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党史>党史大事记
1979年
  • 来源: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20-05-09
  • 浏览数:

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实现工作重点转移 

2月12日至22日,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会议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四届二次常委扩大会议精神,联系广州实际,研究和部署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会议提出: 今后在工业建设方面,应当贯彻为农业、为进出口、为城乡人民服务的方针, 大力发展轻工业、支农工业和电子工业,突出抓好电力和建材工业;在农业建设方面,六县两郊的农业生产要贯彻为城市服务的方针,逐歩建设成城巿副食品生产基地;在群众生活方面,要把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作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来解决,力争在3年内,使人民的衣食住行以及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条件有明显的改善;在发展旅游事业方面,要充分利用啲邻港澳, 又是对外贸易和外宾往来的重要口岸这一优势,成立旅游公司,搞好“风景出口”,为国家增加外汇收人,积累资金,加速我市现代化建设。

 

中共广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重建 

2月中旬,中共广州市委纪律检查委员会筹备小组成立,简称巿委纪委(筹),由时仟省委第二书记、准备到广州任巿委第一书记的杨尚昆任组长, 李金锡、马文云、宋维静、符桕坚任副组长。市委纪委(筹)建立后,一面筹建纪检机构,一面开展有关工作,包括:配合组织、宣传部门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对党纪党风问题进行调査处理;复查处理历史案件的遗留问题。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首先抓了反“地方主义”案件的复査工作。当时全市有此类案件103宗,12月底复查纠正了93宗,其余10宗已审査完毕,待上级审批。

1979年5月,市委纪委(筹)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要求全市尽快建立各级纪检机构,其中区、县建立纪委,局和区、县属下单位建立纪检组。至1981年4月,全市区、县、局等纪检机构大部分已建立起来。

1981年9月中旬,广州市第四次党代会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广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山市委常务书记许士杰兼任书记,李金锡、胡毅仟副书记。至此广州巿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正式重建。9月26日,巿纪检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出近期要重点检查党的政治纪律和狠抓经济领域的不正之风, 并进一步做好历史案件遗留问题的处理工作。全市的纪检工作从此逐步走上正常发展的道路。

 

中共广州市第三届委员会领导班子调整 

3月24日,省委决定,中共广东省委第二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杨尚昆兼任广州市委第一书记、市革委会主任。免去焦林义市委第一书记、市革委会主任职务;范华任巿委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林西任巿委书记;欧初任市委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肖鸣任市委副书记、巿革委会副主任;免去周鼎的巿委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职务。4月,任命欧初为巿委秘书长,吴田夫为副秘书长。 7月任命厉男为市委常委。8月,任命陈军、韩韬为市委常委。

 

市委、市政府决定率先放开鱼价 

3月,广州巿率先放开塘鱼和冰鲜鱼巿场,允许计划外水产品议价成交。此后鱼价上升,群众反应较大。1980年恢复凭票供应,导致巿场萎缩。1982 年,广州市委、市政府针对巿场上鱼价偏低、农民不愿养鱼的情况,经过周密调查研究,决定改革价格政策,率先放开鱼价。市委、巿政府总结了过去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经验,顶住价格放开初期货少价高的压力,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的方针。在价格杠杆的刺激下,农民大养其鱼,产迅速提高,鱼价逐步回落,从而为全面放开农副产品价格创造了良好的开端。1981年至1983年,广州还相继放开了禽、蛋、果价格。

 

广州率先引进外资开发房地产 

3月,中共东山区委为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解决居民住房难的问题,决定引进外资开发房地产。3月23日,区委从区内有关部门抽调几名局领导与港商幵始谈判。6月,”东山区引进外资住宅建设指挥部”成立,由中共东山区委书记蔡若明兼任总指挥,区委副书记马锦文兼任副总指挥。引进外资开发房地产工作也得到了主管城市建设的巿委书记、副市长林西的大力支持,经过多轮谈判,终于在1979年10月15日与香港宝江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引资建房的合同。合同规定,由港商投资,东山区提供土地,建成后三分之一归港商,三分之二由东山区安排拆迁户和对外销售。

