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党史>党史研究
党史期刊要为党史工作的发展多作贡献
  • 来源: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20-05-15
  • 浏览数:

  党史期刊应该把为党史工作的发展多作贡献作为自己的光荣任务。检验党史期刊质量的重要标准即,是否为党史工作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以及贡献之大小。要更好地达到为党史工作的发展多作贡献这一要求,从事党史期刊工作的同志,就一定要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提高学术水平、坚持并引导优良的学风方面多作努力。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一、党史姓"党"  要讲党性 

  有些同志侧重于把党史当做一门"纯学术"的学问,不怎么重视讲这门学科的党性,担心讲"党性"会限制学术的自由发展。的确,党史作为一门学科有其学术性, 相对于政治而言也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所以说"党史研究无禁区"。但同时,学术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党史学科尤其如此, 所以还要强调"党史宣传有纪律"。要把党史学科的政治性与学术性、党性与科学性看做辩证的统一体,二者不是相互割裂、相互排斥的。

  近年来,社会上、互联网上都有些否定中国共产党的言论,采用的手法,许多都是从歪曲党的历史人手,具有极大的欺骗性。一些境外敌对势力和西方媒体也利用某些社会敏感问题,造谣诬蔑,恶意炒作,攻击我国的政治制度和领导人,等等。这些噪音、杂音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歪曲党的历史,企图通过渲染党的历史上的某些失误,夸大历史阴暗面,达到否定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这说明,歪曲党史,已被用作攻击、企图搞垮我们的武器。这不能不引起党史工作者的警惕。还有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否定或掩盖本质与主流的方法描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将其说成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这些观点不符合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实际,所以不具科学价值,但其泛滥会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导致严重后果,所以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应当说,有意歪曲党和人民奋斗历史的人是个别的,但由于对近现代历史缺少深人了解,对科学的历史观、方法论未能准确把握,这些错误观点在一部分群众乃至学者中是有影响的。所以,党史工作者的任务之一便是,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加强对党史的研究和宣传,使广大群众能够以正确的历史观看待历史,澄清错误观点造成的思想混乱。

  这些情况表明,党史研究的确有很强的党性,党史研究有个立场问题。如果中国革命的历史被否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被否定,导致的直接后果,不就是现实社会制度的存在失去历史依据,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受到质疑吗?苏共垮台的教训之一,就是从根上否定自己的党和社会制度,把自己的国家描绘成地狱,从而使人们思想混乱、信仰崩溃、对党和政府极度不满、认为这样的党和国家根本没有存在的理由,由此掀起1989年至1990年间的反共狂潮,最终渙散、破坏和削弱了整个国家的力量,使苏联的党和国家不可避免地分裂并走向灭亡。道理很简单,把自己的历史全盘否定了 ,自己还有什么存在的合法性、必要性,还有什么继续存在的根基呢?"灭其国必先去其史",晚清时期学者龚自珍的话堪称千古名言。戈尔巴乔夫就是这样,在"要炸毁过去的一切"的喧闹声中摧毁了苏联共产党。这个事实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如果被否定,必然使现实社会制度的存在失去历史依据的明证。这是我们必须永远记取的历史教训。这是我们作为党史工作者,不能不面对的问题。

  事实告诉我们,没有什么超越于阶级利益、党派利益之上、不偏不倚的所谓纯学术,也没有什么不带目的性的历史研究和创作。历史是客观的,但站在什么立场、为什么目的总结经验,总结什么经验是迥然不同的。历史自身包含的客观内容对人是有意义的,但历史的意义是人总结的, 站在不同立场,历史具有的意义是不同的。对历史的研究和撰写,也不可能是对既成历史事实的单纯反映。为历史而历史是不可能的。每个历史学家都是从一定的观点出发来观察历史。每个历史学家都属于一定的时代,都是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待过去、理解过去。他的历史观、价值观和方法论都属于他的时代和阶级。

