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宣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专栏
【百年征程 英雄广州】第一批个体户活跃商界
  • 来源: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21-11-11
  • 浏览数:

1984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了《雅马哈鱼档》,这部反映个体经济的电影曾风靡一时。由于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的艺术家们最先捕捉到了时代的亮点。片中的故事、人物、场景以及语言,都源于广州的街头巷尾。它展现给观众的迪斯科舞厅、音乐茶座、雅马哈摩托车都是当时的新鲜事。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广州有回城知青和留城待业青年40多万人。为了解决这些人的劳动就业问题,1979926日,市委、市革委会发出《关于安排城市待业青年就业的通知》,要求大力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工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允许待业人员自筹资金、自带工具、自选场地、自由结合从事生产和开办生活服务事业。

广州最早的个体户之一、也是最早成名的个体户是容志仁。1979101日,回城知识青年容志仁以100元的资金在西华路司马坊口开了“容光”小食店。他根据顾客的要求制作学生餐,学生每天只花一角钱,就能在这儿吃上一顿经济实惠的早餐。他的小店宾客盈门,营业额直线上升。1980年,铆焊工人高德良辞掉了工作,以500元的资金开办了“周生记太爷鸡”,营业额很快达到一天上百元。因为雇了6个帮工,高德良被指责为“资本家剥削”。高德良上书中央,提出对“雇工”问题的质疑。中央领导把他的信转回广州,并提出:允许试验,摸出一些经验。广东省委对个体经济也保持宽容和鼓励态度。19838月,胡耀邦、万里等国家领导人会见全国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代表,并把他们的事业称为“光彩”的事业。

此后,广州个体私营经济异军突起。19791984年,广州城乡个体工商户年均递增62.88%,远远高于全国同期25%的速度,商业网点和人员遍布全市的大街小巷,解决了“买东西难”“吃早餐难”“吃饭难”“理发难”等等难题。个体户的社会地位也发生改变,高德良成为广州市第一批个体户共产党员。改革开放给个体户提供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和舞台,也为广州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下一篇: 【百年征程 英雄广州】授予“荣誉市民”赢得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