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花县第一届农会旧址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九湖村王氏大宗祠。王氏大宗祠又名显承堂。
王氏大宗祠建于清朝道光年间,为三间三进砖木结构建筑。大革命时期,这里一度成为花县农民运动的大本营,广东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彭湃、阮啸仙、刘尔崧、罗绮园、黄学增及花县农运领导人王福三、陈道周、梁伯舆等经常出入于此,1924年10月,这里更成为花县农民协会和花县农军总部的所在地。后因反动民团的围攻,农会的用具、文件被烧毁,花县农会会址迁往鱼笱庄迅峰书舍,1927年夏,农会转移到上古岭。
1923年5月,团粤区委书记阮啸仙到花县访贫问苦,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协助农民办夜校和阅报社,支持建立“农工协会”。同年冬,阮啸仙率领黄学增、韦启瑞、张善铭、高恬波等人再次来到花县,深入花东的九湖、联安、推广,花山的元田、宝珠岗、杨村,新华的公益等地发动农民成立农民协会。1924年4月,社会主义青年团花县支部成立,支部成员担负起宣传发动群众并组织农会的任务,在团粤区委的具体指导下,这项工作进展很快,至6月,全县“加入农会者已达六百户。可以成立两个区农会,县农会筹备处也可以设立”[阮啸仙1924年6月18日《团粤区委报告(第二号)关于广宁、花县农运情况》]。农会组织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地主阶级的极端仇视。他们指使暴徒肆意谩骂、侮辱,甚至捣毁农会办事处。在阮啸仙、陈道周、王福三等人的领导下,各村农会率领农民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为适应形势的发展,统一领导全县农民运动,陈道周、王福三主持在天和圩设立花县农民协会筹备处。
1924年10月19日,花县农民协会在花县花东九湖村王氏大宗祠正式宣告成立,阮啸仙在这里主持了成立大会,并为祠堂大门两边撰写了对联:“坚忍卓绝为吾人本色,艰苦奋斗是我辈精神。”大会选举王福三为副执行委员长(正职暂缺),侯立池、黄毅雄、陈炳辉、欧阳端、陈道周、刘伯强为执行委员。大会通过了实行二五减租,取消佃耕批头金,取消田信鸡及送租苛例,组织农民自卫军等决议,提出“一切权力属于农会”的口号,发表了《告全县农民兄弟书》,制定了《农会会员须知》和农会章程。
1927年8月,国民党右派势力派兵前往花县会同反动民团在县内“清乡”,农民协会遭到破坏,至1928年2月,中共花县县委机关被破坏后,花县农民协会停止活动。
花县农会自成立以来,在轰轰烈烈的花县农民运动中,一直担当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1924年至1927年三年间,农会、农军与反动民团、土匪的武斗冲突达十余次之多,战斗之激烈,震撼了广东全省。花县农会不仅在县内和地主阶级进行尖锐的斗争,还多次通电支援省内各县农会,并以武装力量支援清远农民斗争。大革命失败后,部分农民参与了广州的武装起义,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影响深远而重大。
王氏大宗祠一直保存至今,现为村民娱乐之所,1989年,由政府资助修葺,2002年8月,该旧址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