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史志鉴数据库>党史库>基本资料>中共广州历史
第三节 中共广州地方组织的建立及早期活动
  • 来源: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20-06-16
  • 浏览数:

  一、广州共产党小组的创立

  1920年8月,在中国工业和工人运动中心的上海,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从此,上海就成为创建全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中心,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亦成为筹建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接着,北京、武汉、长沙、济南等城市也先后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12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书记陈独秀到达广州进行筹建广州党组织的活动。

  在这之前,已有俄共(布)党员米诺尔和别斯林于1920年 10月到广州,以俄政府代表的名义,建立俄国通讯社。他们经黄凌霜介绍,与区声白、梁冰弦等七个无政府主义者联系,筹建一个“与其称作共产党,不如称作无政府主义的共产党”的组织。陈独秀到达广州后不久,先与这批无政府主义者酝酿建立党组织的问题,但无政府主义者反对陈独秀事先起草的党纲中关于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条文,意见无法统一,只好分道扬镳。从此,陈独秀在广州同无政府主义者展开了一场论战。与此同时,陈独秀与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等人(他们是陈独秀在北大时的学生,参加过“五四”运动。1920年7月已回广州开展新文化运动)商议,取得了一致的意见,于1921年3月正式成立了广州共产党小组(后来统称为广州共产主义小组)这个真正的共产党组织。党员有陈独秀、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等一共9人①。书记先是陈独秀,后为谭平山。同年春夏间,吸收了刘尔崧、杨匏安等入党。另外,因工作关系到广州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沈玄庐和武汉共产主义小组书记包惠僧等亦参加广州共产党小组的活动。活动地点在高第街素波巷,但有些会议亦曾在杨匏安、杨章甫(当时任陈独秀的翻译)的住处越华路杨家祠(泗儒书室)召开。②

  广州共产党小组成立后,首先是把《广东群报》和由沈玄庐主编的《劳动与妇女》作为自己的机关刊物,加上当时由上海迁来广州出版发行的《新青年》,便形成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其次,通过举办各种学校培训骨干,扩大党的影响。为了帮助青年群众学习革命理论,广州共产党小组成立了有80多人参加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由谭平山任会长。主要成员有“五四”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阮啸仙、周其鉴、张善铭、黄学增等。;不久,他们均被吸收为党员。为了培养从事基层宣传工作的干部;陈独秀又以广东省教育委员会的名义,拨出专门经费,在高第街素波巷创办了“宣传员养成所”,曲他指派陈公博当所长,谭植棠任教务主任,谭平山等任教员。许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员参加学习。此外,还创办了“俄语学校”(校址设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内)、“注音字母教导团”(团址设在素波巷)、‘‘机器工人夜校’’(校址设在河南机器工会内)以及“注音字母训练班)(班址设在杨家祠内)。通过举办学校,除了学习一般的文化知识外,主要是学习十月革命经验和马克思主义,以提高基层宣传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同时,共产党小组还派梁复然、王寒烬等到佛山组织建立土木建筑工会和理发工会,开展工人运动。

  二、中国共产党广东支部的成立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来自国内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和旅日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12人。广州共产党小组选派陈公博为代表。另外受陈独秀的指派,当时在广州活动的包惠僧也参加了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有如旭日东升,照亮了中国的革命航程。从此,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和唯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历史将由它写全新的篇章。

  同年8月,陈公博回到广州后,传达了中共“一大”的精神。并决定在广州共产党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中国共产党广东支部,以谭平山为书记,陈公博负责组织,谭植棠负责宣传,隶属中共中央局领导。中共广东支部成立后,大力发展组织;特别重视在工人中发展党员,到1922年6月,共有党员人数32人(其中一半是工人)。他们是:陈独秀、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林伯渠、杨匏安、阮啸仙、刘尔崧、周其鉴、张善铭、杨章甫、黄学增、冯菊坡、王寒烬、梁复然、罗绮园、黄裕谦、郭植生、谭天度、陈适曦、郭瘦真、赖玉润、施卜、杨殷、潘兆銮、张瑞成、沈厚培、梁桂华、钱维芳、周侠生、王卓如、佘广等。由于党组织不断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局的指示,不久又在中共广东支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广东区执行委员会(简称粤区委),仍以谭平山为书记。

