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80年前的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又一次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英勇斗争,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作为领导起义的工农红军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广州起义的组织、发动和指挥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精明机智,为广州起义创造有利时机
南昌起义爆发后,张发奎、黄琪翔率领国民党武汉政府第2方面军第4军南下广东,发动"倒李(济深)政变",赶跑桂系部队,控制了广州,尔后又调主力西向梧州,广州成了防务空虚的城市。这就客观上为广州起义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时机。促成张发奎做出这些决策的,就是时任第4军参谋长的叶剑英。
南昌暴动后,张发奎原准备遵照汪精卫的命令,火速追击叶(挺)、贺(龙)部队,加以歼灭。在第2方面军高级军官会议上,叶剑英以第4军参谋长的身份,提出不追赶叶、贺,直接回师广东的建议。他婉言劝说张发奎尽早打回广东去,实现总理遗训,以图重新北伐,这也是张发奎早有的计划。只因李济深坐镇广东,反对张发奎回广东,叶剑英英还从容不迫地分析了战局,叶挺、贺龙已撤离南昌,正在南下广东,广东的李济深必不相容并派兵出击,广州城也就因派兵出击而造成空虚,这正是我们南下广东的最好时机。叶剑英还分析了跟着叶挺、贺龙部队追击,将造成两败俱伤,会大伤部队的实力。叶剑英的一番宏论,正合张发奎做"广东王"的愿望,他改变了追击叶、贺部队的计划,派部队佯装追赶一段后,即命黄琪翔代理总指挥,直接把部队拉到了广东,张发奎自己到香港去了。国民党出版的《国民革命军战史初稿》中记载:"叶、贺等遂东去抚州,张发奎率师追之。嗣忽分途,叶贺等由闽粤边境趋潮汕,张发奎部则改由南雄入粤。" 叶剑英使南昌起义的部队减少了追击的压力,将第4军拉回广东,为广州起义创造了条件。
第4军到达万安时,他参加了教导团中共党组织负责人唐维和王侃予召开的秘密会议。会上有人提议,教导团应在万安举行暴动。他向大家分析了大革命失败后的形势,认为目前南昌起义军已经南下,又联系不上,在这里暴动会孤立无援.没有胜利的把握。而广州是北伐的策源地,我们党刚刚领导过省港大罢工,素有革命传统,群众基础既坚实又雄厚,况且广州是全国著名大城市、南方大港口、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老巢,在那里暴动成功,就似在敌人的心脏里插一把钢刀,给南京的蒋介石以沉重的打击,造成较大的政治影响。又可以同南昌起义南下的部队携起手来,内外策应,成功是很有希望的,叶剑英坚定地说:"跟在敌人屁股后面搞,意义不大,革命者就要到敌人心脏里去暴动" 最后党委采纳了叶剑英的意见.放弃了在万安暴动的想法。叶剑英提出在广州暴动的主张,与当时中央和广东省委的设想是基本一致的,也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于是教导团继续南下。张发奎按照叶剑英的"妙计"挥师直下广东,加深了粤系和桂系军阀之间的矛盾,为共产党人发动广州起义提供了契机。
1927年9月,叶剑英到达广州,秘密会见中共广东省委军委负贵人黄锦辉,并汇报了有关第4军及教导团的情况。黄锦辉向他传达了中共中央及广东省委准备发动广州起义的指示,要求他提高警惕,伪装灰色,做好武装暴动的准备工作。