由于是第一次引进外资开发房地产,所以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包括征地、规划、报批、办公证、保险、用水、用电、报装电话等等, 甚至有人指责这样做是“卖国”。但省市领导却给予了大力支持,“引进外资住宅建设指挥部”的全体成员同心同德,想方设法克服了种种闲难,终于在1981年4月完成第一批住宅交付港商,并引入香港屋村管理的经验,成立了“东湖新村管理处”,对东湖新村实现小区管理。至1982年底,6万平方米的房子全部建好。东山区方支配的住宅,除部分安排给拆迁户及一些临马路首层做配套用房外,其余部分作为商品房卖给有关企业、银行,收回资金再进行建房,这种做法后被喻为“借鸡生蛋”,并形成鸡生蛋、蛋孵鸡的良性循环。

1983年,广州在原“东山区引进外资住宅建设指挥部”的基础上成立经营房地产的东华实业公司,由谢乃强任总经理,何树林、李庆符任副总经理。市委任命蔡若明为公司董事长,东山区政府任命李庆符为副董事长。此后, 东华实业公司继续采用“借鸡生蛋”的办法,成片建设住宅小区。国家财政部长王丙乾曾亲临建设中的“五羊新城”视察,高度评价“借鸡生蛋”的东华模式”在解决住房困难和城巿建设中的作用。

1988年,广州市政府选定东华实业公司为组建股份有限公司的试点,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当年12月31日,巿长杨资元在广东大厦宣布:广州市第一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东华实业股份公司成立。这样,东湖新村使广州房地产业创下了4个全国第一:第一个引进外资兴建住宅,第一个出售以人民币交易的商品房,第一个实行住宅小区管理和第一个在房地产行业中实行股份制并公开发售股票。

 

市委贯彻落实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 

6月15日至25日,巾委召开三届二次常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央工作会议和省委四届三次常委扩大会议、三级干部会议的精神,讨论广州市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以及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问题。会议由省委第二书记、市委第一书记杨尚昆主持,杜祯祥、黄庄平分别就广州巿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和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等问题作了发言。会议提出要把广州市建设成为一个“以轻工业为主,原材料工业、支农工业协调发展,科学文化、对外贸易和旅游事业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会议认为,为了更有力地领导全市人民进行新的长征,首先要把市委和各级领导核心的作风整顿好。会后,为丫贯彻中央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广州把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作为整个工作的重点:在工业方面,实行优先发展轻纺工业的政策,发展一批”拳头”产品。在农业方面, 郊县农业按照“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和“为城市服务” 方针进行调整,以实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同时还调整了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向和重点,停建缓建了 118个基建项目,压缩了重工业中一般性加工工业投资,关停并转100多户市属工业企业,增加了对轻纺工业、能源、建筑材料、农业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公用事业、住宅建设方面的投资。通过这些措施,农业和工业,轻工业和重工业,能源、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的比例关系逐步协调起来。

同时,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广东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精神,在调整过程中,广州市积极开展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经济活动,在农业方面,推广和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在工交、财贸、基建等国有企业,进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并普遍推行了经济责任制。主要形式有:(一)扩大企业自主权。(二)试行“以税代利、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简称”利改税”)。(三)试行行业利润(亏损)包干(或分成)。(四)对部分政策性亏损的商品,如蔬菜、民用煤、牌价鱼、木柴等实行联产计量补贴。(五)对一批肉菜巿场、小型百货商店、小饮食店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此外,在财政体制和对外经济贸易体制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下放了一些权限,使基层单位在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设备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权。

在搞活经济的同时,巿委还加强经济管理,并进行了企业领导班子的整顿,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

 

