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党史>红色记忆
回忆东江第三支队成立60周年战斗历程
  • 来源: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20-05-15
  • 浏览数:

  八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国内和平,毛主席和周恩来同志于1945年8月22日亲自到重庆与国民党蒋介石谈判,达成“国共双方代表会议纪要”即“双十协定”。为了避免内战,共产党主动作出让步,撤出南方八个地区的游击队。中央决定东江纵队北撤是为了顾全国共合作大局,是真心诚意拥护国共合作、维护国内和平的。但要防备国民党蒋介石的反革命两手,防备他们再次在全国打内战。为此,1946年,东江纵队北撤的同时,在江北地区留下部分骨干和较好的武器,准备在广东坚持武装斗争。因此,留下杨添、黄柏、丘松学、马达、徐文、霍锡熊、曾光等40余人,由谢鹤筹、欧初同志领导。分散在龙门麻榨鳌溪、增城派潭小径,博罗小金象头山,坚持隐蔽活动。

  国民党蒋介石反动派公然撕毁《双十协定》,再次在全国打起了内战。华南分局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决定广东1947年全面恢复武装斗争。由于有东江纵队北撤留下的革命种子、战斗骨干为基础,分散深入到革命老区发动群众与敌人斗智斗勇,边战斗,边发展。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战,到47年底,江北地区的武装力量发展到1000余人。1948年春,根据江北地区对敌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包括东江河以北的增城、龙门、从化、博罗等地)。奉命成立江北支队,支队长黄柏、支队政委黄庄平、副支队长王达宏、政治部主任陈江天。1949年1月17日,江北支队奉命改编为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司令员黄柏、政委黄庄平,副司令员王达宏,政治部主任陈李中。原江北支队政治部主任陈江天调纵队主力任职。东江第三支队经过三年多时间艰苦、残酷的战争考验,经历大小战斗数百次,在战斗中发展壮大,歼敌3000余人,部队由40余人发展到6000余人。1949年支队组建六个团,一个先遣总队,上调边纵主力二个独立营。

  一、上坪伏击战粉碎敌人“清剿”

  东江第三支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黄庄平政委、黄柏司令员为核心的领导有东纵北撤留下40余人的战斗骨干是能战斗的,据我记忆48年广东部分地区的国民党反动派利用我党组织执行“大搞”政策的失误,结合当地反动势力组织反动武装,向游击区发动疯狂“清剿”,48年12月9日,黄柏司令员带领部队在从北扬梅谭伏击国民党新上任的新丰县长张汉良(少将),全歼张以下装备精良的一个加强排共90多人的影响最大。东江第三支队(简称“东三队”)领导成员有了一年战斗的深刻体会。必须贯彻执行毛泽东关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才能在战略防御中的被动变为主动。把我在战略上的劣势,改变为在战斗上的优势,构成防御中的进攻,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彻底粉碎敌人的“清剿”。使江北地区成为解放广州的前进基础。

  1949年3月初,国民党国防部第二厅独立第二团二营营长张申江率领该营及增城、龙门、博罗等地反动武装共1000余人,分三路疯狂的向增城、龙门、博罗地区进行“大清剿”。

  3月15日,申江率领该营部、电台、机炮排、第四连及横河反动武装两个中队共200余人,进驻红头岭村。支队司令员黄柏,政委黄庄平,副司令员王达宏,带领支队刘彪、梁陈华独立第一大队(营),一团猛虎大队李汉威带领钟成、林俊明中队,白虎大队朱湘其带领黄达超、钟杨中队,二团洪腾飞虎大队王兆麟中队共600余人,在上坪伏击敌人。

  3月16日,申江按照我们设想的路线走来。黄柏司令员带领徐文、张奕生在总指挥所,王达宏副司令员带领一团长曾光指挥伏击区战斗。见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区,黄柏司令员按原来规定发出鸣枪信号,一霎间,20多个连环地雷同时爆炸,手榴弹、冲锋枪、步机枪在敌群中开花,40分钟结束战斗。毙敌连长以下39人,伤敌37人,俘敌营长以下官兵

  185人(仅3人逃脱)。

  东江第三支队在战斗中牺牲5人(独一大一中队伍强、苏冠、范恒;飞虎大队黄辉;白虎大队黄辉伤7人,评出40人(一等功臣张成达、黄明等13人)受到奖励表扬。

  上坪伏击战,彻底摧毁了敌人的“清剿”,从根本上扭转了江北地区的局势。

  二、广州东部“四战四捷”

  1948年8月间,华南分局在赣州召开会议,研究确定野战军进粤作战方针、作战计划,组成了广州战役联合指挥部及属下左路军、右路军、南路军。边纵属南路军一部分。

  在南路军指挥成员、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尹林平的直接指挥下,于1949年9月6日,北渡东江,在东江河以北的河源、博罗、龙门、增城等县围歼当地分散之敌,并拦截南逃敌军196师、154师、保三、保五师。

  (一)博罗县邓堂山战斗

  驻守泰美国民党保五师第十五团,发现我边纵主力北渡东江河进驻耀子谭村后,于9月8日,派出该团第三营以及守备总队来两个连共六百余人向我三营驻地进犯。敌人来势凶猛,仗着人多武器精良,集中猛烈炮火攻击我邓堂山排哨阵地,妄图用闪电战术一举攻占我方阵地,处于敌强我弱情况下,我军四百余人与敌人激战五个小时,大量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取得了北渡东江后的第一个胜利。毙敌官兵十五人,伤敌官兵三十二人,俘敌十一人,缴获轻机枪两挺,其它枪支、弹药、军用物资一批。

