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商贸寻踪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进口贸易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5-12-11
  • 浏览数:

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外汇缺乏,因此,国家对进口商品一直都严格控制。建国初,由于私营企业经营进出口贸易,国家为了控制进口商品,一开始就实行进口许可证管理制度。这个时期的进口商品都限于国家所需的经济建设物资、抗美援朝的战略物资和药品。从1956 ~ 197年这 20多年间,对外贸易全部由国家专业进出口公司经营,公司根据国家下达的进口订货通知凭据组织进口,许可证管理失去了作用,只在其他部门进口少量急需物资时才使用进口许可证。这段时期广州市专业外贸公司基本上是执行上级公司的进口合同,进口商品只限于生产出口产品所需的原辅材料、机械设备、生产线及交换物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家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对外贸易出现了新格局,对进口商品的限制逐步放开。为了适应这种形势,国家重新恢复了进口许可证管理制度,并经过补充,进一步完善。主要规定全国各地区、各部门需要进口的主要货物,都必须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和归口审查部门审批,其中属于进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必须事先申领进口许可证。外经贸部是国家统一签发进口许可证的关口,主要签发全国的重点进口商品和中央各部门进口商品许可证;省一级外经贸委根据外经贸部的授权,签发本地区所属部门的部ߚ进口商品许可证。外经贸部特派员办事处签发设在其联系地区内中央部门所属单位部ߚ进口许可证。外贸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经营范围和进口商品目录经营进口业务。凡国家实行进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品种,外经贸部每年都要进行调整。由于地方专业外贸公司与总公司脱钩,可以自行进口所需商品,这个时期广州市专业外贸公司除了进口发展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机械设备、包装物料外,亦开始进口一些国内缺乏或国内生产尚不能满足需要的盈利商品,用于弥补一些换汇成本较高的出口商品的亏损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概括地说,广州市的进口贸易最终是为出口贸易服务的。随着出口贸易的发展,各专业公司与外商联系的渠道越来越广,进口货物由单一的从香港转口逐渐发展到从生产国直接进口;进口市场由港澳扩展到东南亚和日本、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进口品种亦越来越多,有成套设备、生产线、各种机械、五金矿产、石油化工产品、化工原料、医药保健、包装材料、轻工业品、纺织品、粮油食品、木材、畜产品等。进口市场主要以香港为主,占50 %以上。从香港进口的商品包括轻工、纺织、机械设备、粮油、土畜、石油化工等各种商品。另外,东南亚市场也很大,棕榈油、豆油、菜籽油、人造奶油、钢材、木材、橡胶等多从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台湾以及日本等地进口;成套设备、生产机械、化工原料多从日本、西欧、美国、加拿大等地进口;菜种由法国进口;西成药由德国、意大利、瑞士、日本进口;奶粉、奶油和绒毛由澳大利亚、新西兰进口;冻鱼、冻肉等由南美国家进口;公丁香、可可粉由非洲生产国进口;包装材料、包装机械多由美国、加拿大及西欧进口。

 

(一)主要进口商品

广州市进口商品主要是根据8 家专业公司出口所需的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表仪器等制定的。广州轻出公司1908 年以前,主要进口轻工原料,调拨给工厂生产。主要商品有废 纸、包装纸等纸类;照相器材、乐器零件、体育文教用品等文体类,赛璐珞片等工业杂品类,显微镜、电子打字机、电机、水泵、微型马达等机械类,塑料粒、塑料袋、薄膜等塑料制品类,渔网线以及钟表、缝纫机零件、水银灯炮、刀片等日用百货类。1980年以后,进口原料范围扩大,除自用外还经营代理进口。主要商品有成套设备、轻工机械、薄钢板、不锈钢材、有色金属、压延材料等五金矿产类,天然橡胶、合成胶等石油化工类,聚氯乙烯、低压聚乙烯、abs树脂、聚苯乙烯、染料、钛白粉、丁醇对苯二甲酸二脂、氯化钠、三聚磷酸钠等化工原料类,医药中间体及原料等医药保健类,照相机配件、废纸、表零件、家电、文体用品、人造革及薄膜、pu人造革、眼镜配件、建材、纸张等轻工业品类,棉纱、织物、纯棉等纺织品类,动物肝油、椰子油等粮油食品类,皮革等土畜产品。

