三个多月的筹措,终于在1927年12月11日晨举行了武装起义,成立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广州苏维埃政府,虽然次日太雷就为革命壮烈牺牲,献出了他29岁年轻的生命,但在他人生的最后岁月,勇敢坚定地实践了武装斗争的理想和信念,为他的武装斗争思想划上了完整的句号。

  张太雷武装斗争思想的内涵

  武装斗争是中国人民革命夺取政权的重要形式和必备手段,其理论精深,内容丰富。从张太雷武装斗争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的内涵。

  一、 斗争目标明确

  在张太雷武装斗争思想中,斗争的目标十分明确,始终锁定在侵略中国的各个帝国主义和受其操纵利用的军阀反动政府身上。早在1921年6月就提出"在全国开展广泛的游击运动,打击投靠日本资本家的本国专制统治者匪帮,"(7)以后对侵略我国最早的英帝国主义,也作了揭露:"中国的大门就是被英国的兵舰首先打破的,鸦片战争中,英舰炮轰广州,这是外国兵舰第一次袭击中国,自后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的由美国兵舰领导着把我们中国藩篱全冲破了,于是外国的兵舰依据不平等条约可以自由游弋于中国内地江河。"(8)对美帝国主义丑恶行径也作了讽刺:"美国上帝的儿子和清朝皇上的家妈,率领着军警在京城横行。人民对此应是何等伤心。"(9)对沙皇俄国,张太雷对其狼子野心,进行了揭底和遣责:"俄皇政府是一个代表俄国贵族、地主、商人、实业家之政府,他的政策是帝国主义政策,口号是'大俄罗斯'。""在1900年借口于义和团事件而实行侵略中国的列强中,要算俄皇的俄国最厉害,俄国得赔款最多,并欲强占东三省全土。"(10)

  张太雷在不遗余力地揭露遣责侵略中国的各个帝国主义时,还义愤填膺地批判声讨为虎作伥、谋取私利的各派军阀政客,十分明显地指出"中国军阀非但不能帮助中国民众向帝国主义抗议,反而帮助帝国主义破坏反压迫人民这种抗议。这是证明军阀是帝国主义走狗最显明的例证。"(11)"军阀没有一个不是危害人民的,没有一个不是与外国帝国主义结合卖国的,张作霖、吴佩孚、卢永祥,齐燮元都是万恶的军阀中之尤者。"(12)

  随着国民革命斗争的不断发展和取得局部胜利,一些老牌军阀被打倒以后,又出现了蒋介石和汪精卫之类的新式军阀,他们钻进了革命阵营,披着进步的伪装,掌握着军政大权,对革命危害更大,张太雷对他们早有察觉,不断提醒人们要多加防备。

  2、 成员要求严格

  武装斗争是要靠一支坚强有力、英勇善战的部队去进行,参加的人员要信念明确,立场坚定、遵守纪律、不怕牺牲,因此张太雷在组织武装斗争队伍时,对于参与成员是严格挑选、慎重取舍,有着严格标准的。他清醒地认识到,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工人阶级应是主要力量。早在1921年,他就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加紧把分散的无产阶级力量联合成一些强大的阶级组织,把所有至今还处于分散状态的分子聚集在一起,并把他们吸收到这些组织中来,将他们组成一支无往而不胜的无产阶级革命大军,使之成为整个世界无产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13)并且说明以工人为主导的理由是:"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是因为他的组织力及他的彻底的革命性而得来的。"(14)

  张太雷还认识到革命队伍仅有工人阶级并不够,还只是孤军奋战,不能取得彻底的胜利,还要找一个同盟军。"就是在反帝国主义的战阵当中,工人阶级如不得一个同盟者,必陷于孤军奋战终于失败的地位。""并且最重要的要得到一个永久的同盟者,才能够完成国民革命。这个永久的同盟者,就是与工人一样穷苦一样受压迫的农民。"(15)他还结合中国历史上的革命运动来阐述农民是同盟军的重要性:"在中国的历史上每一个朝代的推翻都是农民起来干的,近百年中太平天国的运动与义和团的运动所以能这样浩大就是因为这两次运动都是农民运动。从世界各国过去的革命历史上亦看得出:如果农民不起来革命,一切的革命运动都是上层的而没有成效的。辛亥革命的失败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16)他还在纪念五卅运动时,语重心长地提到:"五卅运动没有能够成功的最大原因是因中国的经济基础及人民的大多数--农民没有参加,中国国民革命如果没有农民的参加,没有不失败的。"(17)他大声疾呼:"如果武力不建筑在民众的基础上,这不是革命的武力。"(18)

  选定工人阶级为革命主力军,农民为同盟军,组建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是张太雷的一贯主张,始终坚持的。

  3、 由党统一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在党的创建初期张太雷就认识到,人民军队应该由中国共产党来绝对领导,这是非常明确的,他认为没有一支党所领导的革命军队,要想夺取革命胜利是没有希望的,他指出:"军队要真正能绝对听从党的命令服从人民的决议,才能担负他帮助完成国民革命的责任,-----我们要记住:要使军队能听党的命令,党一定要有权力,要使军队服从人民的决议,人民一定要有伟大的有组织的势力。"。进而指出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政党在统一的指挥,有马克思派,无政府主义的巴枯宁派、法浪克派,杂乱无章。革命的事业是和军队一样的,没有统一的指挥是不能作战的。(19)他在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时,也尖锐地提到:"辛亥革命时的革命,完全是乌合之众,都是些随声附和的土匪及旧式军队。""党没有可靠的军队,亦是辛亥革命失败的一原因。"(20)

