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朝鲜战争巳经过去60年了。60年前,朝鲜这个东北亚的小国为什么会爆发一场掀动世界的国际局部战争?中国为什么决策援朝出国参战?这场战争对中国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朝鲜半岛分裂的背景
朝鲜,中古时期称高丽王朝,曾为中国保护国,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被日本侵占,1910年被日本吞并,成为殖民地。抗日战争后期,在1943年美英苏中首脑参加的开罗会议上,中国政府提出战后要给予朝鲜独立的建议,获会议通过并写入开罗宣言。1945年2月,在苏联克里米亚由美英苏首脑参加的、旨在确定战后世界基本战略格局的雅尔塔会议上,为了促使苏联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出兵亚洲,美英在抛开有利益关系的中国,单方对苏联作出让步:承认蒙古独立、保留苏联在中国东北从沙俄获得的特权。对于朝鲜半岛,美国提出由美苏中托管一段时期,苏联则主张立即独立,对此会议未作定论。
1945年8月9日零时,苏军以150万人、5500辆坦克、3800架飞机的军力,从中蒙、中苏边境攻入中国东北,日本数十万关东军顷刻崩溃。这时,美国急了,为了阻止苏联独占东北亚,8月10日,由美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组成的协调委员会紧急开会,商讨如何确保美国在东北亚的利益。美国原来并不重视朝鲜,1945年7月,在德国召开的波茨坦会议上只发出要日本投降的宣言,对战后朝鲜事务未作讨论。当时,美国参加会议的参谋人员也仅设想要在朝鲜划一条美苏对日受降的分界线。现在,美军还远在千里外的冲绳岛,巳不可能抢占朝鲜了,怎么办?协调会议即令腊安. 腊斯克等两位上校参谋,在会议厅旁的休息室,用半小时拟定一个应对方案。两位从未到过朝鲜的上校望着朝鲜地图,既不了解地形特点,也找不出划线的依据。半小时到了,只好在朝鲜半岛纬度(北纬33~43度) 的中间——38度上划一道红线,这样,三八线产生了。于是,美国电告苏联:苏美在朝鲜对日受降以北纬38度线为界,苏联同意了。为什么斯大林同意这条界线呢?原来,1905年日俄战争的停战协议中,日、俄在朝鲜势力范围的分界也是三八线,它正是朝鲜半岛的中线。随后,美苏按这条线对日军受降。苏军将朝鲜北部交给随军进驻的金日成支队管治,美军将朝鲜南部交给从美国回来的李承晚管治。由此,朝鲜半岛分裂为南北方。
1947年,联合国提出要通过选举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权,但南北方磋商无果。1948年8月15日,南方成立了以李承晚为总统的大韩民国。9月9日,北方成立了以金日成为主席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南北方政府都要求统一,也都声称自已是朝鲜唯一的政府。当时,北方占有土地12万平方公里,人口900万;南方占有土地10万平方公里,人口1700万,经济较发达。
朝鲜半岛的分裂,是大国在东亚地缘政治博弈的表现,是世界殖民思想的延续,也是东西方两大阵营冷战的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德意日,其目的也是要重新划分殖民地。但是,他们战败了,不仅未获得新的殖民地,自己也成了殖民地。朝鲜,这个原来的日本殖民地,要由新的胜利者美苏再次瓜分,这就是朝鲜半岛分裂的根源。
朝鲜战争的爆发
从宏观看,朝鲜战争是在美苏冷战背景下,斯大林的全球战略转向武装暴动,朝鲜南北方都祈望通过武力统一而发生的。
冷战,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的矛盾和冲突,是西方集团遏制社会主义阵营的产物。1946年,美国提出要承担世界反共产主义责任的“杜鲁门主义”,在欧洲推出治理战争创伤的“马歇尔计划”。与此相对应,苏联成立了全世界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到1948年夏天爆发“柏林危机”,以冷战为标志的世界格局形成。在亚洲,由于中国革命的胜利,苏联寻求与中国结成同盟,中共也表示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 ,为此,中国和朝鲜都卷入了亚洲的冷战中。
