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广州故事>平安习俗
【祭谷神】(一)——金羊石 广州“五羊”的祖先传说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6-05-12
  • 浏览数:

民以食为天,食以“五谷”(注:五谷,古代将粟(sù)、黍(shǔ)、稻、麦、菽(shū)习称五谷。)为主。这些粮食作物中,粟、黍很可能是由黄河流域华夏先民首先开始种植的,而水稻的种植却是南方百越的发明。因而,广府先人通过以“羊”(阳)为符号,以祭谷神的方式,祈求广府城厢大地五谷丰登、百业兴旺。

谷神的传说

谷神就是崇祀植物谷子,属自然神。后来民间奉后稷(注:后稷(hòu jì),周的始祖,名弃,曾经被尧举为“农师”,被舜命为后稷。)为谷神。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传说有邰氏之女姜嫄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因一度被弃,故又名弃。他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其后子孙繁衍,逐渐强大,是为周。周人姓姬,故称谷神姬真人。

据考古专家发现,百越先民首创水稻种植技术。(注:易华《五谷》,载中国民族网20111126日。)苏联著名遗传学家瓦维洛夫肯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作物起源中心之一,却认为水稻起源于印度,并从印度传入我国。但是浙江河姆渡遗址的发掘和西南地区大量野生稻的存在,使国内外学者不得不改变看法。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最典型的稻作文化遗址。它表明距今七千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出现了发达的原始稻作文化。种稻食鱼、习水便舟、住干栏房等正是后世百越族系的主要文化特征。因此,创造河姆渡稻作文化的无疑是百越族系的先民。另据媒体2012511日公布(注:《广州日报》2012512日。),广东英德狮石山牛栏洞是人类稻耕文明的原始地,这一发现意味着将岭南稻耕文明的起源时间推至世界稻耕文明之源头。由此,从时空视野上又将各种有关“羊”“洋”“阳”“谷穗”的传说从缥缈中变得越来越真实可信。

“金羊石”的民间传说

花都梯面镇联民村附近的“羊石顶”上有一座“金羊石”。据当地很多老人说,这块“金羊石”是广州“五羊”的祖先。当地村民世代流传着一个传说。

在远古的时候,广州北部山区花都梯面高百丈山有位仙人化名杨石,在羊石岭养了一大群羊,平时下山救济山民,为百姓医病。据说百姓大凡有些灾病,在家求求杨石仙师就好。后来杨石仙师不知去了何处云游,留下一大群羊在家。由于羊群日益增多,羊族长决定分出一部分羊去其他地方安家。一部分羊留在梯面联民村后山,另一部分羊到五联村后山牛乸印发展。这样,羊群虽然相隔两处,但也能遥遥相对。日子就这样一代代过得平安富足。

忽然一天,从化方向来了两对老虎。它们在牛乸印附近为非作歹,吞食牛羊,羊群的数量日益下降。这样,羊族长就带着12只羊下山去了。他们一路风餐露宿,来到了白云山南蛇坑,五仙桥遇见了送稻穗去楚庭(今广州)解救饥民的五仙。闻讯赶来的杨石仙师也正好赶到。杨石仙师热情地说:“仙师不辞劳苦南下救民,我也奉送五只羊,让五位仙人骑羊南下楚庭吧。”五仙问公羊从哪来,有多少只。羊族长说来自梯面,来时12只,现在只有5只了。五仙笑了笑,说“天意”。五仙就乘了五只羊离开白云山,经麓湖坡(今麓湖公园)进入黄花岗,不觉到了观音山(今越秀山)脚下,五羊于是在此地停驻落户。

五仙送了谷穗后返回天庭,五只羊就留在了楚庭,百姓因为有了谷穗种稻解饥,心生感激,便把楚庭叫做“五羊城”“穗城”。杨石仙师送走五仙后,也回到了天庭。走前点化了剩下的羊只,只见一道金光,在原居住的两住处出现了两块巨石,一块就是母羊所在地(最初的羊家)联民村后山的白楣石,像一座石屋,有门有楣,正面向西方,似乎母羊正在倚门等待群羊回家;一块就是公羊所在地五联村后山的牛乸印石。日子一长,五羊思念家乡,回梯面高百丈羊石岭旧屋寻根,结果再也找不到父母和兄弟姐妹了,伤心欲绝的五羊便在巨石附近化作了石羊,后来人们把它们统称为“金羊石”。

据查,清代《花县志·金石志》中的《重修晴峦古庙碑记》中也记载了“五羊化石”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在附近修建了一个水库,原名就叫“羊石水库”,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当地百姓也称为“仙湖”。

