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冯白驹是“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他的丰功伟绩、崇高思想、革命精神、英雄风范和优良品格,将世世代代铭刻在海南人民的心中。在他充满传奇色彩的革命生涯中,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方法和领导风格,对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力推进生态省建设的海南广大干部群众来说,是一笔十分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
一、冯白驹同志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光辉典范
从海南的岛情出发,开展农村武装斗争。冯白驹坚定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即以农村斗争为中心,发动琼崖武装起义,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和进行土地革命,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琼崖“四·二二”反革命事变后,冯白驹正确地分析革命斗争形势,从海南的岛情出发,认识到当时琼崖产业工人少,以城市为中心不适宜,离开农民群众党就寸步难行。冯白驹主张以农村为基地,尤其是在历史转折的紧要关头,他和王文明挺身而出重建被敌人破坏的琼崖特委,纠正“以城市为中心”的错误,广泛开展农村武装斗争,壮大了工农红军,掀起了新的革命高潮。冯白驹总结琼崖党组织斗争经验时说:“我们在大革命失败后,就坚决把革命主力转移乡村,依靠广大的农民斗争力量,坚持革命斗争,发动人民的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进攻。”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使琼崖革命力量不断壮大。武装斗争的艰苦岁月里,特别是在1932年以后,在敌人残酷“扫荡”下,由于党内“左”倾盲动主义路线的严重影响,琼崖红军损失殆尽,只剩下冯白驹和25位红军干部、战士被围困在母瑞山上。冯白驹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突破敌人包围,从母瑞山回到琼山革命老区。他依靠家乡长泰村群众的掩护,重新点燃琼崖革命之火,组织和发动群众进行斗争,迅速恢复和建立党组织,使红军游击队又发展到200多人。冯白驹同群众鱼水相依,在同生死、共患难的长期斗争中悟出了“不是山不藏人,而是人藏人”的至理名言。他一再谆谆地教育党员和广大革命战士:“我们的同志,每到一地,都要做群众工作,把群众发动起来。有群众就有力量,敌人想打我们打不到,我们想打敌人逃不掉,我们的事业就会胜利。”
依据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提出和确立正确的战略策略和斗争手段。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冯白驹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与国民党当局据理力争,几经波折终于达成协议,将工农红军改编为抗日独立队,保存、壮大和充实了我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并开赴抗日前线,打响了琼崖我党抗日的第一枪。他在纷繁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克服了统一战线内出现的右倾投降主义倾向,领导琼崖抗日军民多次打退“敌、伪、顽”的疯狂进攻,并先后几次正确地提出了建立巩固的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战略和策略思想。
分析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做出科学的判断;而在关键时刻作出的重大决策,更是表现出非凡的胆略和勇气。23年的琼崖革命武装斗争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过程。面对复杂多变的斗争形势,冯白驹总是能准确地掌握情况,当机立断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如解放战争时期,他妥善地处理了琼崖纵队是根据琼崖的实际情况坚持斗争,还是按照上级指示“北撤”或“南撤”的棘手问题。他在执行上级指示的过程中,所做出的坚持自卫反击的一系列决策都得到了党中央、毛主席的肯定和赞扬,中共中央专门复电指出琼崖特委《坚持自卫反击再决议》是正确的”,与“《自卫反击战争总结》完全正确”。在大军怎样渡海作战解放海南的问题上,起初上级设想一个军一个军渡海过来,冯白驹认为不行,他建议小批多次渡海,增强琼纵接应力量,然后大批渡海作战。尔后经上级研究同意并实施了他的建议,并且实践证明他的意见是正确的。
毕生求实求真直至晚年而百折不挠,刚直不阿。海南解放后,冯白驹坚决纠正土改中的混乱现象,妥善地保护了海南广大华侨和爱国民主人士的利益。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坚持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即使被蒙以“地方主义”的罪名而被撤职降级下放劳动时,他也直言不讳。他甘冒戴“右倾保守”帽子的风险,坚决反对说假话、说空话、说大话,坚持说真话,如实向上级反映情况,为老百姓说实话和做实事。冯白驹步入晚年时在其申诉书中也严正地表达其观点和态度:“我认为抽象真理是没有的,真理永远是具体的,对任何问题所作出的结论,如果没有具体事实来说明问题的正确性,所谓正确都是主观的东西,空洞的东西。没有真理的东西,都是站不住脚的,也是我们党所反对的。”直至“文革”十年浩劫,他惨遭隔离审查,仍毫不畏惧,不断斥问林彪和“四人帮”一伙及其帮凶:“主观和客观相分离,认识和实际相脱离,这符合毛泽东思想吗#掩盖自己的罪行,实行逼供,这符合毛泽东思想吗……这是不符合毛泽东思想的,我坚决抵制。”
二、冯白驹革命领导风格丰富内涵的深层历史探寻
冯白驹在革命生涯中显示出来的革命领导风格的丰富内涵,是他毕生的理想追求、思想风范、道德精神、意志品格乃至气度秉性的高度凝聚、升华与结晶,是党性、人品、情感、智慧、才干、经验的有机融合,是共产党人崇高圣洁的共性与其本人优秀个性特征的圆满统一,是共产主义运动与琼崖人民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确立献身共产主义的精神,是冯白驹革命领导风格形成的内在主导因素。冯白驹在青年时期就树立了伟大的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1925年,他到上海求学,亲历了如火如荼的“五卅”工人运动,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几十年的英勇奋斗,使他终生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对冯白驹理论素养的提高十分关心,毛泽东同志在遥远的陕北延安亲自过问冯白驹平时读什么书,并指定阅读书目。冯白驹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尽管革命战争的环境十分艰难,但他仍然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于指导工作、领导斗争和指挥作战。