南昌起义军在潮汕失利后,桂系军阀班师回穗。广州的局势错综复杂,各派势力勾心斗角,矛盾重重。黄绍竑任代理第8路军总指挥,李济深则主持成立了临时军事委员会,自任军委会主席,企图改编第4军,归他统一指挥。取消了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的番号,以此来指挥由张发奎控制的第四军。张发奎表面上答应顺从,并声称要出洋,暗地里却召集军官签名倒李。被桂系排斥下野的蒋介石也施展两面手法,支持张发奎的倒李行动,以坐收渔人之利。张发奎和汪精卫密谋邀请李济深去上海与蒋介石共商大计,骗李离开广东,叶剑英发现粤桂军阀之间矛盾之后,向张发奎献计说,兵贵神速,李济深离开香港后,张发奎采纳了叶剑英的建议,张以护党"为名"发动了倒李的武装政变。17日凌晨,叶剑英向教导团下达了战斗命令,一举攻克了黄绍竑的第八路军总指挥部,迫使桂系部队退出广州。"倒李政变",使反动派之间的斗争更为激烈,也为广州起义减少了敌对力量。
"倒李政变"后,黄绍竑调兵遣将集结梧州,准备打回广州。这时,蒋介石又玩弄两面派手法,准备同桂系军阀妥协以搞垮张发奎。他指使陈铭枢部从汕头向东江进军,觊觎广州。张发奎看到形势危急,召集部将商讨对策。叶剑英见机会难得,提出"并敌一向,千里杀蒋"的主张,叶剑英向张献计说:东路陈铭枢、李济探实力较强,比较难打;西路的黄绍竑是些残兵败将,比较容易对付,建议集中兵力先打西路弱敌,对东路采取牵制办法,张发奎采纳叶剑英提出的作战方案,任命黄琪翔为前敌总指挥,第4军主力开赴西江,其余作战部队也全部部署在广州外围。黄琪翔接令后,叫叶剑英留在广州掌管军务,自己率队出征。这样,广州只有李福林的第5军部分部队驻在珠江南岸,广州市内仅有教导团和新编成的警卫团,以及一些零星部队,防务极其空虚。叶剑英"调虎高山"的目的已经达到,形成发动广州起义的极好时机。中共广东省委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加紧起义的准备工作,并于11月26日召开中共广东省委常委会,决定立即举行暴动,夺取广州政权。28日,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员会号召暴动宣言》,接着,省委又建立了领导起义的"革命军事委员会",由张太雷任书记。革命军事委员会于12月7日秘密开了工农兵代表大会,选出执行委员,并决定12月13日举行起义。
二、殚精竭虑,为广州起义准备主要武装力量
广州起义的主力部队是国民党武汉政府第2方面军第4军的军官教导团和新编警卫团。为保护和扩大这两支革命武装,叶剑英苦心经营、精心培育,作了大量的工作,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强力量。
军官教导团的前身,是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成员是随北伐军到武汉的黄埔军校部分师生及新招收的学员,骨干都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青年。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担任第4军参谋长的叶剑英洞察到张发奎与唐生智、何键之间为争夺武汉政权和两湖地盘而产生的矛盾,同时得悉唐、何企图借洪山野外演习计划将被汪精卫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又被称为"赤子赤孙"的武汉军校革命师生"一网打尽"的阴谋,立即向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告诉此事,劝张发奎设法解围。张发奎为了扩充实力,以便于争夺地盘,张发奎采纳了叶剑英接收武汉分校师生的建议,将武汉分校的师生改编为第二方面军的教导团,在危机时刻叶剑英挽救了广州起义的主力部队。7月下旬,改编后的教导团开往九江,参加"东征讨蒋"。
