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广州方言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方言之一。广义的广州方言又称“广府话”“白话”,属粤方言广府片,是粤语的代表方言,通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粤中和粤北部分地区,以及广西东南部,使用人口超过7000万人。狭义的广州方言指广州话,专指广州市区通行的粤语。粤语为现代汉语方言的七大方言之一。广州是粤语区的中心,广州市区的方言是所有粤语区(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标准语,广州话在整个粤方言中最具权威,有着粤方言“普通话”的地位。粤语的形成十分复杂,具有明显的“移民”色彩,既有古越族、南方少数民族和古汉语的基本成分,又夹杂着相当成分的客方言、闽方言、湘楚方言、赣方言,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现代汉语,英语和东南亚语也融入其中。有学者认为“粤方言最早的源头,应该是楚人南迁、楚语南来所导致的结果”(李新魁《广东的方言》)。汉代至唐宋,中原汉人源源不断地迁徙岭南,促进粤语的发展和定型。元明清以来,粤语的变化较小。广州方言一方面继承、保留古汉语的特点,另一方面吸收一些南方非汉语的成分,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有较大的差异,具有自己特有的语音特点。普通话有4个声调,广州话的声调有9个。由于声调丰富而且富于变化,广州话动听悦耳,粤语歌更是独具魅力、经久不衰。广州方言在社会交往和改革开放中影响力巨大,国内外有不少非粤语区的人士学习和使用广州方言。广州方言是粤语区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古汉语研究意义重大,对保存传统文化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