二战以后,在1946~1948年间,全世界共产党工人党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大都是进行议会斗争,但自1948年后一些国家共产党转向武装斗争,如泰国、缅甸、马来亚、印尼、菲律宾等,这就是斯大林全球战略转向的表现。在朝鲜北方,金日成早就要求武力统一,但苏联不答应。1948年底苏军撤出朝鲜,把武器装备留给朝军,后又补充坦克大炮等重武器,1950年1月苏同意北朝鲜武装南进。在朝鲜南方,大韩民国也在筹划武力北进,总统李承晚多次要求美国给重武器,但美国不愿在亚洲与苏对抗。在1949年6月撤军后,一直压制南韩的北侵意图,限军队为10万,不给重武器,因此南韩军力远不及北朝鲜。
从微观看,朝鲜战争爆发有内、外两个因素。外因,1949年中国革命临近胜利时,美国也着手调整亚洲防卫战略。它基于两点:美国利益重点在欧洲,亚洲不能投入过多军力;对中国新政权还在观望,期望中国建立一个铁托式的中立政权,因此对中国的政策表现了一定的摇摆性。1949年1月,美国安会37号文提出:美国不能让台湾、澎湖落入共产党手中。但在1949年底国安会48号文又提出:应尽一切努力加强美国在菲律宾、琉球群岛、日本的总体地位。1950年1月5日杜鲁门的声明和1月12日国务卿艾奇逊的讲话,都表示美国的亚洲防线不包括朝鲜和台湾。美国释放出这个信息,其本意是不刺激中国新政权。但是,这却大大地鼓励了金日成,也使苏联放心,认为武力统一朝鲜的好时机到了。内因,由于朝鲜南北方都想武力统一,在各自建立政权后,边境冲突不断发生。据统计,到1950年6月止,巳达2000次以上,双方都指责对方侵犯,双方都想发动突然袭击。这样,从冲突升级到战争也就很难避免了。
北朝鲜的金日成,从建立政权起就想武力统一。1949年5日,金日成派特使到北京,要求中国支持其武装南进。毛泽东原则上支持,但希望在中国解放台湾之后。1950年1月30日,斯大林电金日成,同意其武装南进计划,其后金日成数次访苏商谈。5月13日,金日成从苏秘密来中国,带来斯大林同意武装南进、并要其与中国商量的信息。见此情况,中国只得同意。那么,为什么苏改变态度呢?一方面是斯大林的世界战略转向武装暴动,另方面是中苏签订了新条约,苏联被迫放弃旅大港的特权,它急于在朝鲜寻找出海口。苏虽让金日成征求中国意见,但并不愿中国介入朝鲜事务,朝鲜亦未向中国通报情况和要求援助。
北朝鲜建国后,金日成要求中国将解放军中的朝籍部队和官兵送返朝鲜。其背景是:日本占领朝鲜时,不少朝鲜人避居中国,1945年东北即有200万朝鲜人,抗日战争中一些朝鲜人参加了东北抗联,解放战争中有5万朝鲜青年参加四野部队。1949年7月,中国将在东北的两个朝鲜师,即李德山师长的解放军164师(10821人) 、方虎山师长的166师(10320人) ,整建制、带武器装备送返朝鲜。四野另一个朝鲜师(16000人)当时正南下作战,也于1950年4月返回朝鲜。这几个师都是很有战斗力的部队,回朝后成了朝人民军的主力。
正当北朝鲜准备军事南进时,美国的亚洲安全战略也开始重大转变。1950年4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68号文提出:要对共产主义扩张实行全面遏制战略。这个战略的基本点是:中苏条约的签定,中国巳成为苏联的卫星国,共产主义巳扩张到中国大陆,因此,要将台湾列入美国亚洲防线。美国防部和参联会也制定保台意见书,要将台湾与大陆隔开,派美海军进驻台湾。
1950年6月25日(星期六) 凌晨4时,北朝鲜军队在三八线发动全面进攻。当时双方的军力是:北朝鲜有10个陆军师、1个装甲旅、1个摩托团,主战坦克T34型250辆,飞机180架,共13.5万人,另有边防军5个旅。南朝鲜有8个陆军师、23个团,共10万人,无坦克大炮和飞机。战争打起,北朝7个师在150辆坦克支援下,分四路攻入南方。南韩军全线败退,6月28日朝人民军占领汉城。6月27日美国宣布派兵入朝,当日美海军进入朝鲜海域,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7月1日美陆军在釜山登陆。7月7日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织联合国军进入朝鲜。8月中旬,朝人民军推进到南部洛东江,美韩军被压缩于釜山三角地带。9月15日,美军7万人在半岛西海岸中部仁川港登陆,切断了进入南部的朝军退路,人民军全线溃退。9月28日美韩军夺回汉城,10月1日,韩军越过三八线,7日美军越过三八线,19日占领平壤,北朝政府退到鸭绿江畔的江界市,朝军分散突围北退,美韩军向鸭绿江进犯。
