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公元五八一年,隋文帝统一了全国,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隋王朝虽然存在的时间极为短促,但到隋炀帝大业年间,和中国通商往来的国家便有十多国了,其中最重要的有林邑(越南南部)、赤土(马来半岛吉打)、真腊(柬埔寨)和婆利(北婆罗洲)。
隋炀帝十分重视对外贸易。“时西域诸蕃多至张掖与中国交市。帝令(裴)矩掌其事。”(见《隋书·裴矩传》)。国内边疆少数民族和外国商人请入丰都市(当时洛阳的东市)交易,炀帝即大事铺张。《资治通鉴》卷一八一说:“诸蕃请入丰都市交易,帝许之。先命整饬店肆,檐宇如一,盛设帷帐,珍货充积,人物货盛,卖菜者亦籍以龙须席。胡客或过酒食店,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不取其直绐之曰: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直。’胡客皆惊叹。”隋炀帝还令云骑尉李昱出使波斯,波斯也遣使和李昱同来,并与隋朝进行通商贸易。炀帝又派侍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出使罽宾、印度等地,从而带动了阿富汗与隋朝的贸易。
当时国内最重要的贸易港仍然是广州。公元六○七年(大业三年,隋炀帝召募能通使绝域的人员至赤土国。屯田主事常骏、虞部主事王君政等,应募前往。带着丝织物五千段,从广州出航,沿安南海岸行,入暹罗湾,再通过真腊海岸,至马来半岛北部东岸,望见狼牙国之山,南行过马来半岛东岸之鸡笼岛,然后抵于赤土国界。(见冯承钓《中国南洋交通史》,冯认为赤土应在马来半岛之中)。当时国王“遣婆罗门鸠摩罗,以舶三十艘来迎,吹蠡击鼓,以乐隋使。”国王还派遣儿子那
邪迦随常骏等来中国,于大业六年(公元六一○年)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南)朝见炀帝,据陈序经在《猛族诸国初考》一书称:“赤土的位置应该是在现在的暹罗属的六坤及其附近一些地方……其北境是与狼牙修接壤,很可能还占领了狼牙修的一部分土地,至于其南境可能伸张到马来半岛的波璃市,吉打或是吉打之南,以及马来半岛的东岸,这就是现在的北大年以至吉兰丹一带。”广州港不仅是进出东南亚各国的大港口,也是航行印度、波斯湾的主要海港。
按照史料的反映,两晋至隋广州的主要码头区这一时期又出现坡山与西来初地两个码头。
(一)坡山
坡山又称坡山古渡,在今惠福西路的坡山,山脚下仍有白垩纪红层上发育的洪水蚀成瓯穴地形(即仙人脚印)可作证明。故惠福路以南的地面,是晋代以后才冲积而成的。
(二)西来初地
西来初地在今秀丽二路北侧,是西关南部较早见于历史记载的码头区。南朝梁普通七年(公元五二六年),印度僧人达摩坐船来中国,就是在这里登陆的,并在此建西来庵(后改华林寺)。可见这一带是古代远洋航线停泊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