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1924年1月,孙中山先生改组了国民党,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斗争。作为革命策源地的广州,各种群众运动风起云涌。从1925年开始,在中共广东党、团组织的领导下,广州著名的革命学生团体新学生社,在广州举行了为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平民教育运动,为革命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20世纪初的旧中国,由于政治黑暗,军阀混战,文化事业也非常落后,广大贫苦民众没有机会接受学校教育。据五四运动时中华教育改进社的调查:“全国4万万人中至少有3万万2千是不识字的国民。”1923年,广州市的失学青少年就达3万人。所以,辛亥革命后,便有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呼吁开办专教文盲读书识字的平民义学。1917年,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首先举办贫民夜校。1920 年,陈独秀来粤任省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长。“以行政的力量,提倡和推广平民教育运动。”1924年初,广州市长孙科等发起组织“市平民教育委员会”,创办了20 间平民识字学校。但是一些早期的平民教育运动只局限于普及文化、开通民智的范畴,是“好心肠”的教育家对劳动人民施行的一种“仁政”。他们将国家政治制度黑暗的原因归结于民众缺乏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触及罪恶的社会现实,也不揭示工农群众受苦的根源。“干枯无味的识字运动,对于平民的生活太隔离得远了”①。因此,根本不受下层民众的欢迎,社会效果很微弱。就拿孙科等举办的平民学校来说,开学时有3千多人报名参加。但不久后。“旷课与中途退学者总在五分之三以上”。“经费缺乏,各教场书籍笔墨等均无供应”②更为严重的是,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势力已渗人到平教事业中。据社会主义青年团广州地委1925年的调查:“去年之广州平教运动,全为基督教所把持。计开办平民学校11间。识字学校14间”③。外国传教士在这里对少年儿童进行奴化教育。
以上状况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强烈不满。他们猛烈抨击当时平教活动的现状是“办平民教育的人。当平民教育是一宗慈善事业.或者是一宗传教事业”。还讽刺平教机构“完全是空洞的、官僚式的组织”。①1924年1月国共合作形成后。中共为动员千百万人民群众投身革命斗争,决心将旧式平教运动改造成教育民众、唤起民众的革命运动。青年团中央指出:“我们要使平民教育有效,当首先使我们所教的,要搔着平民的痒处。要正中平民的痛楚点”。并发出号召:“青年学生尽力于革命运动的最好时机,莫过于利用此种平民教育运动,遍地播散国民革命的种子”②。广州新型的平民教育运动是在这种形势下开展起来的。
1924年4月,团广东区委书记阮啸仙总结了去年的工作,认为在开展青年学生运动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是,“青年工人运动,粤区简值未有做到工夫。”“在广州差不多全数为手工业状况之下,来做劳工运动,实感着困难”③由于手工业工人分散在各行各业,不利于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团区委决定在广州开展以提高青年工人阶级觉悟和文化水平为宗旨的平民教育运动。“因为可令一般同志多有和青年工人接触之机会,盖亦青工运动人手方法”④。1924 年夏,广州市教育局所办之10间平民义学停办,团区委决定由青年团员和新学生社社员出面接办。新学生社是广东地区一个很有影响的左派学生团体,是以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为骨干建立起来的广东青年团的外围组织,它的分社、支部遍于广州各大学及中、小学。成员们都是青年教师和学生。所以,团区委决定由它出面办理平教运动。
1924年12月,新学生社执委郭寿华将开展平教运动的方案提交到国民党中央党部青年部,得到孙中山三大政策忠实执行者廖仲恺先生的大力支持,同意省财政厅每年拨款二万元作为经费,并成立“国民党中央平民教育委员会”。由省教育厅长许崇清任主任、市教育局长王仁康任副主任,下设实施部、编辑部。当时的国民党中央青年部长邹鲁不想全由新学生社领导平教运动,便安排了右派学生组织“民社”的骨干谢清、林柏生、吴荣揖、张农为“平教会”委员,由谢清出任编辑部部长,从事教科书的编辑工作。新学生社方面的四名委员陈永年、郭寿华、林丛郁、陈志文掌握了实施部。实施部负责招生、管理教场和聘请教师,是“平教会”的中枢机构。广东党、团的有关指示,就是通过实施部贯彻在整个平教运动。团广州地委学生部在给上级的报告中也指出:“近日我们同志已取得全市平民教育实施部主任职务。”“故这一次之广州平教运动,可以说我们包办。”⑤
