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党史>党史研究
春满南越台 五羊古城换新颜(下)——1949年至2000年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概述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20-04-29
  • 浏览数:

  --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之初,广州综合实力在全国十大城市处于中下水平。改革开放以来综合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从1992年起在"中国城市综合实力60强"中, 广州一直居上海、北京之后,名列第三。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75.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建国前的1949年增长238.5倍,年均增长11.3%。。广州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121元、1978年的907元,增加到2000年的3.43万元(现价计), 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为4142美元,仅次于上海,居十大城市第二位。2001年,广州GDP占全国、全省的比重分别为2.8%先和25.4%。 

  --中心城市功能明显增强。广州是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目前,广州已由建国之初城市功能比较单一的典型商业城市, 逐步发展成为华南地区现代工业的重要基地,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生产体系。全国39个工业大类,广州拥有36个。近年来,全面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三年脱困两大目标, 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和重组,走出一条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之路。200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3100.62亿元,增加值890.04亿元。在十大城市名列第二,仅次于上海。按可比价格计算,增加值比1949 年增长665倍,年均增长率为13.6%。 

  广州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商贸中心,中国商品的重要集散地。200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1.13亿元,比1949年增长632.1倍;比1978年增长62.6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3.%和20.8%。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步伐加快,2000年全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近3000个,外资金融机构在广州设立的分行和办事处达30多家。广州地区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5545.19亿元,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为3895.49亿元,在1950年后的50年间年均增长分别为19.7%和29.7%。

  广州已成为中国重要的交通中心枢纽,200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2455万吨,比1952年增长39.1倍,年均增长率为87。。广州民航已开辟国内外航线148条,可通达76个国内大中城市、19 个国外城市和地区。2000年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279万人次,成为中国第三大航空港。

  广州邮电业务收入1950年仅为782万元,1978年发展到2357万元。改革开放后获得飞跃式发展,2000年达138.48亿元, 比1978年猛增587倍,年均增长33.6%。。市区每百人拥有电话, 1978年仅有1.3部,2000年发展到117部。广州巳初步形成了I言息网络体系、信息资源开发应用体系、信息服务巿场体系、信息设备生产体系,增强了广州信息中心的辐射力。

  广州的文化中心地位进一步增强。2000年,拥有高等学校31 所,比1950年增加19所;中等专业技术学校229所,比1950年增加193所;医院由38家增加到252家,公共图书馆由2间增加到15间。开设了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覆盖人口率都达到99%以上。从1978年至2000年,广州每千人在校大学生从4.5 人增加到26.4人,每千人在校中等学校学生从84人增加到91 人,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数从48册增加到93册,分别居十大城市的第五位、第二位、第三位。

  广州的科学技术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2000年全市各类研究机构有196个,科研人员1.41万人,高技术产品工业总产值达到487.32亿元。1981 ~ 1985年,科技进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7.5%,2000年增至48.1%。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贡献率, 1978 ― 1983年为30% , 1998年上升到48%,广州连续3次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

  --全方位、多层次的外向型经济格局基本形成。对外开放领域覆盖各个产业,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外资结构得到优化,对外经济、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1979年至2000年累计,广州实际利用外资为234.95亿美元。2000年与1979年比较,外资增长315.6倍,年均增长31.5%。利用外资比率〔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由2%。提高到27.9%。到广州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增至45个, 外资企业达8085家;全球500家大型跨国公司中,已有98家来穗投资〈2000年末止〉。香港回归后,穗港经济技术合作有新的发展。境外企业不断扩大,已发展到172家,境外总资产达到34亿美元0997年末统计)。 

  商品出口稳步增加。2000年,全市出口总值84.66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62.1倍,年均增长20.7%,大大超过前29年年均增长8%的速度。按海关统计,2000年广州经营单位在全国海关进出口总值为233.51亿美元,比1989年增长5.6倍,年均增长18.7%,其中进口年均增长18.6%,出口年均增长18.8%。广州出口总值占全国出口总值的比重从3.4%。提升至4.7%。出口商品遍及亚、欧、北美、南美、非洲、大洋洲等208个国家和地区。