这场原来只是朝鲜南北方的国内战争,至此巳演变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当时,美国军政界一致认定:这场战争是苏联、中国策划支持的,是世界共产主义势力在亚洲扩张的序幕,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前哨火力侦察。因此,美国的战争目的巳不限于原来的抵御入侵、保卫韩国,而是要占领北朝鲜,彻底消灭北朝鲜军事力量,抵挡苏联、中国共产主义势力的扩张。美国从这种对共产主义的恐惧而作出了主观臆断,再依据这虚妄的臆断而制定亚洲安全战略,这就注定了以后一系列错误的政治、军事决策。
朝鲜战争的爆发,是当时世界共产党人暴力革命思想的又一次实践。从俄国十月革命,东欧建立社会主义,中国革命胜利,都是依靠武力实现的。因此,北朝鲜以武力统一全岛的诉求,也被认为是合理的。但是,这个行动却是对 “雅尔塔体制” 的破坏,是对巳有协议的大国势力范围的突破,因此必然引起西方阵营的强烈反弹,把一个小国的国内战争升级为大国博弈的国际战争。同时,苏联支持朝鲜武装南进,根本未估计到美国会出兵,这是一种盲动行为。中国虽然后期是被迫出兵,但曾经原则上同意北朝鲜武装南进,这是没有估计到违反国际规则所带来的巨大风险。
出兵朝鲜的决策历程
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在继续解放大陆、准备攻打台湾的同时,决定全力投入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上。1950年6月24日,中央决定将当时540万军队缩编为280~300万。朝鲜战争爆发,打乱了原来的步伐。1950年7月13日,中央军委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38、39。40、42四个军和三个炮兵师,由13兵团率领,共26万人,组成东北边防军。中央设想,如果美国越过三八线,中国就要出兵援救,东北边防军就是第一线战略预备队。
1950年7.8月间,朝人民军在南部洛东江一线与美韩军相持,20多万敌军挤在釜山三角地带,既不反击,又不后撤,预示将有大的战略行动,北朝鲜原拟的闪电战术未能实现。战争拖延,补给线拉长,敌空军袭击猛烈,形势十分不利。这时,中国巳提醒朝军要防备敌人在西海岸仁川港或东海岸元山港登陆。但朝鲜领导人仍盲目乐观,并不要求中国支援。9月15日美海陆军7万人在仁川登陆,形势急剧恶化,朝军十几万被包围于南部。9月17日周恩来总理面告朝鲜驻华大使,询问是否要中国帮助。9月20日,朝鲜劳动党中央开会,要求中国出兵,急电苏联请求批准。但斯大林复电并未同意中国出兵,只要求朝鲜坚持。9月底美韩军攻抵三八线,29日金日成再向斯大林发出求救急电,要求中国立即出兵。这时,斯大林才于10月1日电毛泽东,要求中国出兵援朝。
1950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国庆检阅城楼上收到斯大林的电报。晚间,中央几位书记达成出兵的一致意见。会后毛泽东起草回电,称:“我们决定用志愿军名义派一部分军队去朝鲜境内和美国及其走狗李承晚的军队作战,援助朝鲜同志。”(后查明此件未发出) 10月2日下午政治局开会,讨论出兵援朝。会上,出兵与不出兵两种意见都有,但不出兵意见居多。毛泽东决定休会再议。会后,通过苏大使复电斯大林,称:“我们原先曾打算——调几个师志愿军到北朝鲜——但是经过慎重考虑,这一举动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因此,目前最好还是克制一下,暂不出兵。”5日,斯大林再电毛泽东,仍要求中国出兵。
10月4日、5日,政治局继续开会,并电时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北局书记的彭德怀来京。会上,彭德怀支持出兵,会议亦决定出兵。10月8日,中央发出组织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命令,在当天的政治局会议上还通过彭德怀领军入朝。会议结束时,参会人员列队逐个与彭德怀握手,表情凝重,不发一语,彭德怀深受感动,深感责任重大。
在中国准备出兵援朝时,10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与美国五星上将、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在太平洋的威克岛会面。杜鲁门问麦克阿瑟:中国发出威胁,要在朝鲜进行干涉?麦克阿瑟竞傲慢地说:可能性很小,他们只有5、6万军队能过江作战,如果中国人试图前进到平壤,那将会出现一场大规模的屠杀!
