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以“反清复明”为口号的天地会,是广东主要的秘密结社。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咸丰四年(1854)6月,东莞天地会首领何六等率众在县属石龙起义,揭开了广东省城附近天地会起义的序幕。7月,佛山天地会首领陈开在石湾附近的大雾冈起义。随后,李文茂、甘先等在广州北郊佛岭市(今新市)、陈显良等在城东燕塘、林隆等在省河南岸相继聚众起义。各路起义军号称二三十万人,实际有十余万人。他们或头裹红巾,或腰缠红带,自称红巾军、红兵或洪兵。
红兵没有统一和正规的编制,部队装备除部分鸟枪、火炮外,大部分为刀矛等冷兵器。从7月开始,陈开、李文茂等互相联络,开始了围攻广州的作战。两广总督叶名琛、广东巡抚柏贵等因城内兵力空虚,立即关闭城门,并采取相应措施。广东当局下令将派至与桂、湘、赣交界地区的绿营4000余名调回省城,与在城八旗兵1300余名协防炮台及水陆要隘;令各地豪绅迅速组织团练,并从外县招募乡勇、增添战船、水勇炮勇,守城兵力增至5万余人;向朝廷请求从福建、湖南等省调兵来粤会剿;组成以行商伍崇曜为首的筹饷局;又要求港英当局出兵相助。在军事部署上,以城北为重点,其次为城东与城西,加强各炮台的守卫。以道员沈棣辉督军守城。红兵虽四面围城,但围而不死,广东当局通过水路获得西方殖民者的帮助,军民需用物资可源源不断运入城内。
当红兵云集之际,为先发制人,叶名琛于18日派副将崔大同、游击洪大顺率3000绿营兵攻打江村,李文茂等设伏以待。清军行至佛岭市附近,忽遇大雨,火器无法使用,被埋伏的红兵冲杀,崔、洪等被杀死,所部大量被歼,余者溃散。红兵在此役中缴获军资甚多。但20日陈开等分三路攻城,却被清守军击退。26日,清军5000人进攻牛栏冈,红兵一面正面反击,另方面派千余人迂回到清军侧背攻击,大败清军,追至三元里。叶名琛乃采取“以守为战,严密设防”的方针,依托坚城、炮台进行防御作战。
从8月上旬至9月初,红兵多次组织攻城作战,但一再受挫。清军得到团练及伍崇曜所雇洋枪队的支持。9月7日,清军分三路进攻燕塘红兵驻地,占领燕塘后,追至新造、佛岭。东路目标达到后,叶名琛即集中东、北两方面的部队,进攻北路,其方针为“先分其势,复截其援”,然后“逐一剿洗”。至11月3日,牛栏冈、佛岭市、萧冈、龙潭观等重要据点被清军逐一攻占,红兵余部退往石井、石门等处。这样,清军便集中兵力进攻西路,咸丰五年(1855)1月中旬,石井、石门以及附近各乡的红兵先后被击败。李文茂部转移至南海九江;何六、甘先等则退往韶州,后又退入湖南。3月,红兵向西、向北转移,陈开、李文茂进军广西,陈显良、甘光在粤北活动,广州周围的红兵活动便被镇压下去了。
广州解围之后,叶名琛下令,“凡昔通匪者,吏民格杀勿论”,广州一地便被屠杀了十余万人。在镇压过程中,广东当局为了自身的利益,竟不惜与英国殖民主义者相勾结,留下了可耻的一页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