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广州人物>历史人物
“发冷丸”与唐拾义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5-04-29
  • 浏览数:

唐拾义,原名振之,18747月出生于三水县。清末民初,西医西药已随教会传入中国,唐拾义年轻时便在广州博济医院学习西医,他聪明好学,成绩优异。1912年,他在下九路华林街自设医馆,善治咳喘,名渐传扬。医务之余在家自制久咳丸、哮喘丸,为保密不宣药方,不雇帮工。

但是,唐拾义很重视宣传。除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外,又在包装药名前加上“唐拾义”字样,出诊乘的轿子布篷上也标着“唐拾义大医师”的大字。后来求医者众需药量增,须扩展诊所及制药工场,才迁址到下九路旺地,自任药厂经理,长子唐太平任副经理,挂上“唐拾义父子制药厂”大招牌,且雇用职工。

为进一步扩大经营,唐拾义于1919年在上海设诊所。人地生疏,怎样才能在沪“扬名显药”?他的招数是在报纸上刊一则启事:“本医师于来沪后失一爱犬,寻获送还者重赏银洋100元。”唐拾义的名声身价不胫而走,求医者也大增。1924年在爱多亚(今延安东)路设厂制药,规模比穗厂更大。销路大开后又在天津、汉口、香港设分厂,以上海为总机构,广州的“增寿堂药房”为支机构。

革新设备是药厂发展制药业的关键,1931年唐拾义率先于沪、穗二厂采用机器制药。接着他研制新药“发冷丸”、“疳积散”成功,包装除药名冠以“唐拾义”记号外,还有他本人椭圆形半身像。为使一些主药原料(如盐酸麻黄素)不用进口减少成本,他在沪西设厂试验提炼出麻黄素及驱虫中药使君子的有效成分,所以他的药品代替了价格昂贵、不便携带、无中文说明、广大农民难以接受的外来药,而畅销全国城乡并远销东南亚。

广告宣传是做生意的妙法,唐拾义是多渠道、精明且实际的。除上述外,他又标榜“亲自处方监制”、“货真价实”、“疗效显著”等;又从各地邮局征集到药店、药房、代销店的街道门牌、店号名称,寄去宣传品;然后通过邮寄委托代售给予提成,所以唐氏厂联系上的药店数以万计,遍及城乡;又在各城镇的车站、码头竖立广告牌。许多城镇大乡墙头上粉刷上“唐拾义发冷丸”,惹人注目;还随时令季节赠送扇子、日历、年画等;甚至于药盒()附有“验真券”,买者积存若干可换取赠品。

唐拾义以药既济世又发家,20世纪30年代成了百万富翁,在上海购置爱多亚路、虞洽卿路西北角、广西路、牛庄路的房地产多处;又买下北海路的吴富饭店,并在广州投资大三元粤菜馆成为股东及董事。

唐拾义于19399月因脑溢血在上海逝世。

上一篇: 英风几度振长洲——孙中山历次视察黄埔军校纪实 下一篇: 白玉蟾道人与咏广州诸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