  1922年6月,广州的政局发生突变,军阀陈炯明在英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的支持下,炮轰总统府,公开叛变革命。孙中山退避上海。在此以后的半年多时间里,广州处于陈炯明的反动统治之下,党组织转入地下活动。由于广东党的领导人没有执行中共中央局关于拥孙反陈的指示,因而受到纪律处分。谭平山调往北京工作,陈公博被开除党籍,谭植棠也受了党纪处分。中共广东区委改由冯菊坡负责。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大会发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宣言。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为现阶段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为了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大会还通过了《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大会以后,党开始酝酿与孙中山的国民党实行合作的问题。

  1923年初,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孙中山指挥滇军和桂军攻克了广州,陈炯明退守东江。孙中山在广州重建大元帅大本营,并就任陆海军大元帅,共产党组织恢复了公开活动。1923年4月,大元帅大本营成立宣传委员会,孙中山任命陈独秀为委员长,谭平山为委员。中共广东区委又改由谭平山任书记。这时,为了筹备中共“三大”,中共中央局从上海临时迁到广州办公。中共广东区委积极参与“三大”的筹备工作。

  三、大力开展工人运动

  (一)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在中央局领导下,党在组织、宣传、工人、青年等方面的工作逐步开展起来,并以主要力量领导工人运动。为此,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即中国工会办事处),  由张国焘任主任。广州成立了南方分部(后改为广东分部),由谭平山任分部主任,作为党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

  在南方分部的领导下,广州地区的工人组织进一步建立起来。石井兵工厂成立了“十人团”和“兵工厂工人俱乐部”;粤汉、广九、广三铁路成立了工会;此外,还成立了酒业、米业、柴炭、碾谷、手车等工会。工人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开展了一系列的斗争,从1921年10月至12月,广州先后发生了革履、金属、粪埠、土洋木、车衣、广三铁路、纸业、盐业等行业工人罢工,要求增加工资,结果都取得了胜利。例如10月21日,全市车衣工人在车衣总工会领导下,进行罢工斗争,终于迫使资本家同意增加工资20%,每日减少工作时间2小时。又如10月28日,全市400多革履工人为要求增加工资而举行罢工,发表宣言,散发传单和举行游行,最后亦取得了胜利,迫使资方提高工资30%。

  (二)支持香港海员大罢工

  1922年初爆发香港海员大罢工,事件虽然发生在香港,但罢工工人大部份回到广州,以广州为基地开展斗争。为了支持香港海员大罢工,共产党广东支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以及广州各工会组织都全力以赴地投入战斗。

  当时,香港海员受着帝国主义、外国轮船主和包工头的重重剥削和奴役:一是工资微薄;二是包工头剥削;三是待遇不平等,中国海员的工资只有外籍海员的五分之一,船上住房条件也很差;四是失业威胁,约有2万多失业海员,他们饿肚皮、睡马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工人觉悟提高了,特别是海员航行于五大洲,来往各商埠港口,受到各国革命思潮的影响,加上工头克扣海员工资、船老板虐待海员的事件不断发生,引起海员的公愤。海员中的苏兆征、林伟民等人③,深感海员组织起来的意义,便发起建立工会,并得到孙中山的支持,取名为“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设立了“加薪维持团”,四出宣传,联合各埠海员及工会,酝酿向资方提出增加工资的要求。1921年9月和11月,工会先后两次向资方提出加薪要求,均遭拒绝。1922年1月12日,工会第三次提出要求,并限船东 24小时内答复,否则罢工。各轮船公司仍置之不理,海员遂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宣布罢工。罢工的第二天,海员们便陆续坐火车回广州。他们得到广州各界的大力支持;住进一些会馆、祠堂和预先搭好的工棚,一个星期内,罢工海员达6500人。罢工总办事处设在广州;香港、汕头另设办事处。广州各工会克服各种困难,为罢工工人提供住处和生活费用。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大力支持这次海员大罢工,号召全国工人给予支持,在上海等地发动工人成立香港海员罢工后援会,劝阻内地新工人去香港做工。2月9日,共产党广东支部散发了《敬告罢工海员》的传单,表示全力支持,勉励海员们团结一致坚持斗争,“断不可因威迫利诱而稍形让步,任何人出面调停,必须如愿相偿,方可应许”;号召大家“坚持到底,团结一致,严守秩序,注重自治。”广州地区的全体共产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员都参加各种接待工作,并向群众宣传演讲。所有这些,极大地鼓舞了罢工的香港海员。3月1日,香港各行业为了支援海员大罢工,实行总同盟罢工,罢工工人达10万人,使香港内外交通中断,食物和其他生活用品来源断绝,3月4日,2000多罢工工人步行经沙田回穗时,遭埋伏在该处的英国军警的袭击,打死6人,伤多人,酿成“沙田惨案”。这就更加激怒了广州以至全国工人,各地工会纷纷打电报声讨英国当局,支援香港工人的正义斗争。总罢工后,全港陷于瘫痪状态。最后香港当局和外轮资本家被迫向工人屈服,3月5日下午,签字答应海员工人的基本要求,即:增加工资15—30%;实行新的雇用船员办法,以减少工头的中间盘剥;抚恤“沙田惨案”死难者;恢复被取缔的原有工会,释放被捕工人等。3月8日,历时56天的香港海员大罢工便宣告胜利结束。港穗两地工人分别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罢工工人为了报答省城人民的大力支持,义务修筑了一条由广州吉祥路口到越秀山海员亭的马路,并在山顶上建起海员纪念亭。这次大罢工不仅得到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工会组织的全力支持,而且还得到国民党广东政府在经济上的大力帮助。

