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州市情网
微信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地方志馆

首页>广州党史>红色记忆
忆共产党员李丹
  • 来源: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
  • 日期:2020-05-15
  • 浏览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没有忘记共产党员、离休干部李丹。他不幸病逝两周年了,至今居住在海珠区晓园新村的居民仍然怀念他,尊敬他,赞扬他,因为他离休后曾为区、街两个文明建设做了大量工作,把晓园新村搞得很好,作出了一定贡献。当时,受到党中央、省、市、区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表彰。1987年起连续三年他获得海珠区“优秀共产党员”和广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1990年后连续三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和“老有所为先进个人银星奖”、“老有所为精英奖”,其中1992年在全国老干部先进代表会上荣获“老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还受到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同志接见。1993年又受到时任广东省委书记谢非的赞扬“厅长当基干”。1989年时任中共广州市委副书记张汉青视察区老干之家探望李丹时也赞扬他“一片丹心为人民,无私奉献,崇高革命精神”。

  一、退而不休,无私奉献,不论革命工作高低贵贱,勇于担任街道基干新职。

  李丹同志出身于工人阶级,回族人,大专文化。1941年参加革命,1945年入党。离休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机械工业厅副厅长,行政十一级干部,在政治、教育、行政管理和工业管理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经验。离休后回到广州定居,他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了,但共产党员的本色不褪,身份变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他不安于吟诗作画,养鸟种花,退休享清福,而是将多年来工业管理和行政管理的丰富经验运用到街道行政建设上来。他不仅为城市改革注入了一份生机活力,更是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火热情怀,继续写着革命战士“为人民多奉献”的光荣历史。从机械工业的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李丹同志, 1986年冬,他刚搬到晓园新村,到晓港邮局订报刊,没想到邮局的同志一听到他住晓园新村,就说:“不行呀,邮路不通!”原来,晓园新村虽然建设了几十栋新楼,迁迸去居住的有一千多户共五千多人,但新村的许多设施尚未配套,建筑的余泥专烁还未清走,堵塞了下水道,晴天灰尘沙土漫天飞,雨天污水横流臭气冲。更严重的是,居民住户们来自四面八方,行政管理尚未健全,一些住户贪图方便,乱堆乱放杂物,乱倒垃圾,邻近的铸造厂高炉烟囱飘过阵阵难闻的气味,环境治理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所以才出现上面邮递员所说的“邮路不通”,更不用说是公用电话,送鲜奶等。哓园新村,你为什么楼新路烂空气差?给群众带来极大不便的“脏、乱、差”问题,有些居民因此埋怨当地管理部门不作为,对人民群众的利益漠不关心。当时,管理晓园新村的晓港行政街的党委吴书记也正为此心急。想找一位带头人负责整治该项工作,这天,李丹拿着转组织关系的介绍信找吴书记报到。吴书记说:“街道党委希望你能出来协助工作,解决脏、乱、差等问题。”李丹听到后非常高兴,因为又有为社会工作的机会了,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再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是共产党员更不能袖手旁观,街道现在需要我,我就应该晚年发挥光和热,闪烁老党员的风采,就这样李丹主动答允承担街道居委会的工作。

  李丹要挑起街道居委工作这副担子,确实不容易。当时与他工作过的老同志就有议论:李丹从前任厅长时,权力指挥一方,下级经常请示汇报,现在离休后又不辞劳苦,继续要担任婆婆妈妈的工作,况且离休后国家照发工资,搞街道工作全是义务的,你这样大年纪,何不享清福,自讨苦吃?李丹很严肃地批驳:“我是共产党员,党需要我到哪里,我就到哪里去,只要是为人民服务,我就应该服从组织安排”。刚开始,确实是千头万绪都是些婆婆妈妈的事,又不熟悉广州方言,干起来很困难,何况自己患有冠心病身体吃不消。还有,自己的妻子卢湘因下肢半瘫,不能行走,需要他的照顾,假如自己把全部精力投入街道工作,那妻子谁来照顾?但是他明白:家庭是人生的港湾,社会的细胞,如果能把人们动员起来,改变新村“脏、乱”的落后面貌,就能使大家安居乐业。李丹的想法得到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她说:“不要把我当作你的包袱,我和孩子都会支持你,只怕你,干起工作不惜命,岁月不饶人,你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才好”。

  当李丹随区委老干部局组织的老干部活动,到南华西街参观两个文明建设的先进事迹时,他亲眼看到先进单位的做法和成绩,心情非常激动。随即向区委老干部局黄局长说到了自己要参加街道工作的心情,局的领导表示大力支持他。“明知征途有困难,越是困难越向前”李丹同志知难而上,毅然挑起重担。

