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邹伯奇(1819-1869),字一鸣,广东南海人,近代广东第一位科学家,中国近代科学先驱,精通天文、物理、数学、地理。他一生研制的仪器不下数十种,最著名的有摄影器、七政仪、日晷等。
早在清道光十九年(1839),邹伯奇已研制出“比例规”,翌年,又研制出一种叫做“指南尺”的测量器。道光二十四年(1844),他从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得到启发,悟出凹面镜成倒像原理,研制成“摄影器”,并成功地拍摄了照片,在西方近代摄影术传入广东前的两年,邹伯奇已独立研制成摄影器,足可称为中国摄影技术研究者之先驱。后又在此基础上制造出中国第一架照相机。摄影术虽是法国人发明,但邹伯奇对摄影技术的研究,有相当的独创性。他没有见过照相机,仅根据有限的文字资料,独自研制出照相机,主要得益于他的光学知识。他所用的洗相、印相药物,除了西方照相用药之外,还用了一些广东的药品如桃皮胶、阳起石等。
时隔不久,他制造了一部“七政仪”(也称之为“太阳系表演仪”)。七政仪,是邹伯奇制作的天文仪器。“七政”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邹伯奇以此说明地球和各大行星是绕太阳运行,从而否定了传统的“天动地静说”。咸丰四年(1854),又制作“天球仪”,并绘制和撰写了《甲宾恒星表》、《赤道星图》和《黄道星图》3部天文学著作。在邹伯奇的时代,中国学术界对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还有争议,邹伯奇制作的天文仪器,以太阳为中心,显示出进步的天文学思想。
在咸丰四年(1854)前后,邹设计制造了一批日晷(计时器),有“坚晷”、“地平式日晷”、“日夜晷”等。在此之前,中国自制的日晷以及外国传教士进贡的日晷都没有考虑日晷使用地点的磁偏角问题。邹伯奇设计的日晷把使用地点的磁偏角在日晷中纠正了,使晷针真正直指北极。如广州文物管理处珍藏的邹伯奇亲手制造的两台“地平式日晷”,一台晷针倾斜度为23度,适用于广州;另一台晷针倾斜度高于40度,则适用于北京。如此精确的日晷,已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邹伯奇制造的比较著名的仪器还有“浑圆水准仪”、“水银溢流式水准器”、“风雨针”(气压计兼测高仪)等。
邹伯奇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著述颇多。除上述所举天文学著作之外,在物理学方面,著有《磬求重心术》、《求重心说》、《格术补》等,分别论述力学和光学问题;在数学方面,著有《乘方捷术》3卷,第一卷讲乘方和开方,第二卷讲对数,第三卷讲乘方、开方、对数之运用。邹伯奇逝世后,学者陈澧从其遗稿中选取一部分,以《邹征君存稿》为书名,与《邹征君遗稿》同时刊出,传播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