  香港海员大罢工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工人阶级,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工人第一次罢工运动高潮的起点。广州工人阶级在这次罢工胜利的影响和推动下,纷纷组织工会,成为全国工人运动最发达的地区之一。1922年4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进行了改组,仍选举谭平山为主任。

  (三)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

  为了加强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的领导,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起,于1922年5月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出席代表173人,其中广州和香港的代表占 80%。代表12个城市110多个工会、34万有组织的工人。代表中有共产党员、国民党员、无政府主义者及无党派人士。当天在第一公园举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张国焘(张特立)在大会上讲述“无产阶级革命之必要”,陈独秀讲述“劳动节的由来及意义”。晚上,全市工人、市民和学生约10万人举行提灯大游行。谭平山亲担大旗先行,游行队伍高举“劳工神圣”“工作八小时”、“破除资本制度”等标语。5月2日,代表大会在河南机器维持会继续进行,大会由张国焘主持,谭平山作筹备报告,6日结束。这次大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的政治口号,通过了《八小时工作制》、《罢工援助案》和《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等10个决议案。大会通过的宣言号召全国工人削平行帮,消除隔阂,不分地域,不分党派,不分男女老少,联合成一个阶级战线,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大会决定,在全国总工会成立之前,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全国总通讯机关,并负责召集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这实际上承认劳动组合书记部对全国工人运动的领导地位。

  中共广州地方组织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为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做了许多会务工作。大会结束不久,广州就发生了陈炯明叛乱这一严重事件。南方分部主任谭平山调走后,由冯菊坡接任,直到1923年4月。因此,刚刚兴起的广州工人运动又受到暂时的压抑。从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到1923年初孙中山重返广州建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这半年多时间,广州的工人运动主要是为反对资本家的经济剥削,争取改善生活而斗争。如 1922年8月,广州2万多土木建筑工人,要求增加工资举行罢工,经过10天的斗争,终于迫使资本家提高工人工资每天二毫,取得了胜利。

  这个期间,党在深入基层,发动工人参加工会组织方面做了许多工作。1922年10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负责人冯菊坡、阮啸仙、刘尔崧、周其鉴等联合广东总工会、盐业工会、轮船工会、革履工会、机织工会等工人团体组织“爱群通讯社”,社址设在广州惠福中路22号之2的二楼,作为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合法机构,并出版《星期报》,联络工人,指导工人群众进行斗争。1922年底到1923年初,中共粤区委派阮啸仙、冯菊坡、刘尔崧、张瑞成、施卜等分别到广州的酒业、米业、柴炭、碾谷、手车夫等行业的工人中去进行工作,发动群众改组旧工会,选举新领导,结合进行一些经济斗争。如酒业工人迫使资方答应把酿酒后的副产品一律给工人当“下栏”。刘尔崧又在顺德建立碾谷、炭业两个行业工会,并把原属广东总工会所控制的顺德县梳篦、茶楼、建筑、炮竹等四个行业支会进行改组,清除工贼,成为革命工会。接着,在1923年春,刘尔崧到广州油业工人中去做宣传发动工作,建立起“十人团”的组织,并改组了广东省油业总工会,领导体制由旧式的会长制改为委员制。刘尔崧被选为油业工会的常委兼秘书。当时广东油业工人有万多人,已参加工会的达8000人,是一个较大的工会组织。广东的行业工会大部分为“广东总工会”和“广东机器工会”等黄色工会所控制。为了团结工人,争取改造旧工会和黄色工会,1923年2月,成立了由中共领导的广东工会联合会。其所属基层工会有 200多个,占广东省工会总数的三分之一。