  不久,李丹但当上了晓园新村12、16、17、18、19居委的联合支部书记。

  二、一片丹心为人民,建设幸福晓园,为海珠各项事业的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居民委员会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又是居民群众的自治组织,它不仅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更是播种精神文明的播种机。李丹同志深知,搞好居委会工作,不仅涉及治安保卫、环境卫生、家属管理乃至工业建设等工作,因此搞好居委工作也就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才是无限的,李丹决心调动辖内离退休党员的积极性,于是,便登门家访逐个做好思想工作,诚恳地对他们说:“退休后冷下来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切不要冷僵,晓园的现状是这样,共产党员不带头,谁带头?”在他的动员和努力下,十多位有文化、有能力、身体健康的离退休的党员参加了居委会工作。在党员的带领下,很快组织起三四十个热心街道工作的群众,形成了基干核心。

  要着手整治晓园新村了,李丹恍如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如今阻路的泥瓦砖石 是“敌人”,弥漫于楼房间的有害气体是“敌人”,要消灭这些“敌人”,必须知己知彼,锲而不舍。李丹在党支部会上和基干会议上介绍了街道的脏乱情况,提出了整治的办法和建议,并分工负责分头去抓。

  李丹首先来到铸造厂,先走“上层路线”,找厂长反映情况,晓之以理,然后走“基层路线”,来到化铁炉边,观察调查,动之以情。凭着过去多年在机构行业的经验,判定工人师傅在操作过程中下料的时间选择不当,以致过多地产生异味气体,回到家他一口气写了十多份报告,分别向市机电局、环保办、市委办公厅反映铸造厂的污染问题,同时,向厂方诚恳地提出治标和治本的方案。在有关方面的干预下,铸造厂开始整治。晓园新村的空气清新多了,居民们的脸上绽开了笑容。

  初战告捷,大大鼓舞了李丹和他的同事们,他们乘胜出击,又带领群众狠抓治理“脏、乱、差”的问题。他不辞劳苦,到房建部门、环卫部门、市政管理水电供应局等有关部门和工厂单位,前后跑了十多个部门、单位、一次不行跑两次,两次不行跑三次……直到解决问题为止。有的单位,看到他年纪这么大,态度这么认真,为之感动,即使本单位有实际困难,也优先给予安排解决,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各单位支持下,疏通了下水道,修了路,清理了余泥,然后又请来了垃圾车,将一堆堆垃圾搬走。供水供电也正常了。

  “脏、乱、差”的顽固堡垒一个个被攻下,道路通了,下水道通了,邮路也通了。整个晓园新村焕然一新,更重要的是,千家万户的心连在一起了。他们在李丹的带领下,平整了13000多平方米地面,利用穗华公司投资的70多万元的绿化工程费。种上嫩绿的台湾相思草,建造了花坛26处,花基4000余米,栽种了14000多株花木,筑起了凉亭、假山,砌了鱼池等园林小景10多处,还有石洞、儿童滑梯等,晓园新村处处绿叶红花,园林美景,消除了居民的怒气,抹掉了昔日的忧愁。晓园新村被评为全市城建园林小景第三名和住宅园林第一名,成为我市新建的三个有名的住宅园林小区之一。

  李丹同志认为要让居民们真正安居乐业改善环境,只是解决了“外忧”,还得关心住户的实际困难,帮助解决“内患”。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努力的居民群众排忧解难。双职工户的孩子入托难成了燃眉之急。于是他把群众动员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腾出居委会办公室作托儿所,没花国家一分钱,解决了20多个儿童的入托。后来,李丹又积极支持一位热心幼儿教育的人士办起了私人托儿所,又接收了40多名适龄儿童。不但如此,李丹又带领热心居委工作积极份子办起了三个牛奶站。建起了一个汽车停车场,四个自行车日夜保管站和两间公共电话亭、售书亭及小卖部等,使新村人民的生活逐步配套完善,既为群众办了好事实事,又适当增加了居委会的经济收入。李丹对人民充满深情。去年,晓园街拟建残疾病人疗站,但经费不足,怎么办?李丹了解到这一情况,建议集资解决。他不但带头捐款,同时广泛发动居民群众,带领基干挨家逐户宣传动员,使这个居委筹集到资金一千六百元,是该街道集资最多的居委。受到街道党委的赞扬。

