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广州人物>英烈名录
王彭
  • 来源: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20-07-16
  • 浏览数:

  王彭革命。闻名全县,

  打生打死,苦战终年。

  身家不要,生命不存,

  行得革命,死而无怨。

  革命成功,用血来染,

  奋斗到底,主义保存。

  这首歌谣,流传于花县花东九湖一带的村乡,它真实地反映了爱国华侨、革命烈士王彭壮烈的一生,也讴歌了这位革命先辈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和坚强信念。

  王彭,又名王应彭,1867年生于花县花东九湖鱼笱庄,父亲王适宁,在王彭很小的时候就前往美国谋生。王彭八九岁时就读于乡中私塾。1883年,刚满16岁的王彭远渡重洋,到美国旧金山打工谋生。在异国,王彭受尽了外国人的白眼和欺压,逐渐养成嫉恶如仇,好抱不平,耿直豪爽的性格。他为人仗义疏财,满怀爱国之情,深得当地华人及朋友们的尊敬和拥戴。

  1903年12月,孙中山到达美国旧金山,召开兴中会救国筹饷大会。王彭等爱国华侨闻讯即前往参加。他拿出自己的血汗钱,和大家一道认购“军需债券”。此后,他经常和孙中山接触,聆听他的教海和指导,并积极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活动。1904年,他毅然加入了“兴中会”,并继续多次捐款,大力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受到孙中山的赞扬,与王彭合影留念。

  1916年,王彭离开旧金山,回到家乡九湖鱼笱庄,王彭看到家乡贫困依旧,黑暗如故,不禁痛心疾首:“为富不仁何时能够铲除,国家何时能够富强?!”

  1920年,同村的王福三提出成立“九湖乡自治会”,旨在“肃清本乡腐败之事”,把农民组织起来,并提出“ 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等主张。这个建议立即得到王彭等人的赞成和大力支持。“自治会”成立时,王彭被选为十名评议委员之一。每逢初一、十五,他均积极到会,参与处理农民争端、调解大小纠纷,以及监督公款收支等乡中事务。他办事认真,公道,不询私情,受到农民的尊敬和信任。

  1923年,广东各地农民运动开始兴起。共产党员阮啸仙、黄学增、高恬波等先后来到花县九湖、推广、元田等乡宣传农民革命思想,引导农民投入反对地主豪绅剥削的斗争。王彭深受影响。他积极参加农民运动工作,并在经济上给予大力的支持。

  1924年4月,九湖乡农会正式成立,王彭被选为农会委员,同时还主管农会伙食。他满腔热情,为农会无偿地捐献了大批粮食和款项,被大家尊称为“米饭主”。同年10月19日,花县农民协会在九湖王氏宗祠正式成立,王彭被选为县农会执行委员会委员。看到农民自己的组织在日益壮大,王彭感到由衷的兴奋和激动,“农民终会有出头的一天!”怀着这个信念,他更时常给县农会送粮赠款,鼎力支持。这时候的王彭,已全身心地都投入到为争取农民利益和解放的农民运动工作中去了。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农民运动的发展触及到地主豪绅的根本利益。他们互相勾结起来,成立田主维持会和民团总局,妄图与农会抗衡。1924年10月下旬,江侠庵等反动民团头子指使土匪头子江锦堂等带领民团土匪五百余人向县农会所在地九湖乡发动武装进攻。民团的公开扫衅,使农会和农军干部深刻地认识到武装自卫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王彭深知武装起来,必须要有足够的经济开支,他首先赞成农会动用九湖乡猪屎会存款的决定,同时又再次捐钱给农会,使农军及时购买到一批枪支子弹,加强了实力,大长了农军的士气。

  1925年1月18日,花县农民协会副委员长王福三惨遭反动民团杀害。消息传来,王彭悲痛欲绝,义愤填膺,与其他农会领导人一起,呼吁坚决惩办杀人凶手,9月,此案由彭湃、阮啸仙等人亲自处理,几经斗争,得到公正的裁决。9月26日,县农会隆重地举行了公葬王福三烈士大会。通过这次事件,王彭的革命信念更加坚定了。

