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目前,我党史、工运史等历史文献图册新使用的这张照片(如A照),据闻是从当年的报纸翻版的。亦可能当年的感光技术、拍摄技巧的欠缺,加上印刷技术之落后,见报的图像十分模糊,因此,要把这类的照片修复,确有较大难度。本人见该照修复的版本有4-5个,而每一个版本虽有新突破,但总是不尽人意。为此,本人经分析研究,决定在A照这一版本上重修一遍,望有识人士赐教。见解如下:
一、周文雍牺牲时年仅23岁,而照片中的周文雍的容貌与其年龄反差较大。为清楚表达这一实情,修复前作了详细的分析,认为造成这一失真的原因是轮廓浅与投影混淆在一起,加上印刷技术不佳所致,故修复时应特别注意区分两者之关系。当然,更有助于本人多年的绘画专业知识的运用。
二、令我要修复照片的最大原因是周文雍与陈铁军位置前后的倒置。这也是多个版本均未能准确交代周文雍左手动作之原因。其实,陈铁军在前面不在后,有三方面依据。
1、从两人站立的位置完全可以看出陈铁军是在前。
2、因为陈铁军在前遮挡,所以看不到周文雍左手的动作。但从周文雍白内衣的形态也可以判断其动作(或叉腰、或插手裤袋、或把大衣反压在背后)的假设。而目前的版本均把周文雍修在前,令到其左手的动作难以交待。
3、这也是出于一个常理的意识作为之判断。男女两人站立位置,一般男在后。再者,周文雍比陈铁军要高大,若站在前面肯定遮挡了陈铁军。而目前的板本把周文雍摆在前,可能是出于宣传主角的需要,因为,该照片是周文雍形象唯一存世的绝照,故把周放在前面,但忽视了上述之细节而失真。
三、其他有关细节之修改。
1、从陈铁军左手看出,陈铁军是穿着当年代流行的少女(学生)服饰,这是正确的。由于该服饰较宽阔,也掩盖了女人的线条,为此,从美的角度审视,本人有意把衣服修得紧身一点。并根据光线适当提亮前胸,在此特别说明。
2、搭在陈铁军肩上的是围巾(颈巾)还是披肩?本人认为围巾较为真实。一是从陈铁军的年龄上分析,她是个学生(少女),而披肩大概是已婚的少妇所属。再者,从1927年2月6日,国民党党立妇女运动讲习新学员毕业照中看到,绝大部份学员是系围巾的。当时陈铁军也在座(后排1左4者),陈当时没系围巾,但所穿的服式、颜色及帽与版本相同。亦由于是围巾,故易被风吹动,而披肩不会出现这种动态的。由此更表明陈铁军在前这一实情。
3、周文雍衣领之修复。周的左衣领较为清晰,而右衣领却模糊不清,故有些版本作了衣领的补充。本人认为,这样的补充不够真实。据照片的光线及投影判断,拍摄时间在中午,阳光强烈,但风很大。正因为风大,才有围巾的飘扬和衣领的翻倒,同时,还有周文雍大衣右下角的翻动,这一点,经上述的分析方可悟出,有些版本不了解这一细节而把大衣角改为新潮的礼服式,让人难以接受。
当然,以当今的高科技,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一照片修复到更迫真。但总觉有弄巧成拙之感觉。故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历史陈旧迹象,这是本人近年修复历史照片中的一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