  1989年,李丹被选为区人大代表,他不辜负人民的重托,积极为民办事,晓园新村开发后,一直没有小学,上千户居民的孩子要走较远的路并要横过车水马龙去江南小学上学,家长担心,居民埋怨。面对这一情况,李丹以人民代表的身份实地察看,多次找该地区所属单位联系,将群众的反映,办校的地址、方位、规模写成报告向市、区政府反映,又四次写信给市长黎子流,提出建设晓园小学的要求。市、区政府非常重视,召集新村内所属单位现场研究协商,后来划出一块地,并责成有关部门尽快筹建好争取早日建成,以解决这一地区的小孩上学难的问题。为此事,李丹不怕辛苦劳累,曾多次与五凤村委会协商,最终取得五凤村支持,以远低于市场价格提供一千多平方的土地,在一九九二年建成了晓园小学校,光征地费就比原先节约三分之二。同时李丹为了能让新村的老年人有一个休息、娱乐健身的活动场地,他积极配合街道办事处,穿梭于穗华、拆建公司等几个单位之间,为解决用地、资金奔忙,几个单位同意出资金协助解决。

  李丹就是这样想群众所想,急人民所急,向人民奉献一颗赤诚的心。

  李丹同志不但关心城市建设,更关心街道的发展。1987年晓港街道提出街道工业突破100万利润大关,李丹马上组织街内离退休的技术干部、工人、成立经济顾问小组,他带领小组的人,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质量、销售供应、生产技术出谋划策、扰忧解难。街属下环球电器厂技术力量薄弱,他带领顾问小组,三次下厂了解情况,请来一位已退休电气工程师与厂方研究有关技术问题,为了厂方所需的钢材原料问题,他又四处联系找货源,环球厂搞上去,带动了其他厂。这一年,晓港街的企业生产利润达到了一百零四万元,其中饱含了李丹同志一份心血。

  共产党员以人民的事业为己任,李丹,哪里需要他,就到哪里发挥作用。南华西工业公司聘请他担任高级经济技术顾问,他热心服务。该街开发新项目,他四处奔波,出谋献策。山东一位工程师及某大学两位教师带来一项“双管莹光节能灯”的设计方案,他们介绍可以节约用电百分之五十,并提出合作办厂的意向书,需资金600万元。为慎重起见,南华西工业公司请李丹同志参加这一项目的讨论。李丹看了这一设计项目,认为这是有人研究过并在实践中行不通的项目,于是到广州电力研究所,华南工学院,市机电局等单位请来了老专家、老教授参加论证,他们以科学态度分析了这一项目的弊大于利,拿出了不能上这一项目的理论根据,指出照明用上这种灯管形成千伏高电压,后果不堪设想,使山东来的工程师心服口服,主动撤回自己的项目离开了广州。李丹和其他专家提出移步式小型电站,适合农村发展生产需要,受到该街好评。

  一次,李丹在参观新滘镇的工厂企业活动中,知道富新芽菜厂花十多万元从日本引进一条生产线,不到两个月,因为导热温度计坏了,无法使用 ,原生产厂家要索取三万美元才修理。为此事,他主动替富新厂向华南理工大学的专家求助。后来,只花了一千多元人民币就把机器修好了,工厂也恢复了生 产。

  李丹1988年当上了海珠区老干部管委会主任以后,他的工作责任和对象就不仅仅限于街道。在他的带动下,海珠区的老干部们在开展学习、美化街道、维护治安、组织青少年教育宣讲团教育、开展文体活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立了老干部经济咨询小组,有效地为区街经济输入了活力,同时又为离退休人员更好地发挥在经济领域的作用提供了条件。

  李丹与部分老干部进行社会调查,几次下到海珠区新滘镇和部分街道,进行调查研究。对于城市在开发建设中报建难、用地难、农民进城卖菜摆卖难、社会治安问题多、小学教育经费缺等问题,与下面基层干部座谈和促膝谈心,听取下面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及呼声。他亲自动笔写了有关专题报告,报请区委和市委、市政府研究工作参考,引起上级领导部门的重视。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专门开会研究。除第一个问题外,其余三个问题已陆续得到处理和落实。为基层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问题。受到了好评。而报建难、用地难问题的建议,上报市委、市政府、市委书记批转到有关部门研究解决。

  多年来,由于李丹的带领,区离休干部委员会在1991年荣获“广州市老干部先进集体”的称号,在1992年荣获“全国老有所为先进集体”,1993年又荣获“广东省老有所为先进集体创新奖”荣誉称号。