南昌起义枪声打响后,张发奎对这支"赤子赤孙"的革命军十分恐惧,突然命令全体缴械,进行"清党"。在教导团面临夭折之际,叶剑英心急如焚,临危不惧,同敌人进行有理有节的斗争,使教导团化险为夷,并在斗争中锻炼成长。如教导团在九江被缴枪后,有一部分学员情绪低落,思想动荡不安。叶剑英为此作了许多工作,语重心长地指出:"同学们都是有志革命青年,此次从武汉出发,经历了不少艰难险阻,但也吸取了不少经验教训。须知革命任重道远,有时顺利,有时难免受点挫折,不可能一帆风顺。大家重任在肩,要努力学习,加紧训练,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前途是光明的,胜利终归属于革命的人们。" 经过叶剑英同志的一番思想工作,稳定了人心。为了使这支武装不致被消灭,进行了艰苦而又巧妙的斗争,保住了这支队伍。他向第2方面军参谋长兼教导团团长谢膺白"毛遂自荐",表示愿意当这个团的团长,把它管好。张发奎批准了叶剑英的意见,于是这支队伍改名为第4军军官教导团。叶剑英兼任团长后,立即召回了已经出走的一部分学员,并同教员和学员谈心,阐明教导团能保存和扩展的道理,鼓励大家继续前进,从而一扫低落情绪,稳定了军心。经过叶剑英的严正交涉,向张发奎要回了被缴的武器,重新组织起2000多人的部队,开往南昌。
教导团进驻南昌后,叶剑英组织全团师生奋力抗争,粉碎了江西军阀朱培德要求张发奎解散教导团的阴谋。张发奎回师广东之时,叶剑英也率教导团随军南下,在赣州、韶关又两次被缴械。叶剑英出面交涉,义正辞严地指出:"教导团是可靠的,决没有举行暴动之事,演成这次事件,是误信坏分子的诬告。须知坏分子是有预谋的,处心积虑企图搞垮教导团,如果轻信谣言,任意收缴教导团枪支,不就恰恰中了坏分子的好计。" 经叶剑英的交涉斗争,黄琪翔被迫将枪支发还教导团。叶剑英巧以周旋、精心保护,教导团终于闯过难关,于1927年10月中旬进驻广州北校四标营。
叶剑英到广州后,即通过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黄锦辉与省委秘密取得联系。同时,为了避免张发奎的疑忌,他有意识地不兼任教导团团长,建议由杨树松代理团长。任命中共秘密党员李云鹏任第1营营长。他以"老团长"的身份与教导团保持着联系,叮嘱大家认清复杂的斗争形势,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要善于利用敌人的矛盾,孤立敌人,削弱敌人,保存自己,壮大自己,准备夺取更大的胜利。还授意成立"士兵训练委员会",组织各连进行巷战、夜战训练,提高在城市作战的能力。不久,张发奎为了有效控制教导团,便把杨树松调到黄埔军校,另派其心腹朱勉芳到教导团担任参谋长并代理团长。然而该团的各级骨干多为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他们是坚决拥戴"老团长"叶剑英的。
在粤桂军阀混战时刻,汪精卫、张发奎倍觉教导团是隐患,便诱使教导团去参加与桂系的争夺战。教导团遵照叶剑英同志的指示,将计就计,于11月17日,一举攻克桂系军阀黄绍竑在广州的司令部,夺取了兵工厂,捣毁了国民党广州政治分会清党委员会等据点,赶跑了桂系军阀。这一斗争,教导团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受到锻炼,进一步武装了自己,也秘密地武装了工人纠察队,大大提高了战斗力。
广州起义前两天,张发奎怀疑教导团要暴动。在朱晖日准备对教导团大开杀戒的时候,叶剑英又挺身而出极力担保,把教导团保存下来。他特地来到教导团,语重心长地告诉师生们;有人诬告教导团要暴动,还有人准备再缴你们的枪。我巳向张总指挥当面辟谣,同学们尽管可以放心操练,不要听信谣言。师生们从"老团长"的"训示"中,理解了其中奥妙的含意,深受鼓舞。叶剑英又秘密通知教导团的共产党组织,要提高警惕,严防敌人的袭击。