  二、党史期刊的根本任务是资政育人 

  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之所以特别强调党史工作的重要性,就是因为党史可以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历史规律,起到服务今天、开辟未来的作用。因此,资政育人是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自然也是作为党史工作重要阵地的党史期刊的根本任务。

  先举个例子。最近有报道说,在全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 作为日本侵略受害国之一的某国政府没有举行任何形式的纪念活动,也没有一个官员出来发表讲话。而这个国家是二战时期太平洋战场的主战场之一,日军的种种暴行给当地人民带来极大伤害,也使经济遭到极大破坏。然而这段历史何以被淡忘了?有专家分析原因有四:一是以大地主、大商人为代表的该国统治阶层在日本占领时期与日本合作,这一阶层在战后保持了统治地位;二是日本通过对其提供贷款大量进行亲日宣传;三是经济落后和贫穷造成该国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忘掉历史"; 第四,(这条原因值得我们注意)错误的历史观和缺乏足够的历史学者,是受害者不能正确认识这段历史的重要原因。该国的历史学者大多曾在美国学习,受美国二战历史观的影响很大。美国的二战历史观鼓吹,是美国靠原子弹把亚洲从日本占领下拯救出来,而根本不提亚洲国家的人民, 特别是亚洲各国共产党在抗日中的领导作用。该国政府跟随美国这一说法,只讲盟军在战争中的作用,对本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从来不提。该国大学的历史书多数照搬美国教材,虽也有些历史书对二战历史作了比较客观的描述,但其影响无法超过美国教材和美国培养出来的学者的影响。这从客观上淡化了日本的侵略性质。

  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历史对现实的影响。周恩来曾把历史称作"民族的记忆",认为"历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像记忆对于个人一样,一个人丧失了记忆就会成为白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历史,就会成为一个愚昧的民族。而一个愚昧的民族是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的。"与他的看法有惊人相似之处的是基辛格,他强调"历史就是国家的回忆","一个国家的成就只有通过共同的历史意识来鉴定。这是各个国家仅有的经验,也是他们惟一能从自身学习到的经验。"他们的话都说明,不忘记历史,用正确的观点看待历史, 对于今天是多么重要。

  历史与现实有割不断的联系。所以, 史才能为鉴、为镜。研究历史,正是为了认识现在。资政育人,确实是研究历史,特别是研究党史最重要的任务。如果单纯看重党史学科的学术性而忽略了与现实的联系,认为党史文章离现实越远其学术性越高,才能传之久远,或者把为现实服务的论著看做政治宣传,而不是正规的学术研究,这就背离了研究党史的真正意义。古往今来,凡有价值的历史著作,都是切合时代需要,为现实提供借鉴的。我们党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党史工作只有在现实中发挥积极作用,才是接上了 "地气",才能健康发展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才会受到社会的欢迎。

  中国作为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自古就有治史经世的优良传统。连最古老的《周易》也主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孔子修《春秋》,旨在通过记录信史以寄寓其政治理想,"寓褒贬,别善恶","推此类以绳当世"。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修史,设有史官,设立史馆,修史成为国家的重要政务,其目的,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说得很清楚,是为了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穷探治乱之迹,上助圣明之鉴"。用今天的话讲,即吸取历史教训,借助历史经验,以达长治久安的目的。仅就《资治通鉴》书名而言,就表明了此书的目的和功用。司马迁也讲过,他撰《史记》,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述往事,思来者"。到了近代,梁启超说过:"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顾炎武自称所著之书"皆以为拨乱反正,移风易俗,以驯致乎治平人之用"。

  由此可知,重视史学述往鉴今、经世致用的社会功能,一直是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古为今用,历史为现实服务,乃一切有识史学家的共同主张。许多伟大的经典史学巨著,都鲜明地贯穿着为后人提供历史借鉴这样一个根本立足点。而这些伟大的史学家之所以可以对自己的作品作这样的期望,是因为历史本身具备这样的功能。但这种功能是不会自发地发挥出来的,它要通过史学研究者的辛勤劳动,通过他们的研究和著述,才能把历史本身的这种功能尽情地发挥出来。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史学研究的价值,看到了史学工作者的重任。我们的党史工作,也应该弘扬治史经世这一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把资政育人作为根本任务。