广州食出公司进口商品的结构多年来一直以原辅材料为主,一般是生产出口食品(尤其是工业食品)、当时国内不能生产或不能达到出口商品标准的原辅材料。改革开放前,主要进口的商品有香精、香油、棕榈油、精炼豆油、人造奶油、琼脂、明矾、公丁香和包装材料等。机械设备(包括科学仪器)在进口商品中也占相当重要的比重,主要是协助出口厂家代理进口更新换代的设备和生产线。化肥主要是用于扶持农副产品的生产,交换农副产品。改革开放以来,进口商品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很多进口原材料已被国产材料代替;原来提供生产出口商品的原辅材料进口比例逐年减少,进口效益好的商品比例迅速增大。进口效益好的商品范围较广,完全按市场供求规律进口,进口的商品既包括原辅材料,又包括有受限制的商品。原材料主要包括:奶油、人造奶油、起酥油、棕榈油、豆油、菜油、椰子油等动植物油脂类,食用色素、餐料等香精香油类,奶粉、琼脂、可可粉等杂品类,粮杂类,畜禽种苗、蔬菜种籽等种苗类,饲料、饲料添加剂等饲料类,复合纸、牛皮卡纸、易拉罐等包装材料类。机械设备(包括科学仪器)主要有:食品加工机械、食品包装机械、肉食果菜冻库制冷设备、商品检测仪器等。金属制品主要有:马口铁、卷材等。其他商品有:供应市场的小食品、冻鱼类、冻家禽类、冻肉类以及部分化工商品。此外,尿素和复合肥亦是重要的交换商品。

广州工艺公司进口商品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原材料类,其中比较大宗的商品有钢材、人造革、尼龙网、夹板、花梨木、酸枝、柚木、藤、电解铜、铨、玻璃珠、丝绸、塑料、纶布、纸张、pvc胶片、象牙、玉石、床垫面料、真皮和家具配件等。二是机械设备类,主要是解决工厂的生产设备,用以扶持工厂的生产。除了为海㓉厂进口了一整套生产设备外,还为公司的一些自办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联营企业的生产基地引进了一些机器设备,如金银首饰生产设备、制伞设备、针织机械和加工钻石设备。

广州纺出公司自成立以来,进口商品一直限于单一的纺织原料,主要是原棉、中长纤维、纶丝、各种高级布料等。1985 年以后,开始发展多种经营,进口商品的品种不断增加,除了纺织品原料外,化工原料、染化料、包装物料及其他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附件等也成为重要的进口商品。

广州土出公司被广州市外经贸委指定负责广州市自用木材进口业务。按照注册经营范围,进口商品结构以木材为主(包括原木、单板、胶合板),辅以其他商品,如化工原料、棕榈油、镀锌铁皮、马口铁、塑料等包装物料以及化工机械及零件、仪器仪表,并承办代理进口业务。

广州畜出公司进口商品主要分两大类:一是自用原辅材料部,用以加工复出口的商品,主要有皮革、化纤布和拉链等;二是用以运筹补亏的商品,主要有马口铁、燃料油及化工原料等。

广州化机公司进口商品主要是按化工、机械、五金矿产3 个公司的经营范围来分。化工方面,开始主要为三类原材料,如丁醇、冰醋酸等。从1988 年开始,逐渐向一、二 类商品过渡,如橡胶、农药等。机械方面,开始进引进成套设备和各类电动工具、部成品(冷暖风机、838计算器)等,逐渐发展到引进装配机械的原材料,如紫铜管、压缩机配件及其他零配件。五矿方面,除了少量矿产品外,大部分是进口钢材,其中以冷轧钢板、热轧钢板、镀锌钢板、马口铁以及建筑用钢材为主。