1925年1月。平民教育委员会开始招生。实施部在《广州民国日报》等处刊登了题为“平民读书好机会,不要钱,不误工作”的招生广告”,宣布:“凡14岁以上,30岁以下失学的男女,皆可报名”。团广州地委宣传部提出:“于招生之前,作一宣传运动。分两种:一示威大巡行,各校一律参加;二分途演讲”。2月13日,新学生社员全体出动。“计分14 队,并用街招等宣传品”,向市民宣讲平教工作的作用和意义。以后“两次举行招生运动。本社(指新学生社)亦两次全体动员出发,担任宣传工作”⑤。这些有声色的招生工作扩大了平教运动的影响,吸引了大批工农青少年报名人学。选择教师是平教运动的关键问题。团区委决定:“关于宣传人物和各教场主任、教员之分配。已尽调S·Y (注:社会主义青年团)及N·S (注:新学生社)同志预充之”⑥,动员了一大批优秀党团员参加工作。当时平校的教师差不多全部是新学生社员。各教场主任全是青年团员担任。广东党、团的负责干部周文雍、张瑞成、刘尔裕、沈青、杨石魂、杨善集、陈铁军、蓝裕业、区夏民、高恬波、毕磊、李耀先和新学生社社员王克欧、陈志文、吴潜滋、祁协恭、冯明光、张婉华、黎伟英、蒋世明、何怡之等多人都到平民学校任教。这批革命青年血气方刚,具有高度政治热情和教学能力。虽然几个月没有车费支给,没有杂费发给教场。而各教员、主任仍能“栉风沐雨,继续奋斗。”
团区委还十分重视教场的设立,“决定:全广州之学校有借办可能者,即开办。每校约招生100人,校数多多都好。”“尤注意于小北、河南、花地、兵工厂、东山、西关等处多青年工人的地方设立”①。经过新学生社社员的多方奔走,教场很快解决了,平校址多数都附设在规模较大的小学,其次是中学。
1925年4月7日,平民学校第一期开学,共设立教场39 所,参加学习的青年工人、学徒、店员、家庭妇女有1 万多人。学制分甲、乙二班。甲班收粗识字者。4 个月毕业;乙班收不认字者,6个月毕业。上课时间均在晚上,每晚2 小时。平校免收学费并供给书籍笔墨。
平校第一期课程分国文、算术、唱歌、政治常识四门。课本的编辑工作虽然是编辑部的右派委员主持的。但团区委为“编配平教之课程……,特组织宣传委员会以专责成”②。实施部对民社几个人编的课本不够满意,又另增加了一些政治课本。所以,在课本中有很多革命内容的课文,如“三民主义”, “三大政策”、“十月革命”、“打倒帝国主义,取消不平等条约”。“打倒军阀”等。教师们在学者时,“尽量渗人爱国思想、民族思想、以至阶级思想”,使学生们受到很大的教育。
1925年6月省港大罢工爆发后,大批香港罢工工人回到广州。为解决工人子女的读书问题,实施部增设东、中、西3 间工人教场。新学生社社员祁协恭、冯金高、何耀基任教场主任,教师都是党团员。教学科目为工人急需了解的知识,计有王克欧讲授的帝国主义侵略史;詹展育讲授的社会进化史。李耀先讲授的中国工人运动史:莫沧白讲授的各国工人运动史;陈志文讲授的工人常识。
1926年1月,平民学校第一期学生毕业。甲班毕业生有4579人、乙班毕业生2435人。平教工作的初步成功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肯定了平教运动的成绩,作出了“使教育革命化平民化。并注意平民学校的扩充”的决议案。
1926年3月,谢清、林柏生、张农、吴荣揖等委员均先因事他调或到外国留学去了。为加强对平教工作的领导,中共广东区委学委副书记毕磊、进步学生团体民权社主任阮绍元(中共党员)和薛耀英、马文芳等任“平教会”委员。当时.中华全国总工会为取得省港罢工斗争的胜利,决定加强工人队伍的建设,开展一个大规模的教育宣传运动。3月12日。省港大罢工委员会致函“平教会”,请求:“特设专校,以收容罢工工人子女,以贯彻本党扶植农工,普及教育之原旨”。当“平教会”开会研究这个问题时,毕磊、郭寿华等提议:“第二期是注重在工人方面的教场。预定计划全市100教场;工人教场50 间,普遍教场20间,市郊农民教场10间,工人子弟学校10间。这一提案得到与会者的赞同。
在“平教会”的大力支持下,全总教育宣传委员会很快创办了11间工人补习学校、5间工人宣传学校、9 间工人子弟学校和1 间劳动妇女学校。,由“平教会”派出教师任教。教材是统一采用邓中夏主编的《工人读本》。省港罢工委员会也拨出经费,“发给教员每月工资18元”, “教员所用文具物品也是向教宣会领取”。这样,平民教育运动便和省港大罢工紧密结合起来。