  研究历史,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 而是为了更深刻地认识现在,更有力地推进今天的实践。梁启超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很好,他说:"为什么要看历史?希望自己,得点东西;为什么作历史?希望读者, 得点益处。学问是拿来用的,不单是为学问而学问而已。"梁启超尚且能如此认识,我们作为从事党史研究工作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当然更不能把自己套进"为学问而学问"那脱离人间烟火的象牙之塔中而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

  三、注意政治效果,遵守法规纪律 

  首先,要遵守政治纪律。

  这就是"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中所讲的纪律。党史是一门政治性很强的学科,难免有些问题比较敏感,不能不谨慎处理。所以我们发表的文章,要遵守政治纪律,注意社会效果,严格做到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一致,严格遵守党章、宪法、党的《决议》。比如对《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的结论,应该遵循。当然,那是20年前的结论,有些问题没提,有些当时没认识到, 所以今天有发展的问题。比如关于市场经济、所有制等问题,今天都有所发展,中央已有正式文件,有明确结论,这就要按今天的提法。但对于今天中央没有正式文件、新的结论的问题,就不要对《决议》进行颠覆性的"突破"。这里就牵涉到一个学术性与政治性、个人观点和中央精神的关系问题。在与中央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我们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营造一个好的学术环境。二者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

  其次,要遵守法规纪律。

  党史期刊要严格遵纪守法,严格遵守和认真执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央宣传部有关出版物的法规条例。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对期刊杂志有许多规定,条文具体,有长期的,有短期的。诸如对党史上的一些敏感问题,有争议的问题,党的领柚人物,"文化大革命"问题,民族宗教问题, 军事机密问题,港台问题,外交问题,邻国关系及边界问题等等,都有具体规定,我们一定要认真执行。对于有关管理部门已经颁布的法规条例,也要严格遵守,不要闯"红灯",也不要玩打"擦边球"的游戏, 不要抱存侥幸心理。对于按有关规定需要报批和送审的文章,要老老实实地报批、送审,不要做违反规定的事。

  第三,要坚持正确的编辑方针和理论指导。

  党史期刊的编辑方针,总的来说应该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繁荣党史学术研究,推动党史工作发展,有效地进行党史宣传教育,完成好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的重要任务,为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服务。无论是党史学术性刊物还是通俗纪实性刊物,都应该把握这一总的方针。具体到每一本刊物的编辑方针,还应根据各自的定位和性质而各有特色。比如,学术类期刊应该发表具有真知灼见、引人深思、给人启迪、体现最新研究成果的党史研究文章,应以"求实、求新、求是"为特色,同时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俗纪实性刊物发表的文章,则应追求史实准确、既通俗可读又品味高雅做到"政治性、准确性、可读性"三者兼顾。

  提高党史期刊的学术水平 

  我们强调党史期刊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并不意味着把学术水平放在第二位。政治性、学术性同等重要.二者是统一而不是对立的,更不是强调了这一面就一定要弱化甚至放弃另一面。一期杂志中,起码要有一两篇、两三篇高水平、重分量的文章。这样的好文章越多,这份杂志才会越受欢迎。

  一、史料既要丰富又要可信 

  史料对于党史研究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财富。正如巴甫洛夫的比喻:科学研究好比一只鸟,理论即鸟的翅膀,史料即鸟要飞翔不可缺少的空气。没有史料,科学研究是无法进行的。所以党史研究者视史料为宝,发现一份新史料会如获至宝。因此党史期刊要在发掘史料上多下功夫,如能经常登载丰富而可信的史料,不但会受到党史研究者的青睐,也会受到一般读者的欢迎和喜爱,更是作为一本有价值的党史期刊所必需的,对于党史研究的深人进行有极大的益处。这里的主要问题,就是史料的可信、可靠问题。

