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史志鉴数据库>党史库>基本资料>党志
第八章  信访工作——第四节 信访信息
  • 来源: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20-06-01
  • 浏览数:

  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信息资源。它所反映的内容十分广泛、丰富,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群众生活等各个方面,以及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建议等。信访部门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加工、综合、分析,反映给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为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了依据,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

  建国初期,群众来信来访数量较少,市委办公室秘书科在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中,对群众反映的重要情况以“重要来信”和“来信简报”的形式,不定期地向市委领导反映。此外,市委办公室每月或每季度将群众来信来访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向市委和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报告一次,每年将全年情况总结报告一次,报告内容包括来信来访数量、内容分类、处理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体会、建议等。

  1954年9月,市委和市人委召开全市第一次处理人民来信来访工作专业会议以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信访工作的各项制度。对信访信息的反馈作出了具体规定,要求各单位对市委和市人委转去的群众来信必须在两个月内回报处理情况。

  1954年由于群众的来信来访出现了高潮(全年来信来访197696件次),1955年第一季度仍有上升的趋势,市委办公厅和市人委办公厅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于4月18日作出规定:

  (1)各单位每半月将来信、来访中有关中心工作的情况分别向各负责总综合的单位书面汇报一次,再由各负责总综合单位综合向市委报告。紧急重大问题应作为专题随时报告。

  (2)负责总综合单位分工如下:有关要求就业、救济(包括转业建设军人)方面情况向市委办公厅汇报;有关干部作风方面情况,如果是党员,向市委纪检会汇报,非党员则向市监察局汇报;有关市场安排、经济生活及修缮危房方面的情况,向市人民委员会办公厅汇报;有关工业、手工业及产、供、销方面情况,向市人民委员会工业办公室汇报;有关社会治安、敌人活动情况,向市公安局汇报;有关不法资本家反限制方面情况,向市检察院汇报。

  (3)各单位综合汇报时,要包括下列内容:除一般情况外(如来信、来访数量,对象,成分等具体数字),须着重说明来信、来访的变化,特点的分析;对于问题重大的,或者性质严重的,要突出地交代清楚处理情况;哪些问题是应予以十分重视抓紧处理的,应提出意见。

  1956年,党中央提出了正确对待知识分子问题、关于改善职工生活和工作条件、关于级别调整和工资改革等项措施,这些措施都直接关系到个人利益问题,因此要求解决个人问题的信访锐增。如要求调动工作、解决工资级别待遇的来信很多,市委组织部收到的此类信件占来信总数的71.9%;财贸部占67%;工业部占25.9%。各单位对重大信访案件加强了调查研究,同时提倡“多办少转”,信访信息工作也得到了加强。如团市委对海南垦荒队100多人倒流广州问题,派人到当地作了调查,向市委写了4份专题情况反映。市委工业部、市妇联、市交通建设部等也根据群众的反映对201厂等4个单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检查,向市委写了检查情况报告。市委办公厅秘书处加强了亲自办案和调查研究,向市委写了“情况反映”11期。

  1959年,为使处理人民来信来访工作紧密围绕中心工作,及时反映群众的思想动态,市委办公厅、市人委办公厅和《羊城晚报》编辑部联合创办了刊物《群众中来》。这份刊物经常刊登有关当前中心工作和党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情况的群众来信,起到了领导耳目的作用,市领导非常重视,多次批示给有关部门注意查处这个刊物上揭发的问题,对联系群众、贯彻政策、改进作风、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963年6月20日,市委和市人委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处理人民来信来访工作的指示》中强调,要进一步办好《群众中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经常积极地把来信中适于在内部发表的内容摘抄给该刊编辑部,对刊登在《群众中来》或《南方日报》《读者中来》的问题,有关部门均有责任认真地进行调查处理,及时向《群众中来》编辑部和《南方日报》编辑部回报并抄报市委办公厅、市人委办公厅。市委授权《羊城晚报》编委会对登载《群众中来》的问题调查处理情况进行检查督促。

  1970年,广州市革命委员会信访室开始编写信访信息刊物《信访反映》。该刊物不定期出版,内容是反映一些带倾向性的信访问题,或一个时期信访动态的综合。报送对象是市委常委、市革委会副主任以上领导以及市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并送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信访处(室)。

  1975年,为了更多地向领导提供信访信息,又增加编写了《信访摘报》,内容主要是群众重要来信的摘抄,每期三五条不等。此外,信访处还向市领导呈阅了大量的信访原件。据统计,从1970~1990年,信访处共编刊《信访反映》305期,《信访摘报》264期,向市领导报送信访原件1279件,信访案件调查报告2119篇,较好地发挥了参谋和助手作用。

  1980年以后,信访工作加强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1985年7月,市委办公厅在全市32个区、县、局以上单位的信访部门建立起信访信息网络,聘请了信息员,负责向市委提供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的信访信息。这一做法得到了市委领导重视。市委副书记张汉青批示:“建立信访信息网络是个好经验,建议把这个经验刊登《广州情况》,使各级领导重视这项工作。”1985年12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记者文章介绍了这一经验,文章说:“中共广州市委加强信访信息工作,在全市30多个点建立起信访信息网络,使信访工作真正成为市委的耳目,为市领导了解情况、指导工作提供决策依据。”至1990年,信访信息网络的信息报送点已发展到69个。市委办公厅信访处加强了对信息员的培训工作,广大信息员抓住当前改革开放中的“热点”问题,积极向上级提供信息材料,保持了信息渠道的畅通,使许多矛盾得到及时化解,在促进改革发展和维护安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一篇: 第八章  信访工作——第三节 信访处理 下一篇: 第九章  党校工作——第一节 组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