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九湖乡农会旧址——迅峰书舍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九湖乡鱼笱庄。距县农会旧址王氏大宗祠约一公里,始建于清朝,为三间两进的普通祠堂。祠堂内挂着花县农会会员纪律及《农民革命歌》。大革命时期,这里成为九湖乡农会及花县农会所在地,彭湃、阮啸仙、黄学增等农运领袖曾在这里留下过历史的足迹。
1920年,在全国革命浪潮的影响下,地处广州北郊的花县出现了进步的民间组织和革命思想的萌芽。花县九湖乡人王福三,原在南海平地乡药店当店员,从南海回来,目睹本乡土豪劣绅操纵公尝田产,贪污作弊,鱼肉百姓,正直果敢的王福三便向乡中父老倡议建立自治会,清算公尝账目,得到群众赞同,旋即成立“九湖乡自治会”,其宗旨是处理乡中大小事情,监督公款开支,调解纠纷。同年冬,王福三在归国华侨王彭的支持下,进一步创办了“九湖乡自卫农团”,以保护农民的利益,九湖乡自治会成为团结农民的群众性组织,为以后九湖乡农民协会的成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23年,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员会领导人阮啸仙,为团结社会青年开展农运工作,来到花县九湖乡及元田、莲塘等地做宣传发动工作,他们发现、培养、教育王福三,使他逐渐懂得不少革命道理,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鱼笱庄的迅峰书舍成了他们经常开会、宣传革命真理和研究工作的地方。1924年1月,阮啸仙、彭湃、罗绮园、王福三等在迅峰书舍召开了有10多个乡的农民代表50多人参加的会议,号召农民积极组织农会,参加农会。同年4月,花县首个农民协会——广东花县九湖乡农民协会率先成立,会址初设在天和圩,大家推举王福三、王礼芬负责组织,王世根负责武装,王栖凤负责财务、文书,王冠流、王钿崇为干事。乡中有200多人参加农会。农会成立后,即领导农民开展斗争,将过去掌握在反动派手里的枪支没收过来,组织起自己的武装——农民自卫军。农会还将盘剥农民的“猪屎会”解散,取消各项额外剥削和送租苛例,实行二五减租,大大鼓舞了农民的斗志,横扫了地主的威风,使农民得以扬眉吐气。
在九湖乡农会的影响下,不久,元田、宝珠岗、象山、大东、秀塘、联安、黄竹湖等地农会相继成立,至1924年6月,全县“参加农会者已达六百户”,农会组织迅猛发展,九湖乡成为花县农民运动的中心。同年10月19日,花县农会在九湖王氏大宗祠成立,九湖乡农会迁往鱼笱庄迅峰书舍。10月下旬,花县农会遭受民团的突然袭击,会内用具、文件全被烧毁,于是花县农会迁往迅峰书舍与九湖乡农会合在一处。从此,九湖乡农会在县农会直接领导下开展更为尖锐激烈的斗争。1927年夏,鱼笱庄战斗后,团匪进占九湖乡,九湖乡农会和农军随花县农会转移到上古岭。
九湖乡农会的成立,直接影响和带动了花县农民运动的发展,在花县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九湖乡农会旧址——迅峰书舍保存至今,现在是村中老人娱乐之所,地点在花东镇三凤村(鱼笱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