  资料收集中容易出现的几种问题,一是口述者的记忆失实或出于自我维护等原因而造成的史料不准确;二是收集者的主观臆断或由于情况不明而造成的对史料的曲解;再就是由于史料本身不全,而使我们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从而造成对史料的某些误解,等等。历史资料浩如烟海。对一个具体课题的研究来说,谁都不敢说自己已经掌握了一切有关的史料。所以片面、失误常常不可避免。而资料的片面或失误常常会造成重大影响.也许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所以党史期刊刊登史料一定要谨慎,要辨伪存真。这就是毛泽东说的,一方面要占有十分丰富的而不是零碎不全的材料,另一方面,一定要下功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去分析,做到资料可信、可靠。辨别的办法,一要排除偏见,不要一见到合自己胃口的东西就放松警惕;二要核实,不要省去这道工序;三要防止辗转征引,或传闻失实,以讹传说。即使对档案资料也是如此。一般说来,档案资料是比较可靠的,但这也不能绝对化。首先,档案常常是不完整的,如果只看到一方面的档案,没看到另一方面的档案,就会出现判断失实;其次,档案的内容常常是庞杂琐碎的,如果未经仔细考辨就拿去采用,也会出现失误,等等。所以,即使对档案,也要进行细致的辨别工作,方可采用。否则, 很可能会得出离事实很远的结论。

  二、研究既要深入又要细致 

  第一,党史研究要深人发展,必须把探索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放在首位。

  党史研究为现实服务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历史规律。我们刚刚讲了史料的重要性,但不能把收集史料、考证史实当做党史研究的全部,更不能把党史研究等同于考据学。长期以来, 这种误解不是没有。其实,许多卓有考据成就的学者也不赞同这样。比如顾颉刚先生就指出:"考辨的工作,在史学上仅是一种工具,而不是究极的目的。"考据取得的成果,只是为历史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而不是研究的最终目的。我们的重要任务和终极目的,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深人研究,研究事件的原因,探索历史的规律,总结经验和教训,为现实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反过来说,要发现规律、总结经验,最好的办法是研究历史,即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去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正如生物学家要探索生物的发展规律,必须从生物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去研究一样,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建设规律,基本的方法,就是研究我们党的历史。从这个意义讲,历史研究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正是从这个意义,我们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科学的两段话的意思。一段话是:"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另一段话是:"凡不是自然科学的科学都是历史科学。"恩格斯还说过:"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学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这些话的意思,总起来说就是,历史感或历史观念,是一切科学研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观念。探索任何一个科学领域的规律,都离不开研究这个科学领域的历史。换句话说,研究历史的目的,就是为了探索规律。

  实际上,世界和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经典史著,对王朝的兴废、战争的起因、人物的评价,无一不包括对成败得失、是非功过的原因的探讨和规律的总结。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写过一部《史通》,认为史学"乃人生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提倡从历史自身去探求国家和王朝兴亡的原因。晚清时期学者龚自珍也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这里所说的"大道",即指规律一社会的进退得失、政治的兴衰治乱、个人的品德善恶美丑之规律。我们常说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也是指从历史研究中总结历史规律。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努力探索和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奋斗的目标和斗争的战略、策略。我们党成长、成熟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个对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从朦胧走向清晰、从感性走向理性的过程。在这个探索规律、认识规律的过程中,我们党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领导全,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与此同时,也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某些历史时期对规律的认识不正确,导致对国情、形势的分析以及路线、政策的确定发生了失误,因而给我们的事业造成或大或小的挫折和损失。这就说明,能不能正确认识和掌握社会发展规律,关系到我们党能不能正确指导当前的社会实践,也关系到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能不能自觉地、热情地投身于我们党的事业。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规律,对于政党来说,就不能说是一个成熟的党;对于个人来说,就不能说是一个自觉的清醒的革命者。

