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1958年“大跃进”期间,番禺有一块亩产百万斤番薯试验田。这试验田由于陈毅副总理在1958年9月26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广东省番禺县访问记》而闻名全国。至今一些回顾、总结“大跃进”时期的史实和教训的文章还常引用这个“事实”说明,这事还引来一些是非争论。1994年5月9日的《羊城晚报》发表了林先生的《鬼怕真人——忆陶铸之四》说:1958年“一个秋风瑟瑟,阴雨霏霏的上午,省委办公厅打来电活,说是番禺县委报喜,他们用月光花嫁接番薯的新技术,创造了亩产百万斤番薯的新成绩,请省委领导同志前去验收。办公厅的电话告诉我,陶铸同志决定亲自前往,要我带上摄影记者,跟我一起去。”但是,陶铸等到田头时,番禺县委早已连番薯藤都搬干净,地也犁过。文章还说,公社干部“把好多亩地的番薯挖出来,堆成一堆,再把番薯用土埋起,说是一亩地的产量。并请上边的领导人前来参观。”“这一来,参观的人蜂拥而至,连彭德怀元帅也来了。——彭总看出破绽,反问他们:‘你们的番薯,比解放军的阅兵式排列得还整齐,怎么长的呀?’彭总批评了县委。要他们立刻‘收摊子’,不要再骗人。这时,县委已经给省委打了报告,得知陶书记要来,慌了手脚,令公社干部马上把番薯搬走,而且连番薯藤也不准留在田头。”林文刊出后,卢荻先生在《当代广东》1998年第1期发表《番禺县百万斤番薯试验田的由来及其是是非非》一文,对林文所写的事情作了一些澄清。但卢文也有一些含混不清的地方。笔者查阅了当年的一些资料,访问了个别当事人,现整理出来以供参考。
1.亩产百万斤番薯试验田的缘起。在笔者看到的资料中最早提出搞亩产百万斤番薯试验田的是1958年7月19日出版的《番禺日报·号外》。该“号外”一篇题为《领导决心大过天增产一定有保证》的报道说:
县常委昨夜听了省委陶铸书记的电话指示后,革命干劲冲天,对实现晚稻增产指标信心十足,都表示要与全县干部和人民一起,同甘共苦,一起战斗,保证实现晚稻亩产三千斤,并且要带头做出榜样。郭信民、蔡贯斗、赵冬垠、黎春华、范全有、胡志华、章再冬等同志都决定每人搞一亩亩产五万斤(稻田)的高额丰产试验田。郭信民书记除搞一亩五万斤的试验田外,再搞一亩亩产30万斤的甘蔗、亩产l00万斤的番薯的试验田,以及万亩万斤高产围。
这里没有提到陶铸电话指示的具体内容。但从县常委在听了陶铸电话指示后连夜召开的乡党委书记紧急会议上县委书记郭信民的报告中可以看到一些。在同上一份“号外”上刊登了题为《认清形势跨上骏马誓要实现晚稻亩产三千斤》的报道说:“昨(18)日午夜12时,县委召开了各乡党委书记紧急会议,县委书记郭信民在会议上作了重要报告。”报道上引述了郭信民的报告全文,其中说:
目前全国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估产增产710亿斤,现在可达到2300亿斤,这样,总产量将达到9千亿斤。
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是有国际意义的,就等于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我国水稻生产将超过任何一个国家。现在全国各地都蓬勃地开展晚造增产运动,湖北、浙江、江苏可能是千斤省。湖南也计划实现800斤,广东很可能要落后了。因此,我们彻底克服右倾保守思想,鼓足劲头赶上去。省委要求晚造稻谷确保800斤,争取1千斤。番薯确保4千斤,争取6千斤,粮食总产576亿斤,平均亩产1200斤。地委要求保证1200斤。
我县早造是上游县,晚造看来与要求距离尚远,前段被动了一些,要迎头赶上,否则将有下游的危险。县委决定晚造稻谷确保3000斤,番薯确保10000斤。我们以拚命精神,敢死队精神,苦干半个月,实现这一指标。
这个讲话内容与陶铸在19日晚省委召开的地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内容相似①,可以说番禺县委书记郭信民的报告传达了陶铸的电话指示内容。在番禺县乡党委书记紧急会议上,各乡党委书记纷纷报了晚稻生产指标。
番禺县的“大跃进”在陶铸电话指示推动下掀起了新的高潮。
陶铸是在参加中南地区(广东、湖北、湖南、江西、广西)农业协作会议期间对番禺县委常委发电话指示的。1958年7月15日,中南地区农业协作会议召开。陶铸、赵紫阳参加了会议。当时浮夸风已经漫延,许多省(区)纷纷放出“高产卫星”。但广东落后了。新华社一篇报道说,广东省有6万亩千斤亩,但江西省仅南昌一个县就有5万多亩的千斤亩。中南地区农业会议认为,中南五省(区)春夏作物空前丰收,早稻总产量比上年增长1倍以上。这使陶铸心急如焚,提出要认清形势,急起直追,晚造来个更大的飞跃。所以在会议期间的18号晚发出电话指示,19日晚省委又召开地委书记电话会议。在电话会议上,省委号召全党全民紧急动员,赶上全国粮食生产突飞猛进的新形势,保证晚稻亩产800斤,争取1000斤;秋番薯保证亩产4000斤,争取6000斤;为实现1200斤省而奋斗。在这一形势下,番禺县委响应省委号召,向省委表态:保证晚稻亩产3000斤,领导带头搞高额丰产试验田。其中1项就是亩产百万斤番薯试验田。