广州起义的另一支主力部队第4军警卫团,是"倒李政变"后新编成的。这个团原有两个营:第1营是由第4军军部特务营编成的,第2营是由李济深的特务营改编的。黄锦辉在向叶剑英传达准备发动广州起义的指示时,曾特别交代,除掌握好教导团外,还要想法扩编警卫团,把它拉过来。第4军控制广州后,张发奎就为兵力不足而苦恼。叶剑英揣摩张发奎急需扩充实力的心理,及时提出扩编警卫团的建议,得到张发奎的赞许。于是,叶剑英推荐中共秘密党员粱秉枢担任团长,又把蔡申熙、陶铸、陈选甫、林天尧等一批共产党员安排到警卫团担任各级领导职务,对这个团进行改造。另外,吸收曾参加过省港大罢工纠察队的300多名工人,编成第3营,任命曾参加过南昌起义的中共秘密党员施恕之担任营长,又从教导团抽调一批进步学员担任各级职务。所有这些,都极大地壮大了警卫团的革命力量,使其基本成为我党掌握的革命队伍。
正是由于叶剑英的苦心经营、精心培育,使教导团和警卫团成为共产党掌握的武装,在广州起义中起到主力部队的作用。
三、英勇指挥,为建立和保卫广州苏维埃政权立下不朽功勋
12月11日,由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杨殷、周文雍,聂荣臻,黄平等同志直接领导的广州起义爆发了。当天凌晨2时80分,张太雷,叶挺,恽代英以及工人赤卫队的代表来到教导团驻地,处决了代理团长朱勉芳等反动分子之后,举行了起义的誓师大会。8时80分,教导团发射了3颗信号弹,宣告广州起义开始。
这次起义的武装力量是教导团,警卫团、工人赤卫队和市郊的农军,约有6千余人。而教导团是这次起义的主力。聂荣臻回忆说:"整个教导团的起义行动是由叶剑英同志指挥领导的。""整个起义过程中,表现最好的是教导团,他们在党员同志带动下,作战勇敢,组织严密,成为起义中的突击力量。许多重要据点,都是以教导团为主,在工人赤卫队等配合下攻占的。" 如教导团一营的主要任务是攻打伪公安局。该营一连的程子华同志回忆说:"当我们冲近该局时,工人赤卫队已经把它包围了。反动军队在铁甲车的掩护下,向工人赤卫队猖狂反扑。教导团以强大的火力压住敌人,炸毁敌人的铁甲车,砸开铁门,冲进大院。守敌在大楼上负隅顽抗,我们迅速地消灭守在楼梯口的敌人,便冲上大楼。敌人见我们冲了上楼,一个个都战战兢兢,举手投降了。" 黎明前,教导团及工人赤卫队便完全占领了公安局。
警卫团也遵照叶剑英的意旨,与教导团同时举事。起义一开始,就将该团参谋长唐继元及张发奎的坐探十连连长黄霖枪毙。接着,以三营为主力进攻长堤肇庆会馆第四军军部,仰忠街军械库等,二营在东较场原地警戒,并在东堤-带设防,严防河南李福林部渡河增援市内顽军,第一营负责警戒观音山一带,严防北面敌人反扑。
起义军按原定的作战部署,迅速进攻广州市内敌人的各个据点,激战2小时,除敌第四军军部、军械库未攻下和河南外,绝大部分的敌人据点已为起义军占领,整个珠江北岸,基本上已被起义军控制,广大群众兴高采烈,欢呼起义的胜利。
当天凌晨6时,广州苏维埃政府和工农红军总指挥部在广州公安局成立。由叶挺任工农红军总指挥,叶剑英任工农红军副总指挥。他们在公安局内的北楼二楼办公,指挥战斗。黎明时分,刚被任命的教导团团长李云鹏来到总指挥部,向总部汇报刚从沙河收缴敌人步兵团和炮兵团武器经过。当时市区尚有敌人第四军军部,黄沙车站以及中央银行等几个据点尚未攻下,叶剑英即命令李云鹏迅速组织力量,到观音山侦察炮兵阵地,准备派炮兵向尚在敌人盘踞之下的黄沙车站发炮射击。他还嘱咐李云鹏发炮时注意炮弹不要打到沙面地区,以免惹起帝国主义的干涉。李接到命令后,立即带了几位炮兵连排长到观音山侦察阵地。为保卫已取得的胜利和扩大战果,消灭第四军军部等据点的敌人,叶剑英同志一会儿在维新路指挥教导团士兵布防,一会儿又亲自指挥炮兵向敌人射击。当攻占了观音山(现越秀山)的警卫团第二连叛变后,"叶剑英命令教导团炮兵连连长田时彦到指挥部,当面交代两项任务:一、迅速率部队前往观音山解决叛变的警卫团第二连,二,解决叛军后,即在山上架炮,炮击第四军军部。田时彦率炮连解决二连后,架好炮,对准长堤方向,朝着第四军驻地连发数弹。" 停泊在珠江的帝国主义军舰,即向天字码头一带的起义军猛烈轰击,叶挺、叶剑英立即下令教导团的炮兵还击,敌舰见势不妙,急速向白鹅潭的方向逃遁。然而,优势的敌军已向市内步步进逼。"叶剑英冒着枪林弹雨,在长堤一带巡视布防,指挥战斗。他还利用战斗空隙同军医柯麟等同志一起去探视伤员,特意察看俘虏,当面亮相讲话。"