  第二,同样道理,在资政育人方面做出出色成绩,也是促使党史研究深人开展,提高党史期刊学术水平的重要方面。

  党史期刊的资政育人作用,主要有两方面表现:一个方面,是着重通过期刊发表的研究性论文,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规律,总结革命、建设的经验教训。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八十多年实践中,历经风雨,饱经磨难,取得了辉煌成就,也经历了许多挫折。这其中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需要总结。认真研究这八十多年的历史,总结其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提炼出经验和教训,对于现在的丁作和未来的道路,都具有极其宝贵的借鉴作用。这不仅对于各级党的领导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且对于全体中国共产党人、全体中国人民、整个民族,都是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另一个方面,是通过党史期刊发表的通俗纪实性文章,向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一代普及党史知识, 进行爱党爱国的宣传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坚定跟党走、为实现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的信心。当然,这两方面的作用,并不是截然不同、界限分明的,而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在一篇好的文章、一本好的期刊里,这两方面的作用同时存在,相得益彰。

  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党史丁作资政育人的任务,我们要努力找好党史研究与现实的结合点。当然,为现实服务是历史研究的大方向,而并非事事都要紧扣现实。有些研究致力于党史某一领域并取得了成就,尽管不是与现实直接结合,也应当说是间接为现实服务的。同时,撰写资政育人的论著也有不同情况。比如,有些是直接针对现实问题的;有些虽不一定有这样强的针对性,但与现实中的一些问题仍结合得比较紧密;也有些讲的是纯粹的历史或学术问题,好像没什么现实性,但对历史的叙述和分析仍能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借鉴,等等。这些论著都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途径发挥了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第三,要努力为读者提供历史的智慧。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这几乎已成为人人皆知的名言,说明了大家对这句话的认可。李大钊也曾说过意义相同的话,他说:"历史中有我们的人生,有我们的世界,有我们的自己"。他主张"向历史中寻找人生、寻找世界、寻找自己的兴趣"。这说明这是智者的共识。的确,历史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世界观、人生观教科书,能够为我们提供深刻的启迪和学习的样板。研究历史,可以使人获得启迪心灵悟性的智慧、提升精神力量的智慧、把握历史命运的智慧和解决冲突对抗的智慧。这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国家、民族的发展,都有极大的益处。

  但这种历史的智慧并不能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它需要历史学家通过分析提炼出来。这就需要党史研究者,需要党史期刊,要有意识地引导读者不只简单地把思维停留在具体的史实上,而是要在此基础上提高一步,获得鉴往知来的历史智慧。作为党史工作者,也决不能满足于向人们传授党史知识,而应该将目标提高到挖掘历史智慧上。历史智慧是历史学科的重要价值所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资源,因而也是党史学科和党史工作拓宽视角、深人发展的一个重要切人点。

  三、要与时俱进力求创新 

  所谓研究的深人、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有创新。称得上科学研究的成果,至少必须在开辟新视角、作出新分析、提出新问题、发表新观点、提供新材料这五新中占有一新。有这一新,就是比以前的进步,就是对学科发展的贡献。而做到这一新,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需要付出许多努力。从党史研究来说,要追踪党史学科发展前沿,拓宽认识视野,扩展思维空间,紧密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学术观点、学科体系和科研方法的创新。同时,党史学科的发展,也不能脱离前人的研究成果。只有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才可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发展。

  我们生活在一个呼唤理论创新的时代。包括党史学科的理论在内。只有创新, 才能回答时代和事业发展不断提出的新问题,才能不断开拓学科发展的新境界。创新,是人类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所以,我们应当自觉地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努力研究中外党史学发展的新情况,回答新问题,不断丰富、发展党史学科的理论,使其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

  党史期刊,作为党史工作的重要窗口和重要载体,在提高整个党史工作的学术水平方面,应该起到先锋的、引导的作用。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 

