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1928年,在广州红花岗畔的刑场上,年轻的革命者周文雍和陈铁军神态自若,英勇就义。他们的壮烈事迹,后来被创作成艺术作品《刑场上的婚礼》广为流传。
周文雍,广东开平人。1905年8月生于一个贫穷塾师的家庭。五四运动后考入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就读。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夏担任共青团广州地委书记。1927年四一五惨案后,周文雍担任广州工人代表大会主席。广州市委成立后,周文雍任工委书记。广州起义时,担任起义总指挥部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工人赤卫队总指挥。
陈铁军,原名陈燮军,出身于华侨商人家庭,1904年3月生于广东佛山。1924年秋,她考入广东大学文学院预科。求学期间,为追求进步,铁心跟共产党走,她改名为铁军。在五卅运动中,她积极参加进步活动。192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山大学支部委员、两广区委妇女委员和广东妇女解放协会秘书长,并参加了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失败后,中共广东省委派周文雍由香港重返广州,担任市委委员,并派陈铁军当他的助手,开展工作。他们回到广州后,扮成一对华侨富商夫妇,很快恢复了被严重摧残的基层组织,重新建立了联络网和交通线。由于叛徒告密,1928年2月2日,他们两人在安乐坊住所同时被捕。在狱中,周文雍坚贞不屈,尽管敌人施以酷刑使他多次晕死过去,周文雍始终不发一言。当敌人拿来纸笔强迫他写自首书时,他却愤笔疾书,痛斥反动派的无耻和罪恶,还在监狱的墙上写下了一首气贯长虹的壮丽诗篇:“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志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敌人无计可施,最后判处他和陈铁军死刑。
1928年2月6日,他们被押赴红花岗刑场,沿途高呼:“打倒国民党新军阀!”“打倒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慷慨就义,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二十多岁花一样的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