10月8日,周恩来、林彪飞往莫斯科,落实斯大林巳许诺的援助武器装备、出动空军事宜。斯大林答应了以记账贷款方式援助武器装备,但又说:空军没有准备好,需待2个月至2个半月才能出动。周恩来多次陈说,斯大林仍不答应。最后议定:中国目前也不出兵,让朝鲜政府、军队撤入中国,建立流亡政府。13日,彭德怀再回京参加政治局会议,决定:即使苏不出动空军,我国仍出兵援朝。毛泽东复电周恩来:“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周恩来将中国的决定通知斯大林。15日苏态度又变,外长莫洛托夫说:即使两个半月后苏出动空军,亦不入朝鲜,只在鸭绿江中国一侧防卫。其实苏空军早在9月间巳进驻我沿海及边境大城市担任防空,不入朝等于不出动空军。苏联为什么在空军入朝问题上一再食言?主要是怕与美国冲突,怕第三次世界大战,怕中国陆军不能顶住美军进攻,怕卷入一场胜负未卜的战争。事后证明,当入朝部队在11月上旬把美韩军驱赶至离鸭绿江百里外的清川江,而美国对中国参战也没有激烈反弹时,苏联觉得战争升级的风险降低了,还未等到两个月,苏空军就出动了。11月8日,在距中国陆军入朝仅15天,苏空军米格15战机与美空军F--80战机,在鸭绿江上空首次交火,开创世界上喷气式战机首次空战。
10月16日,周恩来飞回北京,这时彭德怀巳在鸭绿江边的辑安指挥渡江,42军前线指挥所与先头团巳于16日过江。18日,彭德怀回京参加政治局会议,听取周恩来汇报谈判情说。中共政治局再次决定:不论苏联是否出动空军,中国部队立即入朝。19日,彭德怀带电台车率先过江,我军全面渡江。21日拂晓,彭德怀与金日成会面。23日,兵团司令部及四个军、三个炮兵师渡江完毕,随后在朝鲜北部山区急行军,昼伏夜出,隐蔽接敌。24日,志愿军司令部(志司)在大榆洞建立,各军按作战计划先敌抢占阵地。
10月25日凌晨2时,在西线,我40军118师在温井北发现韩军六师,志司命令40军120师360团迂回到韩六师后的云山北部设防,阻挡云山之敌增援温井。360团刚抢占阵地,韩一师就进入云山,晨7时,韩军北进到我军设伏路段遭伏击,损失惨重,败退回云山。360团在此坚守3天。10月25日,118师在温井首战告捷,全歼韩军2个营,这一天被正式定为志愿军出国纪念日。在东线,42军124,125师急行军抢占了黄草岭、赴战岭,阻击向北推进的美10军和韩1军,保证了西线我军主力歼敌。11月1日,我39军到达云山与美军骑一师(屡建战功的王牌师) 遭遇,116师346团一个连,在夜幕中伪装为韩军,列队过桥进入云山镇,突然袭击美军营部,39军遂占领云山,美军溃逃。从10月25日到11月7日,是志愿军入朝作战第一次战役,把美韩军从鸭绿江畔驱赶到清川江~长津湖一线 ,遏制了敌军猖狂进攻,改变了朝人民军败退的混乱状态,建立起防守阵地,显示了劣势装备的中国军队能与现代化的美国军队对抗。
中国入朝作战的决策,是在国际上复杂险恶的形势下一次非常艰难的决策。当时的形势是:饱受战乱破坏的中国经济衰败、人心思安,西方阵营亚洲安全战略正在转变,友邦苏联的利己与反复,我军装备劣旧、缺乏现代战争经验。但是,中国领导人以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责任感勇敢作出了出兵朝鲜的决策。它不仅为战争的进程和结局证明为正确的,而且对中国近代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中国援朝的原因和影响
中国入朝参战决策的基本点是保卫国家,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一是保卫东北边境安全,东北是中国重工业基地,如任由美国打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二是如果北朝鲜被美韩占领,朝鲜政府与军队将流亡到中国,这不仅给中国境内造成非常复杂的局面,而且鸭绿江边境的军事冲突会不断发生,东北边防军会长期被吸住,短痛变成长痛,还可能再发生新的战争。三是国际主义义务,社会主义国家有国际主义义务,朝鲜又是近邻,兄弟国家危难,中国有责任援救。四是中国和朝鲜历史上形成的唇齿相依的关系。中国历史上曾两次出兵援朝,1552年明朝派兵4.5万入朝,击溃日军侵略;1894年清朝派陆海军援朝抗日,并引发中日甲午战争。近代,中国东北与朝鲜同被日本占领,形成了共同抗日的情谊。此外,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据中苏关系专家沈志华教授称:毛泽东设想,通过援朝来修补中苏关系。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有根据的。
