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市情>广州市情>广府文化
近代体育运动的传播
  • 来源: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14-07-29
  • 浏览数:
 

鸦片战争后,广州的体育活动出现两大变化:一是因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激起了广州人民的卫国保乡练武的热潮,从而使富有南方特色的各项拳种更加成熟;二是西方近代体育项目随传教士传入,使广州成为中国较早开展近代体育运动的城市。

广州出近代意义上的体育运动,始于清同治初年,当时在沙面租界的英国人和法国人先后建有游泳池、网球场、足球场、桌球室等体育设施,广州市的各类学校以及市民受其影响,开始从事这些项目的体育活动。广州的近代体育运动首先在学校得到开展。同治十一年(1872),外国传教士在沙基(今六二三路)创办了广州第一所教会学校真光书院(后改为真光中学),学校虽未设体育课,但每天课余时都开展球类、田径、体操等体育活动。真光书院成为广州最早开展近代体育活动的学校。此后在广州陆续出现的教会学校,课余时均有近代体育活动开展。光绪十二年(1886),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水师学堂和陆师学堂,聘请德国、日本教官开设近代体育课程,有徒手操、单杠、双杠、木马、浪桥、跳高、跳远等项目。水师学堂、陆师学堂是广州最早开设近代体操课的学校。张之洞于光绪十四年创办的广雅书院,也开展近代体育活动。光绪十五年至光绪十九年,培正书院、时敏学堂、述善学堂、启明学堂、南强公学等先后开设了体操课。清光绪十三年(1887)外国人在沙面租界修建了一个长25码、宽15码的室内游泳池,这是广州最早出现的游泳池(游泳池保存至今),设有跳板、滑梯、水上吊环等。光绪二十八年,清廷颁布《钦定小学堂章程》,规定体操为必修课,从光绪二十九年开始,广州的中、小学均开设体育课,设置跑步、踢球、跳高、跳远、单杠、木马等体育项目。

19世纪末20世纪初,乒乓球、篮球、足球、排球等近代球类运动通过基督教青年会、华侨以及外商相继传入广州。19世纪末,乒乓球运动经基督教会传入广州,先在真光、培英等教会学校作为课外活动项目。20世纪初,真光书院、培英学堂、培正学堂、格致书院等教会学校先后开展篮球运动,其后,广府中学、南武公学、广东高等师范相继仿效。足球、排球、羽毛球等也同时在广州传播开来。

 

上一篇: 广州首次派遣官费留学生 下一篇: 广州教会之历史回顾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