广州医保公司主要采取代理进口方式开展进口业务,经营品种逐步增加。1985 年,只进口一些南药,如牛黄、血竭等,供有关药厂作为生产中成药的原料。1986 年增加西药进口,主要代理中国医药公司广州采购供应站进口治疗药和特效药,供应国内市场。1987年后扩大经营,新增的进口商品有化学试剂、医疗器械和化工原料等。

 (二)进口市场

建国初,由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施行经济封锁,广州市的进口物资只能从港澳客商处进口或由港澳客商代理进口。也由于广州的私营进出口商经营能力薄弱,与港澳的商户保持相互投资、借贷的关系,与远洋国家和地区贸易比重很小,进口市场受到很大局限。直到1965 年以后,广州市才有了独立的进出口权,开始直接的进口贸易

1965年进口额18.18 万美元,进口国家和地区有:香港、英国。主要进口商品有:纸类、文体类、杂品类、塑料制品类、渔网线、百货类、机械类。

1966年进口额78.56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32%。进口的国家和地区:香港、日本、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瑞士、瑞典、比利时、荷兰。进口商品:纸类、文教用品类、杂品类、塑料制品类、渔网线、电讯器材类、电影照相器材类、五金化工类。

1967年进口额为106.65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5.76%。进口的国家和地区:香港、日本、英国、意大利、联邦德国、法国、瑞典、瑞士、比利时。进口商品:纸类、文教用品类、杂品类、塑料类、渔网线、百货类、电讯器材类、电影照相器材类。

1968年进口额97.89万美元,比上年减少8.2 %。进口的国家和地区:香港、日本、英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瑞典、瑞士、芬兰。进口商品:纸类、文教用品类、杂品类、塑料类、渔网类、百货类、电讯器材类、电影照相器材类。

1969年进口额为107.4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74 %。进口的国家和地区:香港、日本、美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瑞士。进口商品:纸类、百货类、杂品类、塑料制品类、电影照相器材类、纺织类。

1970年进口额为21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0.12 %。进口的国家和地区:香港、日本、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瑞士、比利时、荷兰。进口商品:纸类、百货类、文教用品类、杂品类、塑料制品类、电讯器材类、摄影器材类。

1971 年进口额为5.7万美元,比上年减少97.37 %。进口的国家和地区:香港、澳门、新加坡、日本、英国、瑞士、联邦德国、荷兰、意大利、奥地利。进口商品有:百货类、五金类、化工类。

1972年进口额为148.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倍。进口的国家和地区:香港、日本、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瑞典、瑞士、比利时、丹麦、新加坡、马来西亚。进口商品有:百货类、纸类、文体用品类、照相器材类、工业食品原料、包装材料。

1973年进口额250.43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8.4 %。进口的国家和地区: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英国、联邦德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典、瑞士、荷兰、美国、加拿大。进口商品:纸类、文教用品类、百货类、照相器材、食品原料、食品机械设备。

1974年进口额278.53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23 %。进口的国家和地区:香港、澳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英国、联邦德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典、瑞士、荷兰、美国、加拿大。进口商品:纸类、百货类、文教用品类、照相器材类、食品原料、食品机械设备。

1975年进口额284.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2 %。进口的国家和地区: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英国、瑞典、挪威、瑞士、芬兰。进口商品:纸类、文体用品类、百货类、照相器材类、食品原料、食品加工机械。

1976年进口额为279.57 万美元,,比上年减少1.8%。进口的国家和地区:香港、澳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英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士、瑞典、荷兰、美国。进口商品:纸类、文体用品类、百货类、照相器材、食品原料、金属制品。

1977年进口额424.3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1.8 %。进口的国家和地区:香港、澳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英国、瑞士、瑞典、芬兰、美国、加拿大、新西兰。进口商品:纸类、百货类、文体用品类、照相器材、食品原料、金属制品。

1978年进口额239万美元,比上年减少43.7%。进口的国家和地区:香港、澳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联邦德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进口商品:纸类、百货类、电器类、照相器材、食品原料、金属制品。

