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卢奂)人多惠爱,性实谦冲。亦既利物,在乎匪躬。斯为国宝,不坠家风。
——唐玄宗
简介
卢奂(691—758年),字美轮,唐代滑州灵昌(今河南省滑县)人,开元廉相卢怀慎之子。曾先后担任中书舍人、御史中丞、陕州刺史、兵部侍郎、南海(治今广州)太守、尚书右丞等职。卢奂为官清正廉明,有政绩,唐玄宗曾题书“斯为国宝,不坠家风”以赞扬他的美政。其事迹见于《新唐书》《旧唐书》《粤大记》等书。
事略
父廉子洁 不坠家风
卢奂年轻时曾屡次主政地方,皆以廉洁奉公、勤俭清正而为世人所称道。卢奂的清廉自守,固然与其自身修养有关,但也与其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风熏陶以及其父言传身教不无关系。
卢奂的父亲是被誉为一代廉臣的卢怀慎。卢怀慎的先祖为山东望族,因其祖父曾任灵昌令,遂与家人于当地定居。卢怀慎年少时就养成了淳朴谨慎的性格,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因为人正直谨慎,入仕后常被安排在监察以及人事部门工作,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御史中丞等职,负责纠察百官以及考评官员政绩。其一生主要致力于为国家选贤任能,完善选官用官制度。在担任御史中丞期间,针对当时朝廷选官用官制度的弊病,他多次上书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针对当时存在的官员调职派遣过于频繁的问题,卢怀镇上奏指出,由于官员调职、升职所间隔的时间过短,导致“吏知还(调升)之不遥,不尽其力”,滋生苟且偷安,工作只求能“资养名望”,不图实际。长此以往,官场上就会形成欺上瞒下,敷衍了事的风气。他认为应适当延长官员在一地任职的时间,以保证政策的延续性。他建议,官员考核时,对工作认真且有治理成绩的官员,不必过于频繁地调职升迁,可在保留原职的基础上相应提高他们的官阶和俸禄;对碌碌无为甚至有奸邪用心之人,应予以解职,而多提拔做事勤勉且有能力的官员。
针对国家出现的官员数量严重超编,人浮于事,造成巨大财政浪费的现象,卢怀慎认为应该优化官员配置,使人尽其才,裁撤庸官及尸位素餐者,提拔有能力的地方官员,使人尽其用。
当时朝廷对一些贪赃枉法的高官显贵,虽有惩罚,但不久却又官复原职,甚至有的还主政一方;还有一些则被调至边远地区主政以示惩罚。卢怀慎上书指出,这些做法无疑是在放任这些奸邪的官吏继续侵夺百姓,继续贪赃枉法,等同是把民众,尤其是边地民众至于水深火热之中。对偏远的地区,就更应该选择贤良之人去治理,以维护当地社会的稳定安宁。他建议对于那些违法乱纪的官员,“十数年间不许齿录”。朝廷应要甄别官员的好坏,做到赏罚分明。从卢怀慎的上书内容中,可以看到卢怀慎对朝廷选贤用能的渴望,对尸位素餐的庸官以及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的贪官、恶官的厌恶。
后来卢怀慎累迁至黄门(门下)侍郎,赐爵渔阳伯。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被派往东都洛阳负责选官之事。不久被征召回京,加封同中书门下三品,位同宰相。开元三年(715年),升任黄门监(门下省长官),与紫微令(中书省长官)姚崇共同掌管国家枢密,位极人臣。
卢怀慎虽位高权重,但却一直保持着清正廉洁的作风。他没有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置办私产。家中布置朴素,吃穿用度一切从简。所得俸禄赏赐都用来随时周济亲朋,家无余财,妻子儿女都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前往东都洛阳主持选官事物之时,身上仅携带一个布袋。他病重时,同僚宋璟、卢从愿前往探望,发现他仅躺在破旧草席之上,房门上没有门帘,吃饭时也是只有蒸豆等几样粗菜。当宋璟、卢从愿将要离开时,卢怀慎仍不忘嘱托提醒他们由于皇帝对政务稍有懈怠,会有奸邪之人占据国家的重要位置。
