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铁甲车队驻地旧址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沙河禺东西路15号,现为解放军体育学院。铁甲车队成立于1924年11月,这是一支由共产党直接掌握的正规军队,是在北伐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叶挺独立团的前身。
1924年10月,中共广东区委周恩来等人从平定商团的斗争实践中,认识到工农武装力量是分散的、弱小的,党还没有掌握正规军队的指挥权。中共广东区委鉴于粤汉、广九铁路经常被军阀、土匪骚扰,便向孙中山提出建立一支以保护大元帅府安全和铁路安全为基本任务的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得到孙中山同意。
周恩来亲自指导铁甲车队的组建工作。他从黄埔军校调来徐成章、赵自选、周士第三人,再加上廖乾吾、曹汝谦二人,负责具体的筹建事项。铁甲车队的队员,绝大部分是由中共广东区委从青年工人、农民中挑选出来的。11月底,铁甲车队正式成立,队部设在广州大沙头一幢四层高的洋楼,驻防地在燕塘。全队采用“三三制”编制,有150人左右,由徐成章任队长,周士第任副队长(徐成章调任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总教练后由周士第继任队长),廖乾吾任党代表,曹汝谦任政治教官,莫奇标、李海涛、高超分别任三个排的排长。铁甲车队的领导人是中共广东区委派去的共产党员,三个排长后来也入了党,士兵中也有了一批党员。队内所有人员的调配,都由中共广东区委决定。一切工作和活动,均直接请示区委负责人陈延年、周恩来。铁甲车队中组建了党小组,领导全队的工作。由于有共产党党员作为领导核心,铁甲车队纪律严明,官兵平等,加上武器精良,有着很强的战斗力。
铁甲车队在支援工农运动、保卫革命政权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为党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1924年年底,经廖仲恺同意,铁甲车队开赴广宁县支援该县的农民运动。经过三个多月的战斗,协助彭湃、周其鉴等打垮了当地的反动地主武装。1925年2月,铁甲车队一部参加了第一次东征。同年5月,又在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的战斗中立下战功。1925年6月,省港大罢工爆发后,铁甲车队为工人纠察队轮训了一批骨干。7月,周士第、廖乾吾率领部分队员赴深圳,协助工人纠察队封锁香港。11月,参加了沙鱼涌战斗,打退了军阀陈炯明残部的进攻。
1925年11月,中共广东区委征得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同意,以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以铁甲车队为基础,在广东肇庆扩编为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四团,由共产党党员叶挺任团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叶挺独立团。
燕塘在清朝末年,为清军操练和阅兵场。大革命时期,国民党黄埔军校学生队和广东军事政治学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先后设在此。粤军第一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炮兵训练团、高射炮大队高炮中队、新编第三十八师等先后在此驻守和训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有广东军政大学、中南军政大学第六分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五步兵学校、军事体育学院(学校)先后设在这里。
1949年11月,广东军政大学开办于沙河原燕塘军校内,叶剑英任校长。1951年,原燕塘军校部分改建为燕塘林场。
1953年7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学校在燕塘创办,揭开了军事体育教育历史的光辉一页。50年来解放军体育学院五易校名,先后为解放军军事体育学校、解放军体育学院、解放军体育学院(广州通信学校)、解放军体育学院(广州通信学院),1999年又命名为解放军体育学院,成为一所新型的军事体育综合学院。2019年10月,黄埔军校燕塘分校旧址,被国务院公布并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埔军校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