颁授“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 

7月,为表彰鼓励为广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境外友好人士, 广州市人民政府决定颁发“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第一位获得此项殊荣的是美籍华人许志俭先生,他为广州巿发展现代化养鸡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1986年7月8日,市政府又为新加坡中央包装(星)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德熏、广州中国大酒店总经理卜格授予”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并发给其证书和证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和外国友好人士, 为广州的经济建设、社会公益事业以及广州与国外的友好关系等出钱出力,出谋献策,使广州的发展加快了速度。为此,市政府多次为有功人士颁发”荣誉市民”称号。1993年至1994年,巿政府先后公布及批转了《广州巿授予荣誉巿民称号办法》、《关于出入广州地区口岸的本巿荣誉市民给予贵宾礼遇的实施意见》两个文件,对授予“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的条件、程序和给予荣誉市民的礼遇作出明确规定。此后,“广州荣誉市民”称号的颁授活动更加规范化。1996年,又对作出重大贡献的“广州市荣誉市民”颁发杰出贡献奖,霍英东等16人获此殊荣。截至2000年,广州巿共为299人颁发了“广州市荣誉巿民”的称号。

 

广州工业企业进行扩权、利改税试点 

8月14日,广州市工业系统根据国务院《关于按照五个改革管理体制文件组织试点的通知》的精神,首先在广州缝纫机工业公司、广州第一棉纺厂、广州化工厂等企业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其主要内容是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扩大企业财权;改变按工资总额提取企业基金的办法,实行按企业实现利润核定留利比例、提取职工福利金、奖励金和生产发展基金,使企业的留利随实现利润浮动,允许企业对留成资金自行安排使用,改变过去“统收统支”、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状况,并使企业的经营效果与企业和职工的物质利益直接挂钩。上述试点企业共88家,占市属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总数的24%。在此同时,选择了广州绢麻厂等3家企业作为“独立核算、以税代利、自负盈亏”的试点,由国家分别核定“两税两费”(工商税、所得税、固定资产占用费、定额流动资金占用费),实行税后利润留给企业支配,亏损国家不予补贴的政策。从1980年7月至1983年6月止,一定3年不变。扩大企业自主权,目的是把激励机制引进企业内部,以调动职工和企业经营者的生产经营积极性。省计委、省经委和省财政厅提出从1980年起,对广州钢铁厂实行了“亏损定额补贴、递减包干、超亏不补、减亏留用”的财政包干政策,当年就脱掉了长期亏损的帽子,并略有盈利,1981年盈利380万元, 1982年达640万元,1983年增至1600万元,平均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发展, 走上了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道路。

1983年4月,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提出的《关于国营企业利改税的试行办法》。广州市于1983年8月1日起,对354家工业盈利企业实行了税利并存的第一步利改税,国家向企业征收所得税和调节税,这对于促进企业完善经营管理和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都起了积极作用。1984年10月,又幵始实行从利税并存过渡到完全的以税代利。

 8月29日至9月2日,广州市妇女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的议程是: 审议第四届市妇联执委会的工作报告,选举新一届领导班子。出席代表964 名,特邀代表37名。巿委、市革委会的负责人梁湘、薛焰、范华、欧初、钟叙本、汤国良、刘波、李振卿、钟非,广州警备区司令员韩韬出席了开幕式; 市委第一书记杨尚昆在会议期间到会看望了与会代表并表示祝贺。市妇联主任黄国志作了《全市妇女团结起来,为打好“四化”第一仗而奋斗》的报告,巿委书记欧初作了《为建设现代化的广州充分发挥妇女的“半边天”作用》的报告;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麦扬作了《贯彻“八字”方针,促进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报告;市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副组长余平作了有关计划生育问题的报告;省妇联副主任黄.蓝秋、市各人民团体、广州警备区负责人分别致贺词。大会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学习了中国妇女四大会议上对建国后妇女运动评价的论述,肯定了 17年来妇女运动和妇女工作的成就, 总结了妇女运动的基本经验。大会确定今后的任务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解放思想,同心同德,集中精力搞现代化建设;继续开展“三八”红旗手(集体)活动;努力做好后勤工作,为实现“四化”当好后勤兵;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用社会主义思想处理婚姻家庭问题;大力宣传和实行计划生育;进一步加强妇女组织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适应工作重点的转移,把妇女解放事业推向一个新阶段。

广州市第五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

 