  春蚕吐丝,绵绵不断,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已经七十高龄的李丹同志就具有这种精神,他为人民的利益,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他身兼数职:五个居委的联合支部书记、海珠区离休老干部管委会主任,区统战部少数民族联谊会常务名誉会长,区宣传部理论研究会理事,南华西街经济技术高级顾问员、晓港街经济顾问组长、区人民代表……。其中有的职务每月不定额补贴的,但李丹从不领取,甚至连自己的稿费、获奖的奖金都捐给居委文化室购买书籍。五年多来,李丹拒领补贴及各种薪酬数千元。原省顾委寇庆延同志看见南方日报以《晓港园里夕阳红》为题报道了李丹的事迹后,提笔写下了“夕阳红遍晓港村”的条幅送给李丹,赞扬李丹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老红军蔡大变也在广州市老干部刊物中登载诗一首,赞扬李丹,诗文:“厅长朴质到基层,态度谦和至可亲。模范党员作则身,筹谋利益为群众”。

  三、永远跟着党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继续发挥光和热。

  李丹同志说:“我总忘不了陈云同志的一句名言:作为共产党员,他的精神使命和职责,始终是站在第一线!”,他这样说,也这样做了。在炮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站在第一线,在机器隆隆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深入基层和工人们一起奋战,为广西机械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退出了工作岗位后,并没有“解甲归田”一心安享晚年之福,而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历史史命,关心党的事业,关心党的命运,仍然像一个永不解甲、站在第一线的战士。

  李丹同志经常组织街道基干、居民群众、区的离休干部有目的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一个中心、两个基点”的讨论,理解中央关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为了使每个党员思想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李丹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支部有一位瘫疾在床的党员,不能参加支部活动。李丹经常上门送学习资料,讲解党的方针政策,五年多来从未间断,李丹所在的支部几年间连续被评为先进支部。晓园新村连续三年被市评为文明单位。

  李丹同志关心和积极参加我们党的自身建设,并且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他的决心。他带头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党的光荣传统,遵守党的纪律、带头过好党的支部生活会议和街道、区委各种学习,从不缺席。他并经常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支部和居委会的各种活动。他在大是大非面前,总是旗帜鲜明,维护党的利益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是十分坚决的。当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像潮水般涌来时,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段自由化。如《河殇》电视片在中央电视台播映时,他即奋起投笔撰写了《黄河河殇了吗》一文(刊登在全国《理论与创作》文艺刊物上)批判这部作品的错误观点。通过文章,运用有力的证据,驳斥一些人歪曲事实,恶意攻击党,攻击社会主义阴谋。用许许多多活生生的实体事例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之后,陆续撰写了《惩治腐败、取信于民》和《如何搞好街道党支部建设》等文章,并发表在海珠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上,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并获得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不少党员同志都认为,李丹同志在街道工作、经济建设方面,工作成绩是很显著的,同时,在思想战线方面,他也做了许许多多的工作,仍是一位不懈的战士。

  李丹同志勤奋工作,默默奉献和他在街道党支部的成绩,受到群众的好评和上级的多次表彰。广东各大报社、电台等新闻部门多次作专题报道。几年来,省市不少单位邀请他多次介绍自己的心得体会。如1988年、1989年几次在广州市和广东省老干部先进代表会和表彰会上介绍《离休不离志、余热献晓园》的先进事迹,1989年和1990年先后在海珠区、广州市党员大会上作了《我为人民作奉献》和《我是在做一个老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的事迹介绍,多次到县、区、街道向基层干部、党员、工人介绍自己为基层群众的事迹和做好支部工作的经验体会。1990年受广州市团委和市老龄委的联合邀请,参加全市的老少联欢和青年学生的座谈报告等活动,并向几所大学的学生作了《认识国情、振兴中华》的报告,受到了好评。李丹也十分关怀对失足青年的教育工作,不仅对居委内失足青年进行法纪教育,而且也想方设法解决他们就业出路,他曾到区工读班对失足青年进行讲课教育,勉励他们“悔改前身,重新做人”,受到群众赞扬。

  “老夫独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叶帅的名言道出了一个革命者老有所为,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大志,李丹同志就是这样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竭尽绵薄力,永作铺路石”。在社会主义大厦中,他象一块永不松动的基石,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他竭尽全力,以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影响群众,团结群众,以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影响群众,团结群众,以共产党人的公仆精神发动群众,教育群众,把一片丹心奉献给人民。

  由于李丹无私奉献、一心为人民,因而受到了全区人民高度称赞。为此,1990年中共广州市海珠区委发出3号文,“关于李丹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高度赞扬他:人离休、心不离休,坚定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崇高思想境界,“甘当人民公仆、为人民多作贡献的高尚品德。”,并号召全区共产党员、干部和离、退休干部要学习李丹同志先进事迹。为“海上明珠”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作者:中共海珠区委原老干局局长)

上一篇: 建党90周年谈芳村那些旧事 下一篇: 深切怀念黄焕秋同志