1958年7月前,广东省包括番禺县对粮食产量的估计和计划都是比较冷静的。番禺县第一次提出要实现千斤县是在1958年1月20日县委召开的区委、基层党委会议上。会议认为,禺北、禺东已划入广州市,禺南一直是粮食高产区,可以通过搞好水利、增加肥料、改良土壤等措施使水稻年亩产量从1957年的760斤跃为1000斤,成为千斤县。①提出晚造粮食亩产千斤是在6月5日召开的县委扩大会议上。会议学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精神、学习总路线,提出了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争取晚造实现亩产千斤的口号。②7月10日,县委发出《告全县农业社及全体社员书》,还是号召全县农业社和全体干部、社员在早造取得空前丰收基础上,在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指引下,把跃进红旗更高举起,为实现千斤县和农业机械化、工业化、电气化早日实现努力奋斗。③7月18日晚,听了陶铸电话指示后,一下子就把晚造亩产指标提到3000斤了。
2.亩产百万斤番薯试验田的种植和栽培。7月18日晚,番禺县委书记郭信民确定搞1亩亩产百万斤番薯高额丰产试验田后,就到大石乡与乡党委书记郭志添一起在礼村农业社选择了一块靠近广州至市桥公路旁面积为1.05亩的旱地作试验田。把这地深翻,填上有机肥料,垒起高高的地垄,插上密密麻麻的薯苗。这时正是雨水充足的夏季,地里又有丰富的有机肥,薯苗长得很快,便在试验田里插上竹架,使薯苗顺着竹子往上长。9月4日,陈毅副总理到番禺参观考祭。他在《广东省番禺县访问记》中说:
在县委书记、乡基层党委书记和技术员等亲切陪同下,我首先去参观那块番薯试验田。这块实验田像个苍翠的山岗,又像一幢幢绿色的楼房,雄伟的气势,远远就吸引住我。
最初我还想,一亩田收获一百万斤番薯,该要插多少薯苗?插得下插不下?插下了,要长薯块,薯块又往那里长?到了现场一看,一问,真是一目了然,完全信服。
这块一亩五厘地的试验田,是用土垒成了七垅高达八尺的梯形高畦,每畦插播薯苗六千株,一共有四万二千株。乡委书记解释说,每株年产二十五斤(采取分期抽挖薯块和间补薯苗的办法),合计一亩全年可产一百零五万斤。
我看,亩产一百万斤是有把握达到的。退一步说,即使亩产六十万斤,这在农业科学上也是空前的创举。④
访问记已经清楚地介绍地了这亩产百万斤番薯试验田的种植、栽培和亩产百万斤的计算数据。由于试验田在7月下旬才种植,至9月4日只有40来天,如长出番薯也很细小,是不可能验证的。陈毅也没有挖出来查看。
亩产百万斤番薯试验田消息传开后,很多省(区)和中央领导都到番禺参观。中央领导人到番禺检查、考察大都由省委领导陪同的。据资料显示,最早参观这亩产百万斤番薯试验田的省委领导是陶铸。1958年8月7日,陶铸和广州部队领导黄永胜、国家计委副主任叶林到番禺检查工作,检查了番禺领导搞的亩产5万斤水稻、100万斤番薯、40万斤甘蔗试验田等。①10月下旬,赵紫阳陪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谭震林、农业部副部长刘瑞龙到番禺视察,其中看了亩产百万斤番薯试验田。②11月18日,赵紫阳又陪同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参观了这试验田③。从笔者看到的资料里却找不到彭德怀元帅到过番禺考察这试验田。查人民网《纪念彭德怀诞辰105周年专题》中的《彭德怀大事年表》④,1958年7月至1959年3月期间也没有他到广东视察的记录。原番禺县领导胡志华也说未听过彭德怀来看过,而林彪看过这百万斤番薯试验田是事实。胡志华在1958年9月番禺人民公社成立前是番禺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番禺人民公社成立后任公社副社长;1958年12月番禺、顺德合并为番顺县任番顺县委书记(当时有第一书记)分管番禺片工作;1959年7月,番顺县分开番禺、顺德两县任番禺县委代理第一书记。笔者看到林里和卢荻的文章后,曾将这两文复印给胡志华看。胡志华看后,讲述了林彪到番禺视察1个多小时的情况。他说,林彪到番禺不是1958年秋,而肯定是1959年一二月间,那时已是番顺县。番、顺两县是1958年12月宣布合并,实际合并办公是1959年了。那时原番禺县委第一书记郭信民调到中山,由于我原是番禺县分管农业的领导,合县后又分管番禺片工作,所以才会要我接陪林彪。一天,接到省委办公厅通知,要我明天上午8点半到大石渡口等候,有中央首长到番禺视察。根据通知那天早上,胡志华到大石渡口等候。候到一辆吉普车,车上陶铸叫他上车。上车后才见到在车上坐着林彪。这样,车上就只有林彪、陶铸、胡志华和司机4人。陶铸要胡志华向林彪汇报工作。一路上,林彪只听不说,到礼村百万斤番薯试验田停下来看试验田,林彪只听和看,还是没有说话。一会又继续走,到了钟村,看花生试验田。走了一圈,林彪就要回广州,请他到市桥也不去了。最后胡志华向林彪请示:“林副主席有什么指示?”林彪说:“照毛主席的指示办。”这样林彪就视察完了。1971年“九一三”后,胡志华由于接陪过林彪,还曾到广州胜利宾馆交待情况,接受检查。