开元四年(716年),卢怀慎病重,在弥留之时他遗书上奏朝廷,希望国家可以重用才识过人、持心刚正的宋璟,坚贞耿介的李杰,铁面无私、守文奉法的李朝隐以及清廉谨慎、知行合一的卢从愿等四位贤良大臣。唐玄宗大为感动,接纳了他的意见。事实证明,卢怀慎眼光独到,他所推荐的这四位官员皆为廉洁奉公的贤良之辈,都成为唐代有名的贤臣,成为开创“开元盛世”的股肱之臣。同年,卢怀慎去世,谥号“文成”。卢怀慎去世两年后,玄宗皇帝出巡返京时经过卢怀慎故宅,怜悯他的家人生活清贫,赐绢百匹。皇帝途经他的墓地时发现他的墓地没有立碑,回想起卢怀慎一生清廉自守,不仅潸然泪下,并下诏为其立碑,由皇帝亲手题写碑文。
卢怀慎一生清廉谨慎,即使身居高位,仍不改其志。卢奂正是在父亲的熏陶和影响下,养成了惠爱谦冲的品质,成为一代贤臣。
惠爱谦冲 节操清廉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卢奂出任陕州刺史期间,恰逢玄宗巡视京师,在陕州安顿。玄宗考察卢奂的政绩,发现卢奂将这一地区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不禁大为赞赏,并题写赞词于厅事之中。赞词说:
专城之重,分陕之雄。人多惠爱,性实谦冲。
亦既利物,在乎匪躬。斯为国宝,不坠家风。
唐玄宗天宝初年,卢奂任晋陵太守,不久转任南海太守。
由于广州水陆交通便利,自古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是封建政府外贸收入的重要来源地。各国商船货物纷至沓来,其中不免包括许多如宝石、象牙之类的奇珍异宝,这些货物极具诱惑力。加之广州又地处岭南,远离政治中心,这使得当地官员很容易滋生“山高皇帝远”的想法,认为中央政府难以监管,更加肆无忌惮地贪赃枉法。有部分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在政府与外商的贸易活动过程中牟取暴利,中饱私囊。在卢奂到任之前,刘巨鳞、彭杲相继出任南海太守,二人连同当地节度使都没能经受得住海上贸易所带来的巨大物质诱惑的考验,以权谋私,贪污巨款,后皆被中央政府察觉,判处死刑。卢奂到任南海太守后,严明法纪,大力整顿当地官场的不正之风,贪官污吏一时绝迹。随着外来商旅与商船数量的不断增加,唐朝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海上贸易。市舶使常由宦官充任,由朝廷任命。所以这些宦官到广州后,往往目无法纪,仗势欺人。由于卢奂刚正严明,压制了这些宦官的嚣张气焰,使他们不敢触犯法律,纠正了广州乃至岭南边地的歪风邪气,老百姓由此可以安居乐业。当地老百姓都说自开元以来四十年,治理广州有清廉节操者,仅有宋璟、裴佃先、李朝隐以及卢奂四人(另一说为三人,无裴佃先)。朝廷为表彰卢奂在广州的政绩,特加封其为银青光禄大夫。三年后,卢奂被征召回京出任尚书右丞,不久后去世。
参考文献
[1] (后晋)刘昫:《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2] (宋)欧阳修:《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3] (明)郭棐撰;黄国声,邓贵忠点校:《粤大记》,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
摘自《清风峻节——广州历史人物廉洁事略》(广州市纪委监察局和广州大学历史系编)
《清风峻节——广州历史人物廉洁事略》是由广州市纪委监察局牵头,联合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和各区纪委监察局,开展广州市廉洁历史文化的普查工作,在全面搜集整理普查资料的基础上,以广州市纪委监察局、广州大学历史系为主体编撰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