  据初步统计,全国党史系统从事期刊编辑工作的有近200人,这是一支不小的队伍。在这支队伍中,有不少编辑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老同志,也有不少头脑敏锐、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所以,这也是一支很好的队伍。党史期刊有这样一支数量不小、素质很好的编辑队伍,这是我们的信心所在。但是,为了把刊物办得更好, 我们这支队伍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把队伍建设好,是党史期刊工作发展和繁荣的根本。队伍建设涉及的方面很广,包含的内容很多。这里简单强调以下几点,即加强政治修养,提高编辑业务水平,提高学术水平,提倡奉献精神。

  一、要加强政治修养,提高理论水平 

  提高编辑队伍的水平,首先是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办刊的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编辑人员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要自觉地而不是被迫地学,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 否则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

  二、要提高编辑业务水平 

  编辑业务包括许多方面一组稿、审稿、改稿、校对、出版、发行等等。有的编辑部门这几个方面的工作分工较细,也有的地方由于人手较少而常常是一人多能。不管是哪种情况,都要对自己所做的工作精益求精。这需要有经验的积累,也需要有虚心好学、不断进取的精神。每一位同志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政治思想、政策水平、专业能力、语言素养等。

  三、要提高学术水平 

  这点多讲几句。要提倡编辑人员适当进行党史的研究和写作。现在有些编辑人员或编辑部领导有一种错觉,认为搞编辑工作的同志如果进行研究和写作就是不安心编辑工作或者是不务正业。这样想是不对的。我向来主张编辑人员要能研究能写文章,否则当不了一个好编辑。自己不会研究不会写文章,怎么能辨别来稿的质量、看出文章有无新意,更怎么能把别人的文章修改得更好呢?所以,党史期刊的编辑,应该对党史的某一方面有所研究, 能写出有分量的著作或论文。这样做,无论对自身水平的提高还是对做好编辑工作,都是有益而无害的。当然,这里有个度的问题。毕竟编辑的本职工作不同于研究人员,不能把全身心投入到写作中去,但进行一定的研究和写作,却是编辑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通俗纪实类党史刊物的编辑也是如此,或走出去采访,或收集整理资料等等,都是编辑业务中应有的训练,是份内的工作,也是对编辑人员的一种高标准要求。我们应该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同时要扩大知识面。党史研究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从事党史期刊编辑工作的同志,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修养,对于与中共党史有关的社会史、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都要有一定的掌握。这里相应的一个问题是,在评聘职称方面,各级党史部门对期刊编辑人员与研究人员要一视同仁,要注意到编辑人员与研究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所带来的不同特点,从而给予不同的评聘标准。

  四、要提倡奉献和敬业的精神 

  这是更重要的。人们常说,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是的,编辑工作的职业道德正在于此,编辑职业的崇高也在于此。我们在编辑文章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智慧奉献给他人,绞尽脑汁约稿、改稿,但并不能署上自己的名字。借用一句话讲,就是照亮了别人,烧尽了自己。但我们的编辑人员并不因此觉得吃亏,反而感觉到这份工作的高尚。我们不但要提倡而且要弘扬编辑工作的这种自我牺牲精神,这是我们这种职业的光荣和骄傲,是我们工作的价值所在。党史期刊的工作性质,对工作人员的要求的确很高,从事这项工作,也确实必须具备无私的奉献和敬业精神。而事情的另一面是,只要我们认真做编辑工作,得到的收获和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我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党史工作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随着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我们的党史工作包括党史期刊事业也必将不断前进。让我们更加振奋精神,群策群力,通过我们每个人的辛勤劳动,把党史期刊办得更好, 把全国的党史期刊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让我们的党史期刊在全国人民面前, 展现出光彩夺目的魅力,为党史工作的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上一篇: 8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广州党组织的光荣传统 下一篇: 中共三大学术研讨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