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广州人物>英烈名录
吴应洪
  • 来源: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20-07-16
  • 浏览数:

  1926年11月24日,广州市郊第一区新爵村恶霸豪绅吴鸿钧指使地主民团“同志堂”抢去和焚烧了农民的稻谷四万斤,造成地主迫害农民的严重事件。新爵村的受害农民愤起反抗,同地主民团进行生死搏斗。当时农民中的领袖人物就是吴应洪。

  吴应洪1896年4月4日出生于番禺县新爵村(今属广州市芳村区东漖镇)一个小土地出租者家庭,幼年读过四年私塾。他身材高大,国字口脸,浓眉大眼。他个性刚强,重义气,不畏强暴,好打不平,敢于同坏人坏事斗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芳村地区农民运动在彭湃的组织指导下,率先在广州市郊开展。1924年7月成立了广州市郊第一区农民协会。长期受地主民团“同志堂”压迫剥削的新爵村贫苦农民,受农民运动的鼓舞,迫切要求成立农会,组织起来对抗地主的欺压,他们推举吴应洪找白鹤洞村农会委员长吴泰英和市郊一区农会干部谢冲等商议。得到他们的支持后,吴应洪先在本村五福巷找到一间闲屋,串联吴亨、吴胜、吴东、吴万富等十几人研究筹备成立农会。为避免地主民团的破坏,吴应洪等把房间布置成闲谈娱乐的地方,联名“怡怡别墅”。经过一段时间的个别串连教育,全村贫苦农民强烈要求尽快成立农会。1926年下半年经市郊第一区农会转报省农会批准,正式成立新爵村农民协会。吴应洪平日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助人,如农会筹备期间包括接待外地农会来人等费用都是他掏钱。农会成立初期,不少贫农无钱交会员费。吴应洪便以自己的名义向别人借钱来代他们交入会费。在农民中有很高的威信。因此,村农会成立时会员们一致选举吴应洪为村农会委员长。

  农会成立不久,又组织了新爵村农民自卫军三十多人,吴应洪任队长。为了筹集武器,吴应洪四出奔波,向邻村农会和省农会借回几支步枪,后又向亲友借钱买了几支枪。总共凑起了长短枪十多支。农民有了自己组织和武装后,吴应洪即领导全村农民开展反对缴纳禾更费、鸭埠、挂号、门口和地堂等超额剥削费用等斗争。同时,清算地主民团“同志堂”把持祖尝公用,侵吞“死地主”公款的罪行,这样一来,地主民团把吴应洪等视为眼中钉,务必置其死地而后快。有一天,天刚黑,地主民团“同志堂”三十多人持枪冲入五福巷,包围村农会,企图将农会干部一网打尽。当时吴应洪和农会骨干正在开会,当即紧闭大门,迅速将农会骨干从后门撤走疏散。吴应洪率领五六个农民自卫军登上屋顶,居高临下,封锁小巷。民团无法继续前进。地主民团一计不成,又生一计。1926年11月24日,地主恶霸吴鸿钩、吴泽海指使地主民团“同志堂”用武力抢去农民稻谷一万多斤,并焚烧广益围三间谷仓,烧了稻谷几万斤,吴应洪即赶赴现场,他一马当先,带头闯入火海,带领群众扑灭火头。同时火速派人往市郊第一区农会报告求援。区农全即集中数十人急驰新爵村,配合本村农民自卫军追击纵火凶犯。他们在村前柏生围同民团激战一个上午,最后将民团击溃。并乘胜抓获主犯吴鸿钧,押往农会,由番禺县署提取审讯处理。自此以后,地主民团对吴应洪更是恨入骨髓,伺机报复。

  1927年4月中旬,国民党进行反革命的“清党”,取缔农会活动。地主民团“同志堂”找到了报复机会。他们在村中至德堂吴氏大宗祠张榜,将吴应洪等农会骨干二十人驱逐出族。接着,新爵村地主义出“花红”(悬赏)一千元银圆捉拿吴应洪。吴应洪被迫走避在广州市。新爵村地主获悉后,贿赂广州市公安局侦缉密访跟踪缉拿吴应洪,并于1927年10月在广州文德路城隍庙附近将吴应洪逮捕,关在维新路广州市公安局内。

  同年12月11日,广州暴动。起义军队和工农赤卫军攻陷公安局,吴应洪被救出狱。广州起义失败后,新爵村地主恶霸反革命气焰更加嚣张。吴应洪不能回家,走到广州市河南大塘村李著家暂避,新爵村地主民团知悉后,便贿赂国民党第五军军长李福林,于1928年2月在广州市河南大塘村扣押了吴应洪。后转押到顺德县容奇,以“红色恐怖分子”等罪名,于同月15日枪杀于容奇。吴应洪正气凛然,镇定自若地说:“我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说完从容就义,牺牲时年仅三十一岁。

上一篇: 吴毅 下一篇: 向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