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广州创新
市内公共汽车业的开端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5-05-04
  • 浏览数:

广州于19151916年间已有运客汽车出现,1920年开始有公共汽车营运,这是广州公共汽车业的开端。

清末以前,广州城内的交通工具是轿子和人力手拉车。辛亥革命前后,今长堤一带修筑马路,出现了东洋式手拉车,因以黄色帆布为蓬,俗称黄包车。同时又有马车作为运输工具出租,至1914年,马车增至四五十辆,主要线路自沙河至大东门。

广州市内于19151916年间开始有运客汽车出现。当时,马来亚归侨司机和华侨集资,从香港购进残旧汽车加以改装维修后,行走于沙河至大东门、财厅之间,随街接客,俗称“野鸡车”。1920年,“野鸡车”发展到市内营业,成为广州市内最早的公共汽车。其时,营业形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在繁华地点设立出租公司,设电话候召;另一类是泊车候客,集中于广九站、大东门、财厅前、普济桥、西濠口等地,收费较前为低。至1925年最早的市内公共汽车“野鸡车”发展至80辆,因车型各异,座位不等(48个),又称“自由车”。至1931年,此类车才结束营业。

1919年,美国归侨伍学煜、伍藉磐等人用广州电车有限公司名义,以180万港元向市政公所获得行车专利权,行车路线计划以广卫路省长公署为中心向外伸展10公里为限,专利期20年。行车种类分为有轨电车和配有8座以上的公共汽车两种。此后,由伍藉磐与工程师朱汝梅分头赴美洲调查当地电车工程情况并向华侨集股,每股资金为港币10元,很快筹足资金;伍学煜等人在香港也招得股款。于是成立由伍学煜为总经理、伍藉磐为经理的董事会。公司成立后,铺了一段铁轨,由于向国外定购的设备未能及时运到,市政府又借贷40万元作为拆城筑路费用,未能实现有轨电车行驶。1921年,只利用改装大型汽车行驶于广九站至太平路之间。因经营管理不善,汽车质量低劣,事故频繁,不久被迫停业。

1922年,加拿大华侨蒋寿石筹集侨胞资金,创办加拿大公司,备有158座汽车,行驶4条线路(沙河至大东门、东山至西濠口、东山至沙基东桥、司后街至天字码头),可谓真正的广州市内第一家公共汽车公司。但仅经营一年多便亏损2万余元,至1924年只好将全部资金卖出。1926年又赎回,重新开办。这年,市政当局制定《承办广州市搭客汽车章程》,以竞投方式招商承办客运汽车业务。在广州市内营运的公共汽车公司有“加拿大”、“利利”、“利长”、“利通”等5家公司共30辆汽车行驶。1928年,市公用局在香港订造14座搭客汽车开办营运,线路改为红色(普济桥至广九站)、黄色(黄沙至东山公园)、绿色(普济桥至大新公司)线路和新辟禺山市至十一甫口线路。翌年,将线路改称号码。1934年,全市调整为14条公共汽车线路,总长度97.9公里;1935年,公共汽车增至117辆。广州市内营运汽车正式得名公共汽车,翌年,全市10家小公司合并组成首家公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有各类汽车166辆。车内座位由横座位35个改为旁座位30个,统一车辆颜色为红色,定出开收车时间和管理制度。193810月日军侵占广州后,公共汽车数目迅速减少,至年底公司倒闭,车辆停驶。

    抗战胜利后,恢复市内公共汽车,至1949年,广州公共汽车纯为私商经营,共有私营公共汽车240辆,行驶16条线路,总长度147.7公里。

 

上一篇: 广州首开机器铸造制钱和银元 下一篇: 广州电报局成立与电报业的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