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王岳峰又名王卓高,1903年出生在花县东隅九湖乡鱼笱庄的一户富裕农民家里。王岳峰八岁入学。他虽出生于富裕的家庭,但在他幼小心灵里,却怀着对贫苦人家的同情心,对地主恶霸压迫和剥削农民的行为表示不满。
王岳峰在悦贤小学毕业后,就到两龙他舅父黄服开办的“浩丰”布铺掌柜。1920年,王福三回九湖闹革命,给王岳峰影响很大。通过参加活动和阅读进步书刊,开拓了他的视野,从而使他明白了不少革命道理。他积极配合王福三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并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当时组织农民起来,需要武器,但农民没有钱买枪支。王岳峰便偷偷地拿了舅父铺里二百个大洋,资助农民买枪。
同年冬,九湖乡先后成立了“九湖乡自治会”和“广九湖乡自卫农团”,王岳峰被选为委员,在火热的斗争中,王岳峰在政治上迅速成熟。1922年,王岳峰、卢克文、黄伯华、侯桂平等十多人组织了花县互助社。
1923年初,阮啸仙来到了花县的九湖乡开展农民运动工作。在阮啸仙的启发下,王岳峰进一步懂得革命的道理,思想认识进一步地提高。为了把花县农民运动引向深入,王岳峰、陈道周等人一起到海丰、陆丰、广宁等地学习农民运动经验。回来后,王岳峰参加农会工作,选择了较贫困的宝珠岗,元田、九湖、豸边、仙阁、陈庄等村庄,向农民进行革命宣传,介绍海丰、陆丰等地农民运动的经验,推动农民运动的发展;同时利用两龙、象山的圩日,公开作宣传,晚上又到二区各贫困农民家里发动群众,号召农民组织起来,反对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他还在宝珠岗、元田等村办农民识字班,设立图书馆,把一些进步刊物陈列出来。在王岳峰等人的组织发动下,农民们纷纷参加农民协会。
1924年,王岳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1日,九湖、元田、仙阁、凤岗等村召开农会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二区农民协会。王岳峰、陈道周、王福三等五人当选为区执行委员。
1925年至1927年上半年,王岳峰、罗享、黄谦等在市郊四区聚龙庄开展工作,在他们组织发展下,聚龙庄农民,成立了农民协会,全村有70%以上农民参加了农协会。
1925年1月,王岳峰、卢克文。刘胜侣等人被送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三期学习班学习;同年4月结业后,作为省农民部特派员派回花县工作,加强了花县农民协会的干部力量。
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当天,广州市郊区第四区农会三百多人,在市农会干部罗享和郊区农民自卫军大队长王岳峰带领下,从花县赶到广州市省长公署集合,后得到报告说棠溪民团和石井兵工厂机器工会等反动组织攻打横滘,于是由王岳峰、郭凯旋率领南海沙溪农民自卫军八九十人前往救援,行至大北路时,与韶关回援的敌人相遇打了起来,队伍被打散了,部分退回中山路,后来在教导团及时帮助下一举将敌人打退。接着同去参加保卫观音山的战斗。
广州起义失败后,王岳峰无家可归,被迫离开故乡到了越南,在越南教了十几年书。至1935年,他几经周折,从越南到了香港,找到了刘绥华并住在一起。他们以教书职业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同时,还组织了一些进步青年,学习马列主义革命理论。
同年12月,王岳峰从香港回到了家乡花县九湖三凤村。他在家乡三凤村红岭仍以教书职业为掩护,寻找党组织。1936年,王岳峰终于和组织接上了关系。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全国各地掀起了空前的抗日救亡运动。王岳峰与王桥辉、卢克文一起编写墙报标语,散发宣传单到圩上去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1938年,党派王岳峰、卢克文、王果强、王桥辉等花县党员恢复党组织,王岳峰在南阳庄工作,任支部书记,负责与广州市委联系。为了推动抗日救国工作,他不分白天黑夜,积极到群众中去做宣传工作。
1938年10月,日军入侵花县。王岳峰等便组织花县各地抗日自卫军奋起抗击,把人和大桥毁坏,使敌人无法通过。11月,日本侵略军绕道石角方向入侵花县,至推广、九湖、广塘等地。同月15日,一批日军坐着大卡车,杀气腾腾地向九湖开来。王岳峰、王桥辉等人即带领抗日自卫军埋伏在公路两旁,用手榴弹炸毁日军卡车,然后撤回村里,继续带领队员们放哨巡逻,组织群众疏散到村后的山上去,来回指挥队员们抗敌。
当天傍晚时分,穷凶恶极的日本侵略军攻进了村庄,到处烧杀抢掠。这时候王岳峰和几位青年在巡逻警戒时不幸被捉了去,并被强迫为日军杀猪杀鸡和做酒莱。在水井旁,一个青年愤恨地说:“不用弄得那么干净,让‘萝白头,吃了后都死了才好呢!”不料这句话被日军听懂了,于是便把王岳峰及其他青年立即捆了起来,押到村前鱼塘转角处的荔枝树之下,惨无人道地把刺力刺进了王岳峰和几个青年的胸膛。
王岳峰牺牲时年仅三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