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商贸寻踪
鸦片战争前的广州经济(1839年以前)之广州商埠的形成(3)——唐宋时代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6-08-11
  • 浏览数: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了唐朝。唐前期国势强盛,政治清明。北方经济继续发展,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南方许多地区正在加紧开发,迅速发展。古老的“丝绸之路”仍旧是中外交流的重要通道,东南部的各港口,也接待着日益增多的海外客商。

    在武则天执政时期,来广州的外国客商更多了,东南亚一带的商人每年都带着珍宝来广州做生意。广州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和世界著名的港口。

    唐开元二年(714年)之前(约在650683年期间),朝廷已在广州设立我国第一个市舶司。(注:沈光耀著:《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6月版,第54页。)它的主要任务是检查出入港口的船舶,征收关税,收购专卖品和接待外商。它依据国家强大的政治力量,促进海外贸易。从这以后,广州更加繁荣,外贸收入“上足以备府库之用,下足以赡江淮之求”。

    唐开元年间,广州与中原的交通有较大的改善。广东北部,受南岭山脉阻隔,南北交通不便。早在秦汉时期,人们就在山脉东端的大庾岭上开山修路,建成了广东通江西以至中原的道路。在开元初,著名政治家张九龄征发劳力,在大庾岭上披荆斩棘,挖山凿石,修筑新路,兴建饭舍、使得粤北昔日交通不便的状况大为改观。“坦坦而方五轨,阗阗而走四通。转输为之化劳,高深为之失险(注:《全唐文》卷二九一,张九龄《开大庾岭记》。)。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接着,北方大片国土兵连祸结,战乱不息;吐蕃占据西域,“丝绸之路”逐渐衰落,唐朝廷更多地依赖南方的支持,中国经济重心逐渐移向长江流域,广州便成了全国外贸中心。

    唐代广州已经同海外许多国家和地区贸易往来。从广州出发,向西的航线是经越南,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再经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岛、印度半岛西岸,进入波斯湾,到达伊拉克的巴士拉一带。有的船只不进入波斯湾,而是经阿拉伯海南部,过亚丁海峡到红海,与东非的一些国家贸易往来。这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对外贸易的繁荣,促进了广州地区经济的发展。南汉时,广州外贸继续发展,大量舶货运至广州后,部分由商人贩运内地,南汉国由此而获得大量收入;另一部分则供南汉小朝廷的达官贵人挥霍。他们在广州城内建造了许多玉堂珠殿。

    北宋时,辽、夏二国阻隔西北,“丝绸之路”继续衰落。广州以中国第一大港和世界著名港口屹立在祖国南端。特别是北宋灭南汉后,于当年六月在广州设立宋代第一个市舶司。从这时起,到宋神宗熙宁年间,广州处于经济发展的辉煌时期。

    宋朝对外贸易的管理制度比唐代更加完善。那时商船出入广州港的时间都由风向决定。每年五六月间,南风劲吹,中外商船就纷纷来到广州,船上的货物经过检查、征税、官市之后,商人就可以将其出卖。到十一、十二月,北风吹来,市舶司就护送满载中国货物的商船,沿着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驶向遥远的国家。为了使外贸正常进行,朝廷多次下令不准地方官凭借手中权力侵犯商民利益。所以,这时期广州外贸发展较快,远远超过唐代,贸易额也远远超过其他各港。

上一篇: 鸦片战争前的广州经济(1839年以前)之广州商埠的形成(2)—... 下一篇: 鸦片战争前的广州经济(1839年以前)之广州商埠的形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