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陈海滨是福建省惠安县洛阳桥东头村人,1926年农历十一月二十日出生。他八岁那年进入村内东正小学念书,三年后随父母迁居厦门鼓浪屿,在养正小学继续就读。1938年由于生活所迫,陈海滨的父亲陈嘉树离别妻子和孩儿,远涉重洋到菲律宾谋生。1940年,当侵华日军踏进厦门时,陈海滨的母亲杨让携领他回到故里。在家乡,少年的陈海滨以惊人的毅力进行自学,第二年考入惠安县立一中。1944年6月初中毕业后,他到位于福建省中部载云山脉的永春县就读高中。在此期间,陈海滨积极参加抗战救亡工作,成为学校里抗日救国的积极分子。抗战胜利后,在菲律宾的父亲曾多次来函,嘱他读完高中后出国,继续深造大学课程,以便继承父业。然而,早就立下救国志愿的陈海滨,完成高中学业后,为寻求人民解放的道路,毅然放弃出国的机会,投学于由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办的香港达德学院。在这里,陈海滨有机会读到《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哥达纲领批判》等马列主义著作,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1948年秋,通过多次的秘密聚会,他认识了粤赣湘边纵队在港的联系人郭若芝。从此,他俩经常来往,并建立了友谊。陈海滨常请求郭若芝给他一些工作。郭见这位年青人不但思想进步,而且诚恳能干,便多次将边纵队在港待运内地的医疗器械和药品储放于他的宿舍内,避过敌人的搜查。
1949年3月,陈海滨和郭若芝等人由地下交通员莫大光带领,到清(远)佛(岗)的东江支队第四团驻地,参加革命队伍,被分配到敌后武工队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敌后斗争实践,他的思想迅速地成熟起来。这年5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5月下旬,陈海滨随东三支四团(8月后改称三团)副团长甘生、政治处主任方觉魂到花县梯面山区开辟工作。6月初,他接受了党委的命令,和侯天苗一起深入花县腹地组建武工队。在花县,他们联系了早期入党的侯桂平和卢克文等人。6月初,陈海滨、卢克文等人由青年教师徐坚雄带领到了公益村。一个月后,由陈海滨任队长。侯天苗任指导员的武工队,在公益村秘密成立了。
为了了解情况,陈海滨经常赤脚下田和农民一道插秧除草,车水抗旱,通过攀谈家常,宣讲革命道理。晚上,他不是到老百姓家里访贫问苦就是和队员们一起学文化,读文件。上级发下来的布告、传单、标语等一到手,他就马上派人连夜到各圩场、乡村张贴。在短短时间内,新华、狮岭一带路口、圩场和凉亭,都贴满了“东三支”队的布告和标语。武工队像一把锋刮的尖刀。插进敌人的心脏。在武工队的宣传教育下,公益村一带的群众深深地知道:南下大军快来了!国民党反派的末日快到了!穷人翻身作主人的日子就要来临了!他们纷纷捐粮捐款,支援驻扎在山区的子弟兵。
8月下旬,按照上级党委指示,陈海滨和侯天苗在花县征选一批思想进步的青年参加部队,为广州的解放积蓄力量。这批青年战士在团长马达、政委钟育民和曹郁文的率领下,转战花县、从化、龙门、新丰、佛冈等地,为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 功劳。为了将来接管花县的需要,陈海滨选送了十多名青年知识分子,到“ 东三支”司令部举办的干部训练班学习,他们在后来的接管花县、领导花县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公益村附近,有一个三辄村,村内住着一位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的梁某。此人年青时任孙中山先生的卫队队员,能使双枪,弹无虚发,在本地威望甚高,号召力也强。一些武工队员提出要防止他插手干预。陈海滨在弄清此人情况后,决定去会会他。争取把他拉到支持人民的一边。一天早上,陈海滨带三名队员到村上一间茶楼和梁某会面,向梁某阐明当前形势,并宣传我党我军的政策。梁某当即表示绝不干涉武工队的工作。接着陈海滨还用同样的方法在狮岭地区会见了一个姓钟的民团头目。经过陈海滨耐心细致的工作,他也表示不干预武工队的活动。
为了争取和平解放花县,陈海滨按照支队首长的指示,与花县县长的代表直接接触,向对方宣布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政人员的各项政策,然后郑重地指出对方唯一出路就是投靠人民。这次接触,在花县国民党军政头目当中引起震动,他们不得不承认国民党大势己去,只好做好弃晴投明的思想准备。
9月上旬,负责警卫粤汉铁路军田至新街路段的国民党的一个连,为了对付武工队,把队伍拉到新街鱼钟潭村驻扎,还经常派人暗中监视联络站站长周一民(公开身份是新生书店老板)等人的活动。陈海滨知道后,立刻带武工队包围该连部。周站长徒手挺身闯进连部献绑。连长见状,大吃一惊,连说误会,并说什么主要是担心武工队破坏铁路,才派人暗中监视。周站长严正指出;武工队员正在暗中护路。并转达陈海滨命令:保安队要全力维护铁路畅通以便于解放大军南下,此事稍有疏忽,严惩不贷!那位连长不住地点头称是,还亲自送周站长出门。
9月下旬,陈海滨率领武工队员夜间行军经联安入山区,找到团部,向甘生副团长汇报工作。甘生为提高武工队员的政治、军事素质,就把他们留在团部集训。
10月12日晚,陈海滨在公益村徐氏宗祠主持召开全体武工队员会议。那时南下大军已逼近花县。在会上,他宣布接收工作的具体步骤,还指派了新华支前供应站领导和八个乡的特派员及武装力量负责人。
13日凌晨,陈海滨带领公益村部分武装起来的先进青年,配合武工队员一起去执行任务。一支以五星红旗引路的武装队伍,急行军开赴新华圩,迅速地包围了设置在华侨义祠内的“清(远)花(县)剿匪联防指挥所”。他们驱逐了所内人员,扯下祠顶旗杆上的国民党旗,升起花县红旗,控制了新华地区。
14日,陈海滨正式担任花县中区(当时全县分东、中、西三个区)特派员兼军管代表,负责新华、狮岭两地的党、政、军的领导工作。中区办事处就设在华侨义祠内。为了巩固解放区的民主政权,陈海滨呕心沥血地工作。他经常亲自带领人员,到区内各个角落扫荡烟馆赌档,搜捕散匪,还破获印制伪港币的黑窝。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新华地区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在繁忙工作的间隙中,他常找人谈心拉家常,讲革命道理。有三位青年在他的培养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2月29日上午,陈海滨正在草拟花县中区欢庆新中国第一个元旦的治安措施时,县委书记罗光连率领队伍从花城来到新华,命令陈海滨带领中区的武装力量参加围剿匪首钟佐贤的战斗。陈海滨迅速穿上部队刚发下来的新军装,亲率中区独立排随罗光连出发。这天深夜,剿匪队伍包围匪首钟佐贤的巢穴——振兴村。匪徒们发觉被包围,便龟缩到村内一座炮楼上顽抗,部队采用火烧、手榴弹炸等方法,未能把炮楼打开。后来野战部队调来了六○炮才把炮楼顶部击毁。这时,土匪慌忙撤出炮楼,突围上山。剿匪部队用密集火力封锁了上山道口,土匪只得退回,伏在村边的一条齐腰深沟里顽抗。部队多次冲锋均未凑效。陈海滨见到这种情景,便请求并经剿匪指挥所同意,率领中区加强排,向前冲锋。战斗中,陈海滨不幸中弹牺牲。年仅二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