亩产百万斤番薯,无疑是“大跃进”、浮夸风的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浮夸风有所认识,也清楚一亩地一年不可能长出100万斤番薯。只不过要维护“大跃进”的成就,不好戳穿罢了。正如卢荻文中说:“到了秋天,不知是那个好事之徒,把番薯试验田临大路边的一个垄角扒开了,露出了里面密密麻麻的一丛薯根——谁都看得出来,这样的根是不能结薯的。负责护守这块田的农业技术员赶忙去报告公社书记。当下,几个干部商定,为了维护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威信,就在那个垄角埋下几个鲜薯,好让人们扒开看时证实试验是成功的。”胡耀邦说了真活。1958年秋,胡耀邦从北向南视察,发现很多浮夸现象,都提出来了。胡耀邦听到广东番禺的“天方夜谭”,“竟说一亩地能长出100万斤红薯,60万斤甘蔗!而当父亲(胡耀邦)在一个地区指出他们搞浮夸时,那个省里的领导很不高兴。”⑤
3.百万斤番薯试验田的消失。大跃进、浮夸风给经济、社会、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中共中央在1959年2月27日至3月5日,中共中央在郑州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第二次郑州会议),讨论和研究人民公社问题,起草了《关于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若干规定(草案)》。3月11日至20日,省委召开六级干部(省、地、县、社、大队、小队)会议,研究贯彻中共中央第二次郑州会议关于改变公社管理体制的问题,要求把中共中央第二次郑州会议规定的整顿和建设人民公社的方针即“统一领导,队为基础;分级管理,权力下放;三级核算,各计盈亏;分配计划,由社决定;适当积累,合理调剂;物资劳动,等价交换;按劳分配,承认差别”贯彻下去。会议通过《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执行中央<关于人民公社管理制度若干规定>的具体规定》。
3月22日至28日,中共番顺县委在大良镇召开五级干部大会,县委第一书记张穷民在会上作了关于贯彻中央全会精神和省委《关于人民公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动员报告,讨论了整顿人民公社问题,贯彻“统一领导,队为基础”的方针,全面整顿和建设人民公社。番禺地区公社的规模也作了调整,分出了榄核、鱼窝头、化龙、莲花山、钟村、沙头等公社。番禺地区13个基层公社原来96个管理区、444个生产大队改组为243个生产大队920个生产队。整顿工作是在充分肯定人民公社的前提下进行的。整顿中批评了各级干部在公社化中违背经济发展规律,违背革命干劲和科学分析结合原则的做法,批评了干部工作中强迫命令和虚报浮夸以及“一平二调”的错误。在这样的形势下,亩产百万斤番薯的试验田再无存在的可能了,于是把它铲去了。
① 参阅《番禺日报》1958年7月22日第一版:《省委向广东全民提出新的战斗任务 要实现粮食1200斤》。
① 《批判右倾保导,争取今年成为珠江三角洲第一个千斤县》,载《番禺日报》1958年1月22日第1版。
② 《县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总路线精神 一切为了实现晚稻亩产千斤》,载《番禺日报》1958年6月7日第1版。
③ 中共番禺县委员会:《告全县农业社及全体社员书》,载《番禺日报》1958年7月11日第1版。
④ 陈毅副总理曾为发表《广东省番禺县访问记》而内疚。笔者曾与一旧同事谈及大跃进时番禺竟有亩产百万斤番薯试验田,陈毅还写了访问记发表在
《人民日报》上。同事马上说:陈毅曾为这事道歉。1962年6月间,陈毅副总理到中国科大作形势报告。同事正在该校读大二。陈毅在报告中突然发
问:在座有广东籍的同志吗,请举手。同事为广东籍,举了手,并特别注意听。陈毅说,他在1958年发表了一篇《广东省番禺县访问记》,给浮夸风起
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在这里道歉。
① 《陶铸书记到本县检查工作,对我县当前工农业生产;作了指示》,载《番禺日报》1958年8月9日第1版。
②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谭震林视察我县》,载《番禺日报》1958年11月11日第1版。
③ 吴礼彭:《邓老在番禺》,载《番禺日报》1958年11月20日第1版。
④ http//www.people.com/GB/shizheng/8198/30144/30146/2133333.htm/
⑤ 满妹:《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北京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