  四、青年学生运动的积极开展

  “五四”时期起过重大作用的广州青年学生运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又有了新的发展。

  (一)成立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加强对青年学生运动的领导

  早在1920年8月,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等人就应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函约,着手在广州建立团组织。同年11月,他们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召卉大会,宣布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负责人是谭平山。至1921年4月,该团由于建团宗旨不明确,团员思想认识不一致,工作又缺乏具体计划,组织活动陷于停顿状态。同年11月,谭平山又受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总团的委托,在广东筹建分团。12月,他恢复了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活动,特别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心思想”,大力发展组织,到1922年3月初,团员发展到400多人。1922年3月14日,在广州召开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谭平山报告了建团筹备工作及将来的计划,并致答词。他说:“我们组织这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以改造社会为最大目的。”大会通过了团的章程等几项决议案。4月6日,经过以通讯选举的方法,选举谭平山为书记。

  由于广州建团初期,思想还很混乱,团员不仅受克鲁泡特金等人的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而且新村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思想也很有市场。为了吸取教训,改变这种状况,广东团组织十分重视思想建团的工作,强调要对团员和青年进行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杨匏安在1922年2月26日出版的《青年周刊》的创刊宣言中,一开头就宣告:“社会主义四个大字,就是我们先行的旗帜”,“我们最膺服马克思主义”,因为它“能把资本主义制度应当崩坏的纯经济的、纯机械的历程阐明”,“指示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的实际道路。”④接着,杨匏安又在《青年周刊》第三期上,开始连续发表长篇白话文《马克思主义浅说》,再次向广东青年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和政治经济学,对帮助识别真假社会主义,清除无政府主义影响起了良好的作用。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还积极开展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在团结教育青年方面真正成了党的助手。

  (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经过两年的工作,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已经建立了17个地方组织,团员人数达5000人左右。1922年5月5日至1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园召开。由张太雷主持,陈独秀及少共国际代表达林讲了话。到会代表25人,广东团组织的代表谭平山、谭植棠、梁复然、陈公博四人出席了大会。谭平山就广东团组织情况向大会作了报告。大会通过了团纲团章,选举高尚德(高君宇)、方国昌(施存统)、张椿年(张太雷)、蔡和森、俞秀松五人为团中央执行委员,方国昌任书记。广州地区的党团组织为团一大的召开做了许多具体工作。

  1922年5月28日,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在素波巷召开会议,由陈公博主持,传达团一大精神,宣布改组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领导,阮啸仙担任书记。不久,就发生了陈炯明叛乱,团组织转入地下,直到1923年初,陈炯明被驱出广州,团组织才恢复正常活动。1923年5月,阮啸仙召集广州各团小组会议,改选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成立广州地委,由阮啸仙、施卜、刘尔崧、杨章甫、郭瘦真担任执委。周其鉴、杨匏安、罗绮园担任候补执委。阮啸仙担任书记。经团中央同意,以团广州地委代理团广东执委的职务,阮啸仙代理团粤区委书记,领导广东、广西、福建、香港等地的青年团工作。

  ①《广州共产党的报告》;谭植棠:《关于广东共产党的成立》,均见《共产主义小组》(下),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出版1987年版。

  ②见《杨匏安文集》。

  ③苏是香山淇澳岛(今属珠海)人,林是香山三灶岛(今属珠海)人。后来他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著名的工运领袖。

  ④《杨匏安传略》见《杨匏安文集》。1986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 第二节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广州的传播 下一篇: 第二章 大革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