观音山是广州的制高点,是敌我争夺的战略要地。12日午后,敌人多次反扑,并占领了一些小山头,严重威胁苏维埃政权,叶剑英即派工农红军指挥部副官陈赓率队参战,加之徐向前等率工人赤卫队前往增援,经过英勇奋战,终于击退了敌军,重新夺回阵地,正如陈赓报告所说:"十三日(应为十二日,引者)午十二时,李福林军约一团由观音山来攻我军,赓奉叶剑英命率队前往观音山与敌军抗战,赓亲督队与敌奋战,约数小时将敌纷纷击溃,并缴得军械甚多。" 为了保住阵地,叶剑英又命教导团第七连连长邱维达"带领全连跑步前往观音山支援陈赓营的战斗,要坚决守住观音山。" 经过浴血战斗,又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保住了观音山。
广州起义震惊了国内外的反动派。他们互相勾结向起义军反扑。12日下午,敌张发奎在英、美、日、法等帝国主义的军舰掩护下,由河南渡江向大沙头和长堤反攻。从江门来的敌薜岳部,从韶关来的敌许志锐部,从石龙来的敌李汉魂部向观音山及东路防线进犯。帝国主义的陆战队也在长堤登陆。我军虽经浴血奋战,终因敌强我弱,伤亡严重,许多阵地沦入敌手。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总指挥部命令起义军于12日晚10时后撤出广州,分批到黄花岗集中转移。"教导团是一支经过良好训练的部队,也比较集中,行动迅速,得到命令后,马上集合撤退,保持了完整建制的一千二百余人退到花县。" "十二月十六日,教导团在花县进行整编,和其他跟上来的零星人员组成一个师,以后,又转到了海陆丰。" 有一部分起义军在广州突围后,到了广西左右江,参加了张云逸,邓小平领导的革命武装。
12日黄昏,战情十分紧急。"为了取得友军的支援,叶剑英几费转折,找到司机罗炳等同志开汽车去接东江彭湃的部队,罗炳中途病倒,没有达到目的。" 当晚战斗更为剧烈,起义军总指挥部已没法坚守,被迫撤出广州。叶剑英同志从前线回总指挥部时,已是空无一人。在此危急关头,他在群众的掩护下,在沙面隐蔽下来。几天后,他化装成工人,在工友李运全的帮助下,从沙面坐艇转船前往香港,参加中共广东省委会议,总结这次起义的经验教训。
"夜半枪声连角起,
广州工农兵起义.
红旗飘上越王台,
君是当年好战士."
叶剑英在广州起义30周年之际,为起义战士们写的这首诗,也正是他自己英勇参加并领导这次伟大起义的真实写照。
这次被称为"广州巴黎公社'的工农兵大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广州起义与秋收起义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和创造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广州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的一次震撼中外的武装起义,是对国民党反动派又一次有力反击,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人民的顽强斗志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叶剑英是广州起义的参与者和领导者,也是在广州起义中起决定作用的教导团、警卫团的组建者和掌握者,在广州起义中,叶剑英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业绩将永垂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