朝鲜战争是苏联支持北朝鲜而打起来的,后来美国参战,苏联又不敢直接对抗,而叫中国出兵援助。这就是说,苏联惹的事,请中国出来“摆平” 。中国如不出兵,苏联会对中国不满;中国出兵,就是帮助苏联解脱困境,苏联也就亏欠了中国。当时,毛泽东从国家利益考虑,正需要用苏联对中国的亏欠来修补中苏关系。这要从中苏条约讲起,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东北,1946年中国国民政府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承认有利于苏的条款来换取苏将东北交还国民政府。主要条款是:承认蒙古独立,承认苏联与中国共拥有中长铁路产权,苏租借旅顺大连港30年。1949年中国新政权成立后,苏要中国参加社会主义阵营,中国要从苏联获得安全保障和经济援助。于是1949年12日16日,毛泽东到莫斯科与斯大林会谈。苏联虽说是社会主义国家,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曾宣布放弃沙俄侵略国外所获得的特权,但斯大林却极力维护沙俄在中国取得的特权。当时,苏联既要中国成为社会主义阵营在亚洲的重要成员,又要保留沙俄在中国的特权。在谈判中,当涉及苏在中国的特权就有严重分歧。谈了半个月仍无进展,当毛泽东以回国来表示不满时,斯大林才开始让步。1950年2月14日,经六易条约草稿,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新约代替旧约。双方作了妥协:苏联承诺对中国安全保障与经济援助,放弃了大部分中长铁路与租借旅大港的权利;中国同意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承认蒙古独立。但是,斯大林的让步是被迫的,他认为新条约损害了苏联的既得利益,中国维护主权的独立态度,也使他对中国产生了不信任。毛泽东预感,虽然签订了条约,但目前苏联是不会真正援助中国的。为了修补中苏关系,毛泽东以答应苏联提出的中国援朝,来换取苏联真正实践中苏条约,获取苏联的经济军事援助,推动中国经济建设和军事现代化。毛泽东给在苏谈判的周恩来的电报中说的 “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就说明了以上预想。后来事实证明,毛泽东这个决策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当中国军队入朝并取得第一次战役胜利后,苏联对中国的信任感增强了,军事装备源源运送中国,前线苏联空军由师级建制升为军级建制,派两个师进驻一线基地——安东浪头机场、大东沟机场,空军作战区域从鸭绿江挺进到朝鲜清川江以南,军工项目快速启动,中苏关系开始进入蜜月期。这对中国经济建设、增强国力,实现军事现代化,是有重要作用的。
朝鲜战争使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我军入朝到1953年7月27日停战,中国入朝人员共300万人,其中轮战部队190万,补充兵源50万,入朝支前民工60万;战争中伤亡36.6万人,其中,战场阵亡11万多人,加上其他原因的死亡共18万多人,失踪25621人(其中被俘2.1万人) ;军费开支与物资损失巨大,仅战后偿付苏联军事装备款即达人民币30亿元。以上是有形的代价。无形的代价难以估量。由于朝鲜战争,中国在五、六十年代被西方阵营孤立封锁,中美关系被冻结20多年,这对国家的建设发展影响很大。另外,朝鲜战争也使中国的台湾问题复杂化,这对于我国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也有深远的影响。
朝鲜战争的结局,从政治、军事角度看基本是一个平局。战争的结果,即南北方国土面积、军事分界线、大国的势力范围等,都恢复到战前的状态。但是,从这场战争的交战双方来看,中国以一个久经战乱、百年积弱的贫穷国家,与世界头等强国美国对抗,取得战争的平局,实属不易,意义深远。所以,当联合国军司令官、美国四星上将克拉克,在朝鲜停战协议签字后,竟说:“朝鲜半岛的战争,是我们美国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综观全局,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的政治、军事成果,表现在如下方面:第一、抵御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收复了朝鲜北部,保卫了中国的安全;第二、彻底涤荡中国百年来被侵略欺凌的屈辱,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成为世界上一个不可忽视的大国;第三、极大地增强了全民族的凝聚力,并转化成为建设国家的强大精神力量;第四、推进了中国军事现代化,入朝陆军经受了现代战争的严酷考验,特种兵加速成长,空军一跃为世界上第三位空军强国;第五、争取到以后几十年的和平环境,为经济发展、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