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广府文化
《广州民国日报》创刊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4-09-19
  • 浏览数:
 

《广州民国日报》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州地区最有影响的一份日报,创刊于1923年6月,社址在广州第七甫100号。

  《广州民国日报》最初由国民党员吴荣新等集股自办,在广州《新民国报》的基础上改组而成,后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接办。首任社长兼编辑主任孙仲瑛,营业部主任叶健夫,编辑有吴荣新、甘乃光、汤澄波、黄鸣一。创刊之初每日出版两大张,主要内容有评论、大元帅令、本报专电、东方通讯社电、特别纪载、本省要闻、小言、本省新闻、本市新闻、各属新闻、琐闻、中外要闻、外国通讯、译闻。副刊名《消夏》,有自由演讲、红薇感旧记、顾斋漫钞、游记、瀛谈、家庭纪实、拈花微笑等栏目。9月10日后,每逢星期一出《文艺特刊》,内容有学说、思潮、美术、笔记、诗文、谈荟。10月9日起,又在副刊开辟《影戏》一栏,内容有明星列传、明星杰作及影戏学、影戏史、影戏评论等,为广州报界副刊介绍电影之始。该刊拥护国民革命,拥护孙中山的主张。曾发表评论《国民革命与国民党》,说:“国民革命,是集中各阶级被压迫的人民而成联合战线,以打倒共同的敌人之一种复合的政治革命,领导全国各阶级被压迫的人民,以推翻封建式的武人政治,以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以抵抗列强的侵略,而完成中华民族独立的国家。”

  国共合作后,《广州民国日报》业务迅速发展,增聘政界、军界、学工商界专访员。从1924年3月16日起,发行星期特刊一大张,内分本省新闻、中外要闻、评论、专电、译述、文艺、小说、国民思潮等门类。5月,在副刊辟《文艺丛刊》,内容有讨论、风俗、小说、新诗、词苑、粤讴等。6月,新闻内增加经济一门,内分本市商情、地方商情、市外商情、丝市商情、经济事情、商业概况、经济常识、金融市况、昨日市情、船期等;同时又在副刊增辟“民国曙光”。

  1924年7月15日,《广州民国日报》由国民党广州市执行委员会接办,并进行重大改版,由每日两大张扩充为三大张,成为广州最大的报纸。16日,该报发表《本报宣言》,提出办报宗旨为:阐发主义,鼓励同志,唤醒民众,介绍思潮,纪述实况,评论是非。改版后的《广州民国日报》,内容包括国内要闻、国外要闻、各地新闻、本市新闻、经济新闻、快乐世界等,特辟“学汇”一栏,专门介绍各种思潮,内容包括论丛、译述、文艺、小说、诗歌、自由论坛或通讯、影响录、讲演。共产党人恽代英的《革命运动中心教育问题》、《中国革命的基本势力》等文章,肖楚女的《世界弱小民族解放运动的近状》及邓中夏等人的文章,曾在“学汇”刊登。

  1924年10月27日,《广州民国日报》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接办,成为国民党的机关报,社长陈秋霖。1925年8月廖仲恺被刺,与廖同乘一车的陈秋霖也中弹伤重不治,社长一职由陈孚木接任。国民政府迁武汉后,该报为国民党广州市特别执行委员会宣传部接管,为市党部的机关报。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该报成为国民党右派的宣传工具。1927年11月26日,国民党政治会议广州分会接收该报。1928年10月10日起,每日出四大张。在陈济棠统治广东时期,该报为其宣传工具,社长陈玉昆,总编辑梁明志。社内分编辑与营业二部,编辑分电报、要闻、经济、副刊、文艺等,各司其职。其编辑组织之完备,可谓当时广东各报之冠。1930年有职工108人,发行12000份。1934年社址迁至光复中路79号,印刷改用卷筒机。

  1936年陈济棠下野后,《广州民国日报》为南京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接收,于1936年12月31日停刊,改组为《中山日报》。

 

上一篇: 广州基督教的“三自爱国运动” 下一篇: 毛泽东与南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