  国家级科技开发区、各类经济功能区快速协调发展。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广州保税区生机勃勃,成为广州招商引资的重要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点。1998年广州高技术产品出口销售收人中,仅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占全市的53%。

  广州的对外开放形象进一步确立。2000年,主要宾馆接待来穗过夜的国际旅游者209.42万人次,比1979年增长50.4% 游外汇收人2000年达15.06亿美元。广州也是国内居民的旅游胜地,2000年主要宾馆接待来穗旅游的国内客人有1009.28万人次。1999年,广州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经济结构逐步调整优化。建国后,广州的经济结构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1949年,第一、二、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4:33:39.6,基本是"三分天下"。1978年,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为11.7:58.6:29.7,第二产业突飞猛进,第三产业比重降幅较大。改革开放以后,按照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至2000年,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为3.96:43.69 : 52.35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59%。 

  在改革和调整所有制结构方面,广州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所有制格局,国有和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仍占主要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2000 年,在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中,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为49.56%。,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升至50.44%。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为51.89%。,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升至48.11%。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建国前,广州的公用设施简陋,基础薄弱。"道路不平,电灯不明,自来水不清"。建国后虽然有所进步, 但由于投资少,欠帐多,在住房、供水、供电、交通、环保等方面均存在不少问题。改革开放后,广州城市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营造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20多年间,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为471.97亿元〖未包括住宅和电力投资)。近年来,通过实施"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规划,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978年的89平方公里扩大到2000年的297.5平方公里。高楼大厦到处林立。2000年城市道路面积为2805万平方米,比1949年增加14.2倍。相继建成了环市高速公路、内环路、跨江大桥和隧道、地铁一号线等一批路桥,正在逐步形成一个现代化的立体交通体系。新机场、大学城、南沙大开发工程等一批跨世纪的重点工程正按计划积极推进。 

  城市公用事业也有很大发展。2000年底,全市公交汽车电车有5645辆,比1949年增加25.8倍。2000年市区自来水日供水能力355万吨,比1949年增加24.4倍;供电量209.65亿千瓦时,比1949年增加169.4倍;煤气供应从无到有,2000年人工煤气销售量达11003万立方米,液化气销售量达18.55万吨,气化率(用户比例)达到93.55%。

  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大为改善,人均居住面积从1949年的4.5 平方米提高到2000年13.13平方米。城市环境发生可喜变化。2000年,全市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8797公顷,绿化覆盖率31.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87平方米。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成效。广州的"青山、碧水、蓝天"计划正在逐步实现。近年先后获得"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

  --人民生活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达到13967元,比1952年增加68.7倍,年均增长率为9.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率为3.2%。2000年农村' 居民人均纯收人为6086元,比1978年增加23.4倍,年均增长率为15.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3%。 2000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239.86亿元,比1957年增长2300.5倍,年均增长率为19.7%。广州人民生活已超过小康水平,迈向富裕道路。反映人口身体素质的综合指标一平均期望寿命不断提高。在市区范围内,1947年为48.3岁,2000年为74.69岁。 

  广州人的综合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思想品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取得明显效果。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双拥共建"工作深人开展,"稻穗鲜花献人民"的广州巿风和"团结、友爱、求实、进取"的广州人精神日益深人人心,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先后荣膺"广东省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广州解放5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2000年,广州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五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四番,"九五"期间年均增长分别为13.1%和11.4%。目前,广州市正按照省委的要求,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大"精神和中共广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部署,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核心,全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精心打造经济中心、文化名城、山水之都,进一步把广州建成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

上一篇: 广州土地改革运动综述 下一篇: 春满南越台 五羊古城换新颜--1949至2000年广州市经济社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