1979年进口额为152.6万美元,比上年减少36.2%。进口的国家和地区:香港、澳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进口商品:纸类、电器类、食品原料、金属制品、包装材料、化肥、农药。

1980年进口额195.12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7.86 %。进口的国家和地区:香港、澳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进口商品:纸类、电器类、食品原料。

1981 年进口额为1111.4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7 倍。进口的国家和地区:香港、澳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进口商品:纸类、百货类、照相器材、电器类、化工原料类、食品原料。

1982年进口额为2111.4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0 %。进口的国家和地区:香港、澳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缅甸、印度、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进口商品:轻工类、机械类、五矿类、化工类、食品原料、食品机械设备、金属制品、工艺品原材料、纺织品及原料。

1983年进口额3083.8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6.1 %。进口的国家和地区:香港、澳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缅甸、印度、欧共体、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进口商品:轻工类、机械类、五矿类、石油化工类、纺织品类、食品原料、食品加工机械、金属及制品、纺织品原材料、工艺品原材料等。

1984年进口额为4092.91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72 %。进口的国家和地区:香港、澳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缅甸、菲律宾、法国、英国、联邦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进口商品:轻工类、化工类、纺织品类、食品原料、包装材料、食品机械设备、金属制品、纺织品及原材料、工艺品原材料、药胶囊生产线及成套设备。

1985年进口额为1.2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3 %。进口的国家和地区:香港、澳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印度、联邦德国、法国、丹麦、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进口商品:轻工类、机械类、仪器类、五矿类、石油化工类、纺织品类、粮油类、畜产类、食品原材料、食品机械设备、金属及制品、工艺原材料、包装材料、纺织品原材料、木材、畜产原材料、化工原料、医药原料、钢材、有色金属等。

1986 年进口额为2.22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5 %。进口的国家和地区:香港、澳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印尼、泰国、缅甸、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澳大利亚、新西兰。进口商品:轻工类、机械类、仪器类、五矿类、石油化工类、纺织品类、粮油类、土畜类、食品原材料、食品机械设备、金属制品、包装材料、工艺品原材料、纺织品原材料、木材、畜产品原材料、化工原料、医药、钢材、有色金属、轮胎生产成套设备。

1987年进口额为5.38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2.6 %。进口的国家和地区:香港、澳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印尼、印度、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进口商品:轻工类、机械类、仪器类、五矿类、石化类、纺织品类、粮油类、土畜类、食品原材料、食品机械设备、金属及制品、包装材料、工艺品原材料、纺织品原材料、木材、畜产品原材料、机械、石油产品、化工原料、医药、橡胶、钢材等。

1988 年进口额为6.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37 %。进口的国家和地区:香港、澳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缅甸、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瑞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进口商品:轻工类、机械类、仪器类、五矿类、石化类、纺织品类、粮油类、土畜类、食品原材料、食品加工机械设备、工艺品原材料、

包装材料、纺织品原材料、木材、畜产品原材料、化肥、化工原料、农药、有色金属、医药原料、医疗器械、西药、钢材、橡胶等。

1989 年进口额为6.03 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3.4 %。进口的国家和地区:香港、澳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缅甸、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等。进口商品:轻工类、机械类、成套设备、五矿类、石化类、畜产类、食品原料、食品机械、食品包装机械、包装材料、工艺品原料、纺织品原料、木材、畜产品原料、橡胶、化肥、化工原料、钢材、农药、医药原料、西成药、医疗机械及各种进料加工产品。

1990年进口额6.72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44 %。进口的国家和地区:香港、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菲律宾、印尼、泰国、瑞士、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葡萄牙、美国、加拿大、智利、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进口商品:轻工类、轻工机械及成套设备、五矿类、石化类、纺织品类、粮油类、土畜类、医保类、食品原料、食品生产及加工机械设备、工艺品原料、橡胶、化肥、化工原料、农药、钢材、医药原料、西药、医疗器械及设备、化学试剂、包装材料、各类进料加工产品。

上一篇: 民国时期-进口贸易 下一篇: 货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