  1927年4月15日,蒋介石叛变革命,花县的反动势力也随之闻风而动,一批共产党员和农会干部、会员惨遭杀害。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王彭等人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召集农会会员和农军开会,鼓励各乡农会人员及农军战士:“坚决与敌人斗争到底!”并与大家一起商量对策,做好一切准备,随时打击来犯之敌。

  6月,花县反动民团妄图一举消灭农会农军,以“共产党首领王彭潜伏僻处,招摇惑众,扰乱北伐后方,危害党政府”为名,向国民党总司令部呈报,请求派兵围剿。6月9日下午,国民党反动团长李务滋带着十三师第十八团及十一师炮兵一连向花县扑来。 10日早上,会同反动民团、土匪三千多人向莲塘、九湖、元田等农会发起进攻。农军在王彭及其他领导人的指挥下,向敌人展开猛烈的还击。当时适逢大雨滂沱,王彭不顾风急雨猛,坚定地带领农军奋勇杀敌,并鼓励大家:“共同协助,坚守阵地,誓与乡土共存亡!”战斗异常激烈,农军打死打伤一批敌兵,但由于敌强我弱,两天后元田、莲塘、九湖相继失陷,农会领导人决定带领主力向上古岭一带撤退,留下王彭和王世根等二十四名农军战士负责掩护,并退入鱼笱庄王彭大楼坚守。

  王彭大楼是王彭从旧金山回来后建造的一幢炮楼式私宅,异常坚固,大楼内还有原为王彭六十寿宴而准备的一批粮食与副食品,为农军的坚守创造有利的条件。敌人把大搂围得水泄不通,并不断发起猛烈的攻击。楼内的农军在王彭的指挥下,凭借楼上的小窗口,有效地向敌人射击,打得敌人心惊肉跳。为鼓舞士气,王彭特意找来一台留声机,农军们一边放音乐,一边不慌不忙打击敌人。气急败坏的敌人先后用了挖通道,埋炸药,搭架凿墙,火攻等计策,妄图攻下这座大楼,但都被王彭等农军战士以智慧和勇敢逐一粉碎。后来花县县长来劝降。王彭斩钉截铁地回答说:“宁可变成二十四只烧猪,决不献楼投降!”以大无畏的精神及浩然正气激励着农军战士。一个多月过去,王彭等人一直凭楼坚守,斗志旺盛。但由于围困时间太长,眼看粮食快要吃光,弹药已剩不多,水源也被敌人污染了,楼内与外面完全隔绝了来往。王彭即与大家商量对策,最后决定,为保存力量,忍痛弃楼,撤出鱼笱庄。7月中旬的一天晚上,恰好天降大雨,敌人四处避雨,放松了警戒,王彭即率领大家,用一条大缆绳,从天台悄悄滑下。王彭最后一个撤出。不慎在半空中失手掉了下来,跌伤了一条腿。他强忍疼痛吩咐大家疏散,自己拖着一条伤腿,忍痛连夜赶往李溪连石庄亲戚家,以暂避风险。不料该在是民团的势力范围,反动耳目众多,第二天即走漏风声,被暗探密报敌人,王彭不幸落入敌手。团匪把他毒打一顿后即残忍地用大铁线将其手脚穿透捆起,用大竹杠抬到平山进行游行示众。王彭忍巨痛,对敌人骂不绝口,并不断高呼革命口号。敌人的枪托不时落在这位老人的脸上和身上,鲜血从他的头部和手脚上流下来,目睹这惨烈情景的群众个个泣不成声,掩面而过。7月下旬的一天,敌人残酷地杀害了王彭,并割下耳朵作领赏之证物,还惨无人道地把烈士开膛破肚,斩为四段,抛弃在荒山之中!

  王彭烈士牺牲时刚满六十岁,遗下一妻四子。解放后,人民政府为教育后人,把弹痕累累濒于倒毁的王彭大楼修耷一新,使这座具有传奇色彩的青砖大楼作为革命历史的见证。

上一篇: 王福三 下一篇: 王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