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工农兵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它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红军,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开端,推动了工农革命的发展,为中国革命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1927年8月11日,刚成立的中共中央南方局根据“八七会议”精神,部署南方武装暴动。11月初,张太雷、瞿秋白、苏兆征等制订了广州起义计划。11月26日,张太雷从香港返回广州,秘密组织召开了有部分省委常委参加的会议,决定乘张发奎在广州兵力薄弱的有利时机,组织共产党人所掌握的第四军教导团和警卫团一部以及工农武装,举行起义,成立了以张太雷为委员长,黄平、周文雍为委员的革命军事委员会,负责领导起义各项工作。
12月6日,中共广东省委在张太雷主持下,召开紧急会议,讨论通过了起义的政纲、宣言、告民众书等文件,以及成立苏维埃政府的人事安排等问题;研究了起义力量的部署和军事行动,决定于12月12日举义。起义前夕,汪精卫和张发奎对起义的计划有所察觉,准备解散教导团,在广州实行戒严,并调其主力部队赶回广州。形势聚变,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提前于11日凌晨举行起义。
11日凌晨3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爆发。工人、土兵同时出动,向预定目标发起进攻。刹时,红旗招展,枪弹如雨,呐喊如雷。经过多番激战,反动势力逃到珠江南岸。两小时后,珠江北岸地区基本被起义军占领。这次起义得到工人、农民、士兵、学生及广大群众的支持。
11日上午6时,广州苏维埃政府(后人誉称为“广州公社”)诞生。并成立了工农红军指挥部,以叶挺为总指挥、叶剑英为副总指挥。工农红军的名称首次出现在广州。12日中午,举行拥护苏维埃政府大会。大会通过了起义政纲,包括建立苏维埃政权;消灭反革命;没收大资本家财产,工业国有;没收一切土地归国有,归农民耕种;组织红军,联合苏联;打倒帝国主义等等。
此时,国民党联合英、美、日等帝国主义的力量向广州反扑。躲在珠江南面的敌人在帝国主义军舰掩护下,渡江直扑起义总指挥部。张太雷闻讯乘车赶往大北门,途中遭敌人伏击而壮烈牺牲。
起义总指挥部鉴于敌我力量悬殊,为保存革命力量,决定撤出广州。许多工人赤卫队队员没有接到撤退命令,与敌人展开肉搏巷战,英雄事迹可歌可泣。广州失陷,从12月14日—19日5天内,被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多达5700人。一些参加中国革命的苏联和朝鲜革命者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54年,市政府在当年烈士牺牲的红花岗(位于今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92号)兴建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1957年正式对外开放。陵园总面积18万平方米,分陵区和园区两部分。陵区有正门门楼、陵墓大道、广州起义纪念碑、广州公社烈士墓、中苏血谊亭、中朝血谊亭以及叶剑英元帅墓等。正门门座以白花岗石为基础,配以橙红色的琉璃瓦顶,双阙正面石壁镌刻着周恩来手书“广州起义烈士陵园”8个大字。陵墓大道宽阔笔直,两旁苍松翠柏,红花不绝,四季长青。1963年和1986年两次以“红陵旭日”入选“羊城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