  边纵三团三营(原东江第三支队独立第一营)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指战员14人:  一连副指导员范扬,副排长张伟,班长杨炎、温容、潘浪佳、罗桂、赖奎;---连排长李丑、班长刘洪、许武,机枪射手钟芳,战士何珠仔、钟春云;四连战士刘生。

  战斗结束后,各连及时召开干部会、党员会、全体指战员会议,做好战后政治思想工作,号召全体指战员,化悲痛为力量,迎接新的更大的战斗。

  博罗县人民政府张奕生副县长亲自带领干部到三营协助做好伤、亡人员善后工作。

  (二)博罗县罗村十二岭战斗

  1949年9月11日上午11时,边纵独立一团何清团长率领全团1000余指战员在罗村十二岭一线阻击惠州、泰尾方向来增援之敌,英勇顽强地打退敌军无数次进攻,并与敌军反复争夺山头阵地,战斗持续到下午13时。纵队命令二团一营400余人增援一团战斗,战斗打得更为激烈。这时,独立三团三营长(原是东江第三支队独立一营)提议由三营迂回到敌人侧后的罗村附近,攻击敌指挥所,截断敌人退路,形成前后夹击围歼敌人。

  团部将建议上报纵队,尹林平司令员接纳了这个建议,立即命令三团罗汝澄副团长率领三营迂回到距敌指挥所约200公尺处。在机、炮火力的掩护下,三营勇士像天兵天将般冲进敌指挥所,敌兵乱成一团。敌指挥所被打掉后,正面部队失去统一指挥,全线崩溃。

  罗村十二岭战斗的胜利充分说明尹林平司令员作出的敌变我变,灵活机制、当机立断、决定打援的作战方针和部署是完全正确的,罗村十二岭战斗的胜利,在粤赣湘边纵队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罗村十二岭战斗结束,尹林平司令员率领一、二、三团转战龙门平陵,拟解放龙门城。

  (三)龙门县小圹山战斗

  由于战争形势发展很快,国民党一五四师突然撤退到龙门城,企图经平陵、公庄撤退到柏圹、泰尾、惠州一线,与敌一九六师、保三师、保五师汇合,组织广州东部外围防线,作垂死挣扎。1949年9月18日上午8时30分,敌154师前头部队一个团前进到澳头迳小圹山,遭到三营二连排哨迎头痛击。激战一天,大量消灭了敌人有生力量,共毙伤敌人60余人,俘敌2名,缴获步枪5支,子弹一万余发,枪榴弹40余发,收榴弹60余枚,其它军用物资一大批。至下午16时,惊恐万分的敌人还以为我部队是南下的野战部队。三营在与敌人激战中,陈安福同志(16岁)壮烈牺牲,有9位勇士光荣负伤。营卫生组长李英(廖粉香)带领何莲英、李月英、朱秀兰等卫生员,在战场上勇敢沉着地抢救伤员并将伤、亡人员安全转送后方,为夺取战斗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敌154师在坳头小圹山,遭到我边纵主力三团的猛烈打击,伤亡惨重,以为我南下大军已经赶到,慌忙改道从永汉经增城止果溃退到博罗县龙华,拖延了与1 9 6师等部队的汇合时间。就在这个时候,被我东江第三支队黄柏司令员带领部队与边纵六团配合南下大军的追击部队将敌154师包围在博罗龙华全歼。

  (四)石坝战斗

  石坝战斗是南下大军南路军指挥员尹林平司令员统一指挥的。边纵严尚民参谋长、魏南金代主任、率领边纵独立四、六团、曾天节第四支队,在龙川县紧追敌196师及地方反动武装到河源埔前,边纵独立一、二团在埔前北面,对敌196师形成了钳形大攻势,紧紧地钳住敌人,9月14日,独立三团罗汝澄副团长奉命带领三营(原是东江第三支队独一营)插出石坝新村、坝田岗公路截击敌人,与敌196师前头部队展开激战,东江第三支队黄柏司令员带领部队参战。双方近万人激战七天七夜,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毙敌副团长以下官兵300余人,伤敌300余人,俘敌营长以下40余人。缴获轻、重机7拖,其它枪支数百支,枪、炮弹一万余发,军用物资一批。

  边纵三团三营一连副连长黄球、班长战斗英雄黄明,潘胜、钟锐、王照、谢华建、刘项、汤计、张任生等九位勇士,在激战中壮烈牺牲,他们为了解放全中国受苦受难人民而不惜献出生命的大无畏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石坝截击战,虽然没有全歼敌人,但拖住了敌人,赢得了时间,粉碎了敌军汇合在广州东部构筑战略防御,顽抗的企图。为配合南下大军围歼敌人,解放广州起到了重要作用。敌196师等残敌逃至三水西南、阳江等地,被我南下大军追击部队包围全歼。

  石坝截击战期间,东江第三支队一团团长兼县长曾光,副县长张奕生,副团长邓子庭,团副官洪佳,猛虎大队教导员吕育、中队长钟成等同志带领全体指战员、民兵、乡村干部全力投入支前工作,抢救伤员,保证部队供给和旺盛的战斗力,体现了“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个真理。

上一篇: 李治元:忆改革开放初期在白云区的峥嵘岁月 下一篇: 东三支游击区部队生活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