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摄影化学材料厂前身为那素化学制造厂,1941年在广东省韶关市始建,1947年迁至广州市流花路流花桥东约2号。1951—1956年,先后有新东商行、新生照相材料行、义德、迦南、金星、晶晶、华隆、舜昌、誉记等私营企业和个体手工业户并入那素化工厂。1956年,政府征用原址兴建广州体育馆,那素化工厂迁至西华路太保直街42号。该厂于1966年易名为广州摄影化学材料厂。20世纪80年代,该厂迁到白云区沙泰公路的东坑西侧蟾蜍岗。
该厂早期曾生产过盐酸、烧碱、照相药物,后来又生产硫代硫酸钠(俗称大苏打)、亚硫酸钠(俗称沙粉)等摄影化学药品,成为我国最早的专业照相材料生产企业。1978年该厂开始集中科研力量对彩色冲洗套药进行开拓性研究。以高级工程师沈大同为首的一群科技人员于1981年研制成功国内第一代彩色摄影冲洗套药,填补了国内的空白。首先研制出彩色摄影原料cd4,接着研制并生产出供彩色照相用的1号、2号、3号套药,1号冲洗套药用于冲洗彩色相纸,2号、3号用于冲洗彩色胶卷。此外,还根据彩色电视发展的需要,研制成功用于国产彩色反转片和新型反转片的彩色套药4号和6号。该厂在经典配方的基础上,探索出能适应各类型号胶卷、相纸的冲洗套药,形成通用的彩色摄影冲洗套药,并对外国先进套药进行剖析,形成有本国特色的彩色套药新配方。
20世纪80年代,广州摄影化学材料厂的主要产品已形成三大系列:彩色摄影药物、黑白摄影药物和印刷套药等。为加快彩色摄影冲洗套药新产品的研制和提高产品质量,该厂先后从美国、英国、荷兰、日本等国引进具有80年代先进水平的大型冲印机、金刚石自动冲洗电脑和一批先进的检测仪器。
广州摄影化学材料厂的产品彩色摄影冲洗套药于1985年通过化工部鉴定,1987年被广东省定为“替代进口”产品,1989年通过中国图片社的技术测试,全部指标达到规定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