◆花都梯面镇金羊石

从这个传说看,“五羊”传说极有可能源自花都。据当地村民范金成介绍,他小时候便听村里老人说,“羊石顶”上有一块很大的“金羊石”,与广州五羊有关,“我们这里几乎每个人都听过这个传说”。现在“羊石顶”有一座约15米高的巨石,呈70度倾斜,由14块大小不等的花岗石组成,面积约150平方米。其外形像一座大石屋,有大门,两旁和门楣由3条黑石框架起来。在山雾笼罩下,巨石充满了神秘色彩。

五羊传说

传说周夷王八年(前887年),广州曾一度连年灾荒,田野荒芜,农业失收,人民不得温饱。一天,南海的天空忽然传来一阵悠扬的音乐,并出现五朵彩色祥云,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衣,分别骑着不同毛色的山羊,羊口衔着一茎六出的优良稻穗,降临楚庭。仙人把稻穗给了广州人,并祝愿此处永无饥荒。祝罢,仙人腾空飞逝,五只仙羊化为石头留在广州山坡。从此,广州便成了岭南最富庶的地方。这就是广州有“五羊城”“羊城”“穗城”名称的由来。

五羊传说版本有很多,这些不同版本的主体内容基本一致,集中在“五”“羊”“谷”三字上。细考羊城的得名,它起源于五羊降临的神话,但传说中的仙人为什么骑羊?五朵彩云、五位仙人、五只仙羊为什么是“五”而不是其他?为什么羊口衔的是“谷”而不是“花”?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究竟记载着上古先人的什么信息?广州市黄淼章、杨冠丰先生曾作过深入的解读,寓意深刻,也不无道理。

中国原始社会首先是畜牧业发展。“畜”就是从食物积“蓄”开始的,五畜成为养生食物的主食,其中以羊为主。据古代文献记载,中国的养羊历史很长,传说伏羲时起,即教民饲养家畜。当时,人们的狩猎工具已有新的发展,发明了网,可以用网来捕获活的野羊。为了储备过冬和防止自然灾害,将捕来的活野羊等野生动物圈养起来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饲养家畜也是早期人类从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走向定居的农牧业生活的开端。古文字学家认为,“伏”字即是降伏的意思。“伏羲”含有将野生动物降服成为温顺家畜以供人们享用和作祭拜用品之意,“羲”字本身又含有羊,即将野羊降伏为家羊的意思。而羊性温驯,是最早被人类牧养的家畜之一。

中国进入夏朝已经有了养羊的记载,到了商代,中国的农牧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畜牧在商代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牛、羊、猪、犬、鸡”六畜概念已形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周代的养羊业到了比较发达的水平。产生于周代的《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在三百零五篇中提到羊的就有十多篇。《无羊》篇反映周宣王时期的养羊业相当兴盛。春秋战国时期,对羊的繁殖和经济价值更为重视了,如《礼记》记载“大夫无故不杀羊”,“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郑玄注曰:“古来杀牲,食其肉,坐其皮,不做犬羊,是不无故杀之。”可见,羊在当时已是一种财富,多是在祭祀,庆典中用羊,平时就不随意将羊宰杀,以利于羊群的繁殖壮大。秦汉时期,人民积极开垦荒地,耕田植桑,围栏放牧,农业生产比以前有更大发展。当时的养羊业发展很快,出现了许多养羊、屠羊、卖羊肉为职业的人士。因此,在中国古代“羊”是非常重要的,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食”和“羊”就构成“餋”(注:餋(juàn),指祭祀。);“膳”(古为善)是口中有羊,“月”表明当时是以羊肉为主食,“用膳”就是用羊肉来喂饱肚子。由此可见“羊”是与上古先人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动物食物。从食鱼到吃羊,是中华饮食文明进步的表现。同时,羊是游牧文化的表征,在经历过畜牧业为主的生活后,我们的祖先又确立了以五谷为饮食养生的物质基础,我国经历农业的开创与发展而成为农业大国,五谷就是农业文化的象征,“谷”也是“禾”和“穗”。

炎黄文化是羌(游牧)文化与农业融合之“和”,五仙人带来了“羊”和“谷”,将中原饮食、文化的根本和精华带来广州。广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秦汉时期就开始与海外进行贸易和文化的交流,蔚蓝色的海洋使广州的发展空间得到无限延伸。广州文化是土著的南越文化、中原文化和西方(海洋)文化融合之“和”。五羊传说展示了中华文字“五”“羊”“谷”之美,“和”的民族精神,“五行阴阳”哲理,生殖文化和产食文化,以及祖先崇拜、太阳崇拜、食物崇拜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上一篇: 【祭众水神】(三)——龙母诞 西江流域船民信奉龙母 下一篇: 【祭谷神】(二)——五仙观古代广州谷神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