  党有了军队,怎样对其进行绝对领导和统一指挥,使其成为党的驯服工具呢?张太雷提出在军队中实行"党代表制",对此他曾加以说明:"党代表制曾经使党军所以成为党军。""党代表制非特在俄国施行收效,即在第一第二次东征中己表示很显著之效果。如果要武力成为国民之武力,党代表制确是可以尽很大的力量。党代表可以使军队成为代表人民利益的党的军队,但是要使党代表制能发生这样的效力,必须党自身确有权力,因此他所派往军队之党代表确能有党的力量赞助他,使他能行使职权。"(21)张太雷不仅这样说,还认真这样做,他在组建广州起义军时,在军队中就建立了党代表制,每支武装部队中,均设有党代表,都是由党员担任。

  4、 武装起义形式

  从1919年到1927年的九年间,张太雷所走过的革命道路,我们可以看到他武装斗争思想发展的轨迹,即由和平呼吁走向武装暴动。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0月15日,张太雷在香港组织召开南方局和广东省委联席会议,总结南昌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并主持通过《最后工作纲领》,主张"要坚决勇敢地树起工农革命的大旗,集合一切武装势力以与土劣、地主及一切反革命决死奋斗,建立工农政权。"广州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了,然而它再一次有力地反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也是中国革命一次必要的英勇的尝试,它失败的教训,启示了共产党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这一符合中国国情的武装斗争之路。

  张太雷武装斗争思想的影响

  张太雷武装斗争思想不是无根之术,无源之水,产生于阶级斗争,形成于革命活动,在实践中提炼而成,与社会发展同步行进,是经过历史考验的,因此它具有扩张力和可借鉴性,它起到了以下的影响和作用:

  1、 党的军事思想的组成部分

  正如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一样,党的军事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形成是全党同志,特别是老一辈革命领导同志创造和实践集结而成。张太雷对其形成和发展,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在党的军事思想一些基本认识和重大问题上,诸如要不要组建革命军队?革命军队的主要成员是什么人群?其主要任务是什么?如何对其进行绝对领导?怎样对其进行政治工作等,张太雷都有所思考和探索,并在动作和实践中加以体现。

  张太雷的"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势力思想,就是受到毛泽东的"把工农武装起来,组织十万工农"论述而产生,他的"通过武装斗争使蒋介石下台,剥夺他的兵权"思想,也是和陈延年研究后而提出的。可以看到张太雷的军事思想是在实践中提炼而出,也和同时代的革命领导人研讨而归纳出来,他的军事斗争思想,溶进和掺和入党的军事思想当中,成为其组成部分。

  2、人民军队的雏形基石

  如何组建人民军队,张太雷在党的早期就作了有益的尝试,并摸索出一套可行的办法。他在担任湖北省委书记时,就曾经组织党员和工农革命分子去往前线,配合叶挺率领的独立师,平息了夏斗寅的叛乱,开始了组织革命队伍的实践。后来领导广州起义,积极组织和训练工人群众、编成了工人赤卫队,运用土法练兵,另外自己设法制造武器,作好战前筹备工作,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广州起义失败后部队分三路转移,大部分到花县,改编为新四军,后到海陆丰与彭湃率领的海陆丰起义武装会合,另一支到韶关参加朱、陈南昌起义部队,后上井冈山,再一支到左右江地区,参加邓小平领导的百色起义,他们把武装起义的种子传播到了各地,其中很多人后来都成了红军骨干,也为党创建人民军队提供了雏形,奠定了基石。

  3、武装斗争的实习演练。

  1927年后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联合反对中国共产党,镇压革命群众,导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毛泽东总结指出:"革命失败,得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22)党在召开八七会议时,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张太雷受命领导广州起义。他的首要举措就是组建起义的武装力量,他和叶剑英、周文雍等同志组建了两支武装部队:一是由第四军教导团、警卫团、黄埔军校特务营革命官兵约1200多人的主力部队。二是由广州各工人工会先进分子约3000多人组成的工人赤卫队,整个起义除由张太雷、叶剑英、恽代英等负责指挥外,主力部队由叶挺、工人赤卫队由周文雍具体指挥,体现了整个革命军队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进行的。在各个单位和层面上,又是以党的骨干担任主要领导,进行统管运作。如教导团由党的坚定分子李云鹏为起义团长,叶庸、赵希杰、饶寿柏为一、二、三营营长,连、排、班长均为党的积极分子担任。工人赤卫队由周文雍任总指挥,还设立了参谋长、政治部主任,下设的七个联队,都由党员担任正、副队长。这些在起义部队中担任领导职务的骨干分子,在战斗中起到了身先士卒的模范带头作用。

  张太雷组织领导广州起义,是他武装斗争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党的军事斗争的一次实兵演练,它产生于革命初期,形成于战争年代,是形成有因、发展有序的,但是当时受到党内"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的影响,也没摆脱"不断高涨""进攻路线"谬论的迷惑,加上受到苏联"城市暴动"、"先占领中心大城市然后扩大至全国"的异域经验的束缚,不能结合中国的国情,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以至最后兵败广州,壮烈牺牲,

  当今研究张太雷的武装斗争思想,从历史角度、时代的背景考虑,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衡量,进行深入剖析,作出公正的评价,对于理解我党的军事思想,是大有裨益的,在此抛砖,意在引玉。

  注:

  (1)(7)(13)张太雷文集(续).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28、29

  (2)(3)(8)-(12)、(14)(21)张太雷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65、120、176、22、56、154、75、155、156、212、156、220、118、284、234

  (4)回忆张太雷.人民出版社,1984.22、

  (5))张太雷年谱.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143

  (6)《醒世惊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263

  (2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535-536

上一篇: 试析共产国际代表诺伊曼对广州起义的作用 下一篇: 论邓中夏对广州起义的评价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