大会通过了《关于工作报告的决议》;选举产生了市妇联第五届执委会,执委105名,黄国志再次当选为市妇联主任,谭英、郭巾英、梁文坚、高梅昭、林冰为副主任。

 

扶持和发展集体所有制企业 

8月,在广州巿工业交通增产节约工作会议上,巿经委指出,集体所有制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扩大就业面的重要途径。各部门要关心和重视集体所有制企业,大力扶持和帮助它发展。会上,市经委还提出了扶持集体所有制企业的一些措施:对集体所有制企业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不能歧视,要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不允许任意平调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资金、固定资产和人员;允许经营好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在收人和福利上超过同行业的全民所有制企业;解决集体所有制企业所需物资的供应渠道。

 

广州市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 

9月6日至10日,广州市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在市总工会礼堂召开。出席代表1002人,市委、市革委会、广州警备区负责人出席了大会。市总工会主席梁超作了《全市职工动员起来,为打好四个现代化第一个战役而奋斗》的工作报告,提出工会的任务是:(一)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把工作着重点真正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二)广泛深人地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三)把职工业余教育摆在工会工作的突出位置上来;(四)建立和健全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制,吸引工人参加企业管理;(五)关心群众生活,保障工人福利;(六)认真做好对外工作。大会通过了关于工会工作报告的决议,选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90人、经审委员9人。并由执行委员会选出正、副主席5人,常委21人。梁超当选为市总工会主席,邓俭(女)、戴光前、陶守仁、郑仰为副主席。

 

共产主义青年团广州市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9月14日至18日,共青团广州巿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998 名,列席代表27名,代表全市24万多名团员。市委第一书记、市革委会主任杨尚昆和巿委第二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梁湘出席大会并讲话。

 

大会将青少年教育作为突出议题,听取了黄永湛所作的《为建设祖国南大门贡献青春》的报告,提出广州市团组织的任务是: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遵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方针,贯彻团十大精祌,总结上届团代会以来的工作,确定未来任务,动员全巿青年为把广州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城巿而奋斗。大会选出共青团广州市第七届委员会。廖志刚当选为市团委书记,梁惠冰、周志强、郑臻、红志军、刘焯坤、区煦华为副书记。

 

市委、市革委会发出《关于安排城市待业青年就业的通知》9月26 日,市委、巿革委会发出《关于安排城市待业青年就业的通知》,要求大力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工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建筑业、园林绿化、工艺美术、城市公用事业、手工业以及与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其他各项事业,以安排更多的城巿青年就业;允许待业人员自筹资金、自带工具、自选场地、自由结合从事生产和开办生活服务事业,以及从事不剥削他人的个体劳动。

 

此后,在1980年8月18日,市革委会还召开了劳动就业会议,决定实行在政府统筹规划指导下,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解决广州巿待业青年就业问题。

  

市委部署把原工商业者中的劳动者区别出来的工作

 12月18日至20日,市委召开工作会议,根据中央的指示,部署把原工商业者中的劳动者区别出来的工作。1956年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时,有一些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和其他劳动者被带进了公私合营,把他们统称为“私方人员”,被错误地按照资产阶级工商业者对待。此项工作翌年5月底结朿,1.056万多人被区别出来,恢复劳动者身份。

 

第一家中外合作经营出租车企业开业 

1979年,原籍广州巿白云区的港商刘耀柱率先引进了 300台小汽车,与广州市有关部门合作创办了“白云出租”。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中外合作经营出租车的企业。“白云出租”一成立,就打破了传统“沿街兜客,自由议价收费,定点场所招徕客人”的“江湖规矩”,在全国率先实行“扬手即停,计程收费,电话约车,24小时服务”的新型服务方式。”扬手即停” 的推出很快受到大众的欢迎,成为“的士”真正为大众服务的标志,也促进了广州出租车业的飞速发展,使出租车真正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1979年, 广州仅有出租车395辆,到了 1984年已经飞速发展到4080辆。广州人的生活方式也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

上一篇: 1980年 下一篇: 197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