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昭明文选》:“醮诸神,礼太乙。”而《隋书》:“夜中于星辰之下,陈放酒脯、饼饵、币物,历祀天皇、太乙,祀五星列宿,为书如上章之仪以奏之,名之为醮。”“醮”就是祭神的意思,是古代民间对天上神佛的庇佑表示感谢,或祈求平安而举行的隆重祭典。祭典要通过道士、和尚为媒介与鬼神沟通,这个活动称之为“醮”。醮亦分有祈安醮、祈禳醮、庆成醮、度亡醮等四类。汉末道教盛行,“打醮”逐渐演变成祈神酬恩和施鬼祭魂合二为一的民间祀典活动,但其原始意义则是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打醮之俗可溯及先秦。广府地区民间常见的醮会以祈安醮居多,一般的醮期是3~5天,人神互乐、寓教于乐的特色较为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