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商贸寻踪
鸦片战争前的广州经济(1839年以前)之西方殖民主义者争开广州通商口岸(2)——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争开广州通商口岸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6-12-28
  • 浏览数:

(一)葡萄牙

    明弘治十三年(1505年),葡萄牙人开始在印度加尔各答等埠经商,并伺机向南洋沿海扩张。1517年,佛郎机人(葡萄牙人)比利?安剌德(perez andrade)和外交人员托马士?比勒斯(thomas pirez)率领大小武装船舰 8艘到达珠江口。他们用行贿的手段湾泊屯门(今宝安县南头、香港新界屯门及大屿山一带的水域),并且获准驾两艘舰船入广州,这是外国舰船第一次驶进广州。

    嘉靖三十六年(1563年),葡萄牙人占领澳门(注:《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卷二二三,杂税部汇考七。)。到了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广东局势稳定,葡萄牙人即以每年2.4万两白银得到了与广州通商的权利,此后他们便往来于广州。

    葡萄牙人尽管占据澳门为基地,但只在中外贸易中充当中间人。他们从广州把中国出产的大批茶叶、丝绸、瓷器以及其他农副产品,手工业品运往日本、南洋、印度和欧洲贩卖,而把南洋出产的香料、药材等物品以及欧洲生产的数量不大的商品运到广州,行销中国。

    (二)西班牙、荷兰

    葡萄牙人与广州通商后,接着西班牙、荷兰人也来广州通商。万历三年(1575年)。西班牙以马尼拉2名教士为使者到达广州,并在肇庆面见总督,受到了热情的接待。此行虽未经商,但为后来的“互市”打开了“通路”(注:《明律集解附例》卷一○,户律,市厘,《明会典》卷一六四,刑律五,市廛。)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荷兰国政府因船舶被葡萄牙国禁止出入里斯本。对中国的产品无法直接交换而焦虑,于是命令窒甫兰特王禾尾(wybrandran wanmiok)氏为使者到达广东。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荷兰船只首次到广州。但是,因葡萄牙人的反对,没有达到在粤通商的目的。此后,荷兰人又分别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和天启二年(1622年)两次以武力强占澎湖列岛,后又侵占台湾。在侵占台湾期间,曾于清顺治十年(1653年)再次派使者到广州,请求通商。但又遭到葡萄牙人阻止,故遂以台、澎为其经济侵略中国的根据地。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清政府因荷兰人协助清军攻取台湾,才允许其在闽粤海口通商。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荷兰人才开始在广州设立商馆。从此,便挤进了西方殖民国家对广州贸易的势力范围。然而,由于当时它们的工业都不发达,加上国土小、资源有限,拿不出什么工业品或其他充裕的商品与中国交易。

    (三)英 国

    英国在16世纪末年已在海上击败了西班牙,而在17世纪又在印度和东方竭力同葡萄牙人争夺霸权。

    1792年,英国第一次派使臣来中国,提出取得广州附近某一个地方作居留地、取得澳门至广州间的水道航行权以及开放天津、宁波、舟山等项无理要求,遭到乾隆皇帝严词拒绝。1808年,驻守印度果阿的英军总司令命海军上将德鲁雷(drorry)进驻澳门。东印度公司董事会狂妄地宣称,这一行动只要得到葡萄牙方面的许可,“就无须顾虑来自中国政府的阻挠”。八月初二日,德鲁雷发动登陆战,拥入澳门。澳葡理事官抵敌不住,向香山知县告急。两广总督派行商通知英舰撤走,并下令封舱(封闭英国货船,停止贸易)。九月初一,3艘英舰直抵广州黄埔。九月二十三日,德鲁雷带领英兵换装分乘快艇30只冲进广州,在城外商馆落脚,要求面见两广总督。后两广总督接嘉靖皇帝旨,派出官兵2600人增防澳门、黄埔,迫使英舰退走(注:何维鼎著:《古广州风云》第158159页。)

    在印度,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凭借阴谋与武力占领了有3000万人口的富庶的孟加拉。这时,东印度公司如同马克思所说的,已经“由一个商业强权变成了一个军事的拥有领土的强权”。至1834年止,英国垄断对华贸易的组织是东印度公司。该公司是英国侵略远东的巨大机构,它“除了在东印度拥有政治统治权外,还拥有茶叶贸易,同中国贸易和对欧洲往来的货运的垄断权”(注:马克思:《资本论》卷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卷二十三,820921页。)

