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提到黄埔军校,会让我们的思绪回到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风云中,而现在要停留并关注的不是黄埔军校,而是一所诞生于黄埔军校之前、与之类似、与近代中国前进历程同样血肉相关的军校。我们叫它保定军校。在黄埔军校降生的前夜,它却悲壮地谢幕了。尽管其存在短暂,未免让人遗憾,但却有重大的意义。它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学制最正规的一所军官学校,是中华民族近现代军事教育的开端和里程碑。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参谋长杨成武上将为此评说,“保定军校上承天津北洋(武备学堂),下开广州黄埔(军校),是一所值得纪念的学校”。这是一所百年前开设于河北保定,并培养了4000余名将领的军官摇篮,却长期隐没于历史之壑而不为更多的人所熟知。现代中国军事人物研究学者陈予欢先生的心血之作《保定军校将帅录》,带我们走近了那段不寻常的历史,在文字和图片中探寻它的踪迹。
《保定军校将帅录》是作者根据现存的历史资料和档案,经过长期的积累、整理、研究而形成的,收录了保定军校在不同历史时期任少将以上的军职(军衔)或在各个领域中有影响的4317名人传记资料,并配有近2000幅人物历史照片,全书264万字,洋洋1100多页,蔚为大观。是作者继《黄埔军校将帅录》(1998年9月广州出版社出版)之后,又一部大型军事人物传记力作。
《保定军校将帅录》作为传记资料工具书,该书收集全面而又重点突出。保定军校从它的前身——1903年建立的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经历了几个历史阶段的变迁,到1912年才改名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3年8月结束。作者不但收录了1903年到1923年期间保定军校的学员和教官,还兼收了1923年底至1924年期间设立的保定讲武堂部分确认的学员和教官。先后各个历史阶段保定军校的毕业学生和教官有10160人,著者按姓名笔画顺序逐一列出他们的姓名、别字、别号、籍贯、期科或任期等(见该书附录二)。对这其中获得少将以上军衔的将军以及有建树的知名人物4317人,通过著者多方史料的搜集和整合,形成了各篇独立的人物传记,改变了过去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只能在军队列表或是同学录中显露姓名踪迹的状况。著者力求语言严谨,内容翔实,以多种版本的《同学录》和学籍档案为主要依据,坚持做到逐一核对,多方印证,避免讹传。“凡是涉及时间、地点、事件存有疑义的,一说为主或两说并存,力求清楚明白,避免歧义”。此外,该书词条设计合理,体例清楚、规范。以姓氏笔画为顺序,非常便于查阅。可以说是“近年来不多见的个人独著大型人物资料工具书”(见胡绳先生《序》)。
《保定军校将帅录》不仅仅是一本翔实可靠的工具书,还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保定军校历时虽短,其军事教育规模与历史作用影响,在中国近现代军事史上是空前未有的,它改变了旧中国原有的军事教育模式,吸收了近代西方各国先进的建军经验和军事知识教育经验,是中国军制发生重大改变的开始。保定军校在其存在的20年里,培养了上万名的军事人才,知名的将领就有4000多名,如果说黄埔系将领曾是国民党政权的军事支柱,而保定军校出身的军事将领则是这一统治集团的核心。大家耳熟能详的军事家叶挺,爱国将领邓演达、陈铭枢、蒋光鼐、唐生智等,还有国民党上层如:蒋介石、陈诚、顾祝同、白崇禧、张治中、钱大钧、薛岳、张群、余汉谋、周至柔等等,都毕业于该校。他们对中华民族发展的进程与国家军政事务起到过重要影响和历史作用。特别是《保定军校将帅录》反映了大量关于保定军校师生抗日战争时期的资料,对于抗日战争史研究有重要价值,对于纪念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也有现实意义。
著者对史料长期坚持不懈的搜集整理,使该书具有充实的史料基础。书中反映的50%以上的人物传记和背景资料属于首次披露于出版物。“人物是历史的链条”。此书对军事史、党史、地方志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目前关于保定军校人物最完备的一本著作。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在序中对此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保定军校将帅录》是对民国人物进行更为广泛和深层的研究与整理。这项工作做起来比较繁杂琐碎,但如能收集整理研究并形成系统的专题资料后,我觉得是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广东著名历史学家曾庆榴教授称:“本书的价值还在于搜集、整理了保定军校大量有关人物的历史资料,将许多被历史尘封的历史人物活动如实展现出来,做了前人、今人未做的工作,具有开创的意义。是一部具有原创性的、学术水平较高的、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工具书。也是作者本人长期研究的成果”。
《保定军校将帅录》是具有全国范围影响和意义的著名军校将帅传记,但同时对广东地方文化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保定军校的广东籍学员约有400多人,其他各省来粤的学员约有2500人,这些保定军校生对广东的地方军政事务长期起到主导作用,成为广东军政事务的核心力量,对广东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当前,中共广东省委、广州市委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和文化强市的战略决策,其中发掘本土文化资源,介绍近现代以来广东历史人文名宿,阐述岭南人文文化的当代价值也是极为重要的工作,著者以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校为载体和形式,将这部分广东人物传记资料及历史背景情况,加以整理汇集成系统的人物传记工具书,为广东地方历史人文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必不可少的珍贵资料,同时也拓宽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如作者在该书后所示的“作品系列”,《保定军校将帅录》是“现代中国著名军校将帅传记书系”的第二部书,由此可见,作者是在这一选题上早已做出了史料收集与整理研究的长期准备。
民国以来史学的开山大师——陈垣老先生曾经在他的《中西回史日历》自序中提到编撰工具书的工作,云“兹事甚细,智者不为。然不为终不能得其用。”(陈垣《中西回史日历》自序,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丛书,1926年10月印行)。因而,陈予欢先生这种“一人劳而万人逸,一时劳而多时逸”的助世治学精神,令人感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