实施部还通过广州各大、中学的新学生社分社和学生会,调动社会力量来开办平学校。广东大学、广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广东公立农业专科、广东公立医科大学、广州市教育局、河南宏英学校学生会、西关公益女校等开办了平民学校数10间。所以,平民学校第二期的成绩更加显著,使平民教育扩展为一个社会运动,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1926年7月北伐战争爆发后,原在平教的工作人员,有不少调到军队工作了。但调走一个新学生社社员,另一个新学生社社员又接上去,平教工作还是继续进行”。“平教会”还设想“第三期就全力向农民教场发展”, “渴望党化的平民教育扩大到全国”①。但是,1927年,发生了上海“四一二”政变,广州发生“四一五”政变。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集团大批屠杀共产党人,摧残工农运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平民教育运动委员会被明令解散,毕磊、陈永年等人英勇牺牲。广州平民教育运动在白色恐怖中暂时停顿下来。
大革命时期的广州平民教育运动虽然只开展了2 年多,但在广东党、团组织的直接领导下,有一大批优秀的革命青年起着中坚作用。其意义已远远超出文化教育运动的范围。成为传播真理、唤起民众的革命运动。它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东革命群众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第一,提高了平校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动员了一大批工农群众投身革命斗争,发展和壮大了进步力量,促进了广东工农运动的发展。
在省港大罢工中,平校学生是一支重要政治力量。1925 年6月2日,广州各界举行抗议帝国主义制造“五姗惨案”的示威游行,平校学生全体参加。“六·二三”沙基惨案发生后。学生们急忙赶回平校集合,结队分别在各教场附近街道宣传,痛斥帝国主义者的残暴。他们讲到声泪俱下,广大群众深受感动。1926年9 月。省港罢工委员会决定成立劳动童子团。筹备处就设在越秀南路平民教育委员会内。实施部全体人员都参与这一工作。平校教师在各工人子弟学校大力宣传苏联儿童英勇斗争的事迹,号召工人子弟组织起来,为争取罢工的最后胜利而斗争。于是,全体学生都参加了劳动童子团。另外,平校学生还积极参加了广东党、团组织领导的促进国民会议运动和反对基督教、收回教育权运动。平教运动还为广东革命运动培养了一批人材。学生冯广曾任团广东省委委员,第5届团中央候补委员。李海筹后任团广东省委书记、中共广东省委青年部长。黄宝南、张苏、周秀珠等担任省港劳动童子团联合委员会执行委员。学生尤迪邦、吴耀华被广东区党委派到苏联驻广州领事馆工作,1927年广州起义时,与苏联副领事一起被敌人杀害。罗大妹、邓金娣在“四·一五”政变后仍留在广州坚持地下斗争.她们勇敢地到大街上散发革命传单。不幸被捕牺牲。许多平教学生后来都参加了共产党,为革命作出贡献。
第二,许多学生出身的党团员和新学生社员积极投身平民教育运动,深人到工农群众中去,锻炼了工作能力和积累了开展群众运动的经验,成长为更加坚定成熟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担负起更加艰巨的革命使命。
省立第一中学学生李耀先参加平教运动后,工作非常认真,担任了教场主任,并光荣加人了中国共产党。后来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委任为劳动学校第一期教务主任,在对罢工工人的宣传教育运动中作出很大贡献。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学生蓝裕业在平校招生时负责宣传工作,并编撰了很多平校课本,表现得很出色。后被省港罢工委员会聘为《工人之路》的总编辑。在他和同志们的努力下,《工人之路》成为一份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刊物。平教实施部部长陈志文在主持平教工作的同时,被党派到广三铁路任党支部书记,他努力发动工人群众支援北伐战争,反击黄色工会的进攻,并开办了工人夜校,使广三铁路的工会组织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堡垒。最早一批参加平教工作的新学生社社员何怡之、黎仲英分别任劳工妇女学校校长、第五工人宣传学校校长。在省港劳动童子团成立时,龙业芝、邓荣、陈南、周静丘、李沛群等平校骨干担任了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许多平校教师还被聘为该团的教练。正如陈志文后来回忆的:“他们在革命实践中踏出一条‘知识青年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成为我们青年运动的方向。”②
① 《广东区党、团研究史料》,第130 页。
② 《广东区党、团研究史料》,第130 页。
① 《本部平民教育委员会消息》,《革命青年》第2期,1926 年8月16日出版。
② 陈志文:《建团初期广东青年运动的一些回顾》,载《广东青运史资料》第1期,1982年2月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