    18世纪60年代初到19世纪30年代初,英国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则由290万两上升到1730万两(注: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1995年版。),增加了将近5倍。中英贸易中两项主要商品,中国出口的茶叶和英国出口的毛织品,分别增长了10倍(17501830年)和7倍(17611831年)(注:马士著:《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英文版),第一卷(16351834年)7292页,第四十卷。)。在17301830年的100年间英国进入广州的船只吨位,增加了近36(注:马士著:《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英文版),第一卷,第1999页;第四卷,第223页。)

    据统计,17851833年,英国货物经常占广州港迸口总值的80%~90%,几乎独占广州港口进口贸易、在同期广州港的出口贸易中。英国亦占其总值的65%~80%。两相比较,在18世纪中叶以后,每年从英国进口货值只是广州港对英出口货值的50%或70%~80%。广州港对于英国的贸易始终处于出超的有利地位(注:程浩编:《广州港史》(近代部分)第15页。)

    17601764年,中国茶叶经广州港输往英国的数量,每年平均为42 065担;17851789年,每年平均为138 417担;18801804年,每年平均为221 027担;18301833年增至235 840(注: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资料》。第一册,第276页。)。生丝贸易方面,18世纪90年代,一担生丝在广州的出口价格平均为白银228两,英国商人运回本国后,除去一切费用,每担可得纯利 144两,净利率为50(注:汪敬虞:《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第1415页。)。英国为了支付从广州购买的中国土货,不得不将大量的白银运到广州,进行交易。

    (四)美 国

    首航广州的美轮“中国皇后号”于1784222日载运一批洋参从纽约开出直抵广州,于1785512日返抵美国。“她是侵犯东印度公司禁区的第一艘美国船”(注:布莱克里著:《中国和远东》(英文版)第4951)

    1805年有37艘美国船装载近575万元的货物至广州一地进行贸易。它在美国贸易总额所占比例,比美国20世纪初对中国的贸易在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还大。而且,自贸易进行以来,虽然要输出一笔白银往亚洲,贸易还是有利的。为平衡美国对华贸易差额所输出的白银,在1827年前的30年中,每年平均为250万元,在1818年达到750万元之最高额”(注:布莱克里著:《中国和远东》(英文版)第4951)

    进入19世纪以后,在广州的贸易中,美国已经成为英国唯一的劲敌;特别是在1815年以后,美国开始采用快速的飞剪船,大大缩短了航行时间,加速了贸易周转,为英国商船所不及。同时,美国在广州的贸易,采用代理经营,有充足的资金、信用和竞争潜力,给东印度公司广州大班以很大的威胁。

    18041829年,美国从广州购买的茶叶、桂皮、绸缎、丝绒、糖及土布共值12 123万元。其中茶叶约241.4万箱,平均每年9.7万箱;绸缎共约38o万匹,平均每年15.2万匹;土布共约132万匹,平均每年5.3万匹(注: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一册,第293295页有关数字合计。)。美国18211830年间,入超17 477 013元,18311840年间,入超增至 48 474 020(注:卿汝辑:《美国侵华史》第一卷,第39页。)。但后期,美国并未再将白银运华,而是将同样价值的鸦片运来广州,以抵偿贸易上的差额。

    (五)俄国、法国及其他西方国家

    俄国商船来广州贸易的时间较晚,且数量较少。俄国“希望”号和“涅瓦”号两艘商船于1805年(清嘉庆十年)125日和8日,先后抵达广州黄埔。这是俄国商船最早与广州港的接触。这两艘商船千里迢迢来到广州,实际上是以贸易为名,探听中国虚实,并企图从海上打开中国的门户。

    19世纪之前,法国也展开了对华贸易,但在广州外贸中所占的比例较少。据统计,17751833年,法国到广州港的商船仅72艘,……法国到广州港商船最多的年份━━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也不过 8(注:马士著:《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英文版),第二至四卷有关资料统计。)。远落在英、美的后头。法国向广州出口来自北美的皮货,南洋土产和本国呢绒,从广州购回中国的丝绸和茶叶等产品。然而,数量十分有限。另外,在18纪初期,奥地利、比利时、普鲁士、丹麦、瑞典也都开始有船入广州通商。不过,其贸易额是甚微的,无法与英、美等霸主匹敌。

西方殖民主义者纷纷来广州和中国其他一些口岸“经商”,是赤裸裸的殖民地掠夺。这就大大地侵扰了大清帝国封建经济及和平贸易的正常秩序,不能不引起清朝统治者的恐惧。

上一篇: 鸦片战争前的广州经济(1839年以前)之西方殖民主义者争开广... 下一篇: 鸦片战争前的广州经济(1839年以前)之清政府的“闭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