那些认为琼崖的革命斗争远离中央、远离主力,因而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低的说法是十分错误的。冯白驹晚年蒙冤后,所写的申诉书就通篇充满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有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传统文化背景的滋养惠泽。纵观两千多年的历史,海南人民是具有优秀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人民。从两伏波将军经略南疆和冼夫人“安九洞”、“拥千家”所立下的赫赫战功到唐代李德裕,宋代李光、李纲、赵鼎、胡铨和苏东坡等名臣文豪流谪海南传播中原文化所做的贡献,无疑都影响了海南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冯白驹的家乡相继出了海瑞、丘浚等优秀历史人物。冯白驹的青少年求学时代就是在“一里出三贤”的琼州府城度过的,为先贤们“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 ( 镌刻在五公祠楼上楹柱上的对联) 的精神所感染和激励。1919年北京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冯白驹与琼崖的青年学生积极响应,参加抵制日货的斗争,成为琼山中学学生运动的骨干。历史上的清官海瑞,在浙江任官时勤为百姓兴修水利,关心民众疾苦,为政清廉,当病逝出殡时人民罢市送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 见明史本传) 。而将近400年后,海刚峰的后辈同乡冯白驹也是在浙江为官,并勤勤恳恳地为浙江人民“送瘟神”、根据血吸虫病,当他逝世的噩耗传来,海南、广东、浙江人民都深感震惊和悲痛。一样的刚直不阿、回肠荡气,一样的勤政廉政,也一样的曾蒙受屈冤而被罢官,不过前者的一生因为历史与阶级的局限多了一些悲剧色彩,而后者毕生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却更为壮烈而撼人心弦。
家世乡境赋予了冯白驹质朴、坚韧、脚踏实地、不屈不挠的优良品格。冯白驹是海南人民的优秀儿子,他出生于琼山云龙长泰村的一个普通农家。父亲冯运熙是一位石匠,还是乡村中有名的拳师,是反封建压迫和剥削的“三点会”成员,平时仗义执言,乐于助人。冯白驹没有承接父亲的打石技艺,但却继续了父辈的质朴、诚实的优良品格。而母亲吴氏一生勤劳朴实、善良和蔼,对他的影响直至他影响生涯的后期。除父母之外,在所有亲属之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恐怕是小叔父冯质夫了,冯质夫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具有济世救人的热心肠,后来参加革命担任琼纵卫生处副处长。1949年6月香港《群众》杂志一篇文章所评说:“白驹同志是生长在农村,在农民群众中长大的,他具备了农民诚实朴素的特质和刻苦耐劳的精神, 一切都是现实的, 没有丝毫空谈和幻想。”他热爱家乡的人民,浓浓的乡情一直存留于心间而魂牵梦绕,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爱唱琼剧,直至晚年虽处厄运之中,仍在吟唱着他这从小就熟悉的乡音。
革命战友影响、启迪了冯白驹。对冯白驹人生转折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的小学同学和好友李爱春。李爱春推荐他担任海口市郊区农民协会办事处主任,使他从此步上了革命征程,投身到工农运动中去。徐成章、王文明、冯平等琼崖革命先驱对冯白驹的成长和走向成熟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在长期革命战争的岁月中,他的战友黄魂、王白伦、刘秋菊等琼崖优秀儿女,乃至在他身边工作的战士都对他崇高的革命品格和过人的智慧的滋长产生了有形和无形的影响与帮助。
冯白驹领导风格是在革命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发展的。1949年香港《群众》杂志一篇《记冯白驹将军》的文章讲得很好:“他创造了历史事业和伟大成就,主要不是靠书本而是靠长期参加实际斗争中吸取经验,他的机智和警觉, 多半是从无数次惨痛经验中探索出来的。”由于琼崖孤悬海外,敌人在海上、陆上重重封锁着它,革命力量远离中央、远离主力,琼崖党组织所受党中央及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不时陷于断绝联系的状态,这就使得以冯白驹为核心的琼崖党组织不得不在很多时候独立地思考判断和解决一些重大问题,这对冯白驹在斗争实践中较快地锻炼成长和成熟是大有帮助的,而其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事迹的日益显现和鲜明而独特的革命风格,也逐步为人们所瞩目和赞颂。正是经受了无数次血与火的严峻考验,练就、磨砺了他坚强的意志和人格力量及过人的胆略与非凡的智慧才干。
三、学习冯白驹,把海南的各项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郭沫若曾赋诗赠冯白驹: “ 南天一柱立。”在琼崖人民革命斗争历史上,冯白驹是一座巍巍丰碑。冯白驹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锤炼出来的鲜明的革命风格永远感召和激励着海南人民,他的实事求是精神和优良作风将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解放初期,他从海南的实际情况出发,所提出的而被蒙上“地方主义”罪名之一的海南建省的构想如今终于变成了现实。不论是土生土长的海南干部,还是外来的领导同志都在继承和发扬着他的优良革命品格。被誉为新时期人民公仆的许士杰同志在担任海南省委书记期间曾颇有感触地说:“琼崖纵队孤岛奋战,’23年红旗不倒,有很多的经验,这些经验可让我们今天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借鉴。”
冯白驹实事求是的革命领导风格最具鲜明特色的是: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琼崖革命斗争实际相结合,一切从琼崖实际出发。我们今天应该进一步深入学习冯白驹优良的共产主义品德,学习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和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脚踏实地地搞好海南的各项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紧密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像冯白驹那样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自觉地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把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化作千百万群众的实践,从而把海南的各项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