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田螺每逢夏秋季节,是广州人吃田螺蚬肉之时。田螺多用豉椒炒熟,伴以辣椒丝、紫苏叶丝、油盐姜葱,其肉鲜美可口,久食不厌。
煎禾虫、炒蚕蛹禾虫每年两造,盛产于肥沃的沙田、围田。每当水稻扬花结颗时,在禾梗根部滋长一种七彩斑斓、长约二寸的禾虫随水流出。煎禾虫,先用水洗干净,加上鸡蛋、陈皮、油条(炸面)、油盐姜葱,经拌匀后置于锅中煎熟(或放于盅内清炖),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珠江三角洲种桑养蚕的农家,都有炒蚕蛹的风习。先将蚕蛹洗净后,用姜葱油盐煎炒,其味香脆鲜美,营养价值高,为当地农民生活中的常菜。
美点广州的名牌点心品种繁多,中外驰名。传统点心有:豆沙包、麻茸包、莲蓉包、生肉包、猪油包、叉烧包、炸包、蛋散、伦教糕、马蹄糕、罗卜糕、春卷、咸水角、糯米鸡、荷叶饭、裹蒸粽、脆皮角、干蒸烧买、牛肉烧买等。德昌油香饼、娥姐粉果、聚丰园烧饼、萨棠记“萨骑马”、泮溪点心、广州酒家烧买、大同酒家“蛋挞”等,尤具特色。
粥品广州的粥品以上乘粘米、腐竹、薏米、白果、陈皮等作粥底,浓稠适度,呈乳白状,加上各种配料煮制而成。著名的有:“三及第粥”(猪肉丸、猪肝、猪粉肠),其来历是古时应科举制的殿考前三名,头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以猪肉丸、猪肝、猪粉肠顺序代表,借此冠以美名。若再加猪腰、猪心、猪舌、鱼片,又称为“七及第粥”。“艇仔粥”,始于清末荔湾河上专营粥品的小食艇,以精肉、鱼片、海蜇、鱿鱼、花生、薄脆、油条、姜、葱、胡椒粉拌匀调味,价廉物美,食之者赞不绝口,其后遍及各茶楼饭店、大排档。此外,还有鱼粥、皮蛋瘦肉粥、鱼片粥、七彩粥、猪红(血)粥、猪肝粥、牛肉粥、滑鸡粥、鸭粥等。
炖品广州的炖品,名目繁多。多用瓷、瓦盅装好肉料用明火精炖,如炖龟、水鱼、鹌鹑、鹧鸪、山鸡、鸽、鸡、牛肘、羊肉、兔肉、猪肝、黄猄、果子狸、蛇等。盅内伴以少量淮山、茨实、杞子、莲子、元肉、党参、北芪等药材,成为上乘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