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新中国的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10月,中共中央果断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在距离朝鲜战场3500公里外的华南热土上,一场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由此拉开序幕。
1950年11月2日,广州5万多群众在越秀山体育场举行“反对美帝侵略朝鲜动员大会”。4日,广州市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通过了组织抗美援朝委员会、举行抗美援朝宣传周等多项决议。广州市抗美援朝分会编印发行了大量抗美援朝宣传品,通过广播电台连续播放19首新创作的抗美援朝歌曲,还组织文工团上演了《杜鲁门睇相》《牛仔裤》等短剧,极大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

12月12日,广州市委发出了《关于动员青年工人、青年学生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的指示》,广大青年踊跃报名,报名人数达2.2万,中山大学、广雅中学、法商学院的学生半数以上报名。为直接支援前线作战,抗美援朝广州分会组织了援朝工作队,包括医务工作者189人、铁路工人340人、汽车工人41人、公路工人23人,有101人立功,10人英勇牺牲。
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捐献飞机大炮的号召,广州各界群众热烈响应。他们当中,有积极开展增产节约、劳动竞赛的工人,有“多养一只鸡鸭,多买一架飞机;鸡鸭多生一个蛋,多买一个炮弹”的市郊农民,有捐出所有稿费的教授和作家,有上街义演、义画的艺术家,甚至还有在脚踏车背上写着“义踏捐献”大字的三轮车夫,“义擦皮鞋一天,全部捐献”的擦鞋儿童。爱国商人陈祖沛带动大成行全体员工捐献了150多万元港币。至1952年5月,广州人民的捐款可购买战斗机71架,是原来认购数的1.26倍。
在长达3年的抗美援朝运动中,广州人民以高度的革命热情和劳